从课程设置谈当代高校中国画教学
2018-05-14曹亚环
摘 要: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知识水平窗口和文化导向.教育不应该是实验品.因为教育搞不好就会毁了一代人.对于国画教育中存在的正待探讨解决的问题要更有责任感和危机感,今天的中国画教学应该放到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高度上来考虑.中国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涌入的影响下,当代高等院校的中国画教育普遍存在以写实主义的素描、色彩为基础训练,并把这些观念和技法照搬到中国画的教学中,导致中国画的传统教学不够重视,甚至有脱离我们中国画本身文化、失去中国画本身艺术精神的态势,这样状况下的中国画教育不得不让人担忧。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民族精神;传承
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的时代,文化信息、电子科技迅速更新交替的局面下,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比较注重素描、色彩写实的西画教学模式,并用西画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国画教学当中,导致忽视中国面的传统教学,使得中国西教学不系统,不透徹或者模凌两可,出现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和观念不清楚或混淆,甚至是对中国面错误的认识,以及专业技能不扎实等诸多问题。因此,务必从中国画自身的文化特点,艺术规律对中国画教学进行改革,做到正本清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画的教学水平,提高课程质量,才能让中国画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发展。
一、改革设置,安排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内容
(一)临摹课程的教学
临摹传统经典作品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中国面的观念、审美,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这是学好中国画不容忽视的第一步。
1、笔墨(色)训练
早在南北朝时期谢赫中的“六法”就中提出“骨法用笔”。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有云:“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然而笔和墨是不分家的,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清笪重光说“量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可以说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技法,往往是评价-幅画高低好坏的重要标准。不管是写意面还是工笔画,花鸟画、山水面还是人物画,都要讲究用笔用暴,即是通过用笔的勾皴擦点染,和用墨的焦浓重淡情的综合运用来表现。
在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描,而缺少书写性。因为中国画不管写意画还是工笔画,线条都是需要写出来而不是描出来的,这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赵孟類的愿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因此,学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书法练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和锻炼笔墨技巧,掌握其中的法度。因为中国画的用笔和书法的用笔是相通的,中国画的线条只有通过书写出来,才具有质感,力度和美感。学生学习掌握好笔墨技巧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观念要正确并具各良好的技能,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示范,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作画程序。
用色方面也和西方绘画也有很大不同,由于高考前学生学习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根深蒂國,容易把西画的色彩观带到中国画当中,这也需要和学生讲解清楚中国画自身的色彩观,以及中国画自身的用色规律和方法。
2、造形训练
众所周知,西方绘画的造型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立体的、光影的,而中国画则恰恰相反,不讲焦点透视,不讲立体、光影,而是讲平面的,是通过笔墨来“以形写神”,追求的是“似与不似”“天人合一”的意象造型。这是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念使然。一般学生刚开始学面更多接触的是写实的西方绘画,因此,教师务必给学生讲清楚中国西和西方绘画的区别,并在课程设置上编短些素描、色彩课的课时,适当增加中国画造型课程的课时,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摒弃西画的明暗光影,纯粹通过笔墨的概括题练来进行塑造形象。
3、构图训练
谢赫“六法”中提出“经营位置”,既是 各种画论中说到的“置陈布势”“章法”“布局”,到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引进,大家都约定俗成称之为构图。在西西中的构图规律常说的只有c形s形,而中国面的构图比西画的构图更为丰富:虚实、黑白、疏密、开合、主宾、起伏、轻重、呼应等等,中国画的构图体现辩证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是具有中国文化的图式,因此需要在救学过程中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画的构图规律,并加强其综合灵活的运用。
(二)写生课程的教学
写生课程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由于时间短促,出去写生就仅仅出去转一圈玩一下就算了,学生收获不大甚至不知何为写生。董其昌有云“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化为师”,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写生是我们从临摹到创作过度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课程应该受到重视,课时设置应该增加。因为通过写生能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生活,在大自然、生活当中发现美,产生艺术灵感。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临事时掌握的笔墨技法,构图规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要避免刻板麻木的描摹自然物象,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尊重自己的喜好,甚至可以对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将自己的主观情绪情感和自然生活的客观物象能很好的融合,这样画出的画就不会死板、僵硬,而是活的,具有生气的。
(三)创作课程的教学
经过前面临事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技法,以及写生课程中发掘了艺术灵感和采集了素材,这为创作奠定了基础。在创作课程当中,教师更要拓宽学生的思路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更深一步的挖掘,将写生得来的灵感、素材进行整合,将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进行融合,鼓励学生创作出新的面貌、新的样式,并具有自己独特情感、思想的高质量作品。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除了画内功夫技法方面的学习,西外功夫文化方面的学习也是需要兼顾的。因为中国西包含诗、书、面、印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学习中国面不仅要学习传统技法,同时也要学习书法和文化理论。
书画不分家,很多学画者只注重学习绘面技法,往往忽视书法的练习,使得画面中不敢自己题字,绘画的线条出现软、弱、绵、滞等缺点,因此需要加强书法的练习,而且应该把书法课程作为中国面专业的必修课,并长期训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笔墨表现力。
此外,还应多开设必修或选修的文化理论课程,如画史、论、古代汉语、诗词等课程,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的教育,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境界等综合修为。只有面内功夫和画外功夫的综合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更好地学好中国画,而中国画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刘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齐白石著,《齐白石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3]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事泽厚著.《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曹亚环(1994-),女,聊城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