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称改革,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2018-05-14秦剑峰
秦剑峰
[摘 要]新课标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不仅促使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同时也带动教育界职称改革,为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在调动广大教职工创造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界职称改革内容不胜枚举,其中许多观念和方式都与新课改完美结合,更促使人事制度的优化和完善,合理地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成长环境,推动不同人才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进步。
[关 键 词]职称改革;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7-0153-01
我国教育界的职称改革是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队伍,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局从事职称工作的教育人员,需根据所在地区职称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改革,创新职称改革的模式,构建合理规范的职称评价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职称评价制度,采用创新的评价方法,把教师的能力和教学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切实解决职称评定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拓宽广大教师队伍的发展渠道,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界广大教职工的专业素养。本文结合本地区教育界职称改革的实际,就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职称评价标准,做到公平公正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是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一致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从而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所以,在进行职称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参与改革的教育者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制订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队伍师德的考查,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引导教师以德服人、立德树人,对于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对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彻底打破过去以论文、学历为评价标准的陈旧模式,逐渐向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倾斜,同等情况下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制订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从而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为新课改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
二、采用富有创新色彩的职称评价方式,提高职称改革的公信力
职称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更不是短期内就能产生一定效果的。实施职称改革,需要组建评审委员会,合理地制订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及时地改进评价机制,根据所在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探索多种评价方式,运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法,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业绩贡献较大的教师给予鼓励。比如,在进行职称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评定中小学高级教师和中职人员的实际,组织多元化的说课比赛,并分出A、B、C、D四个等级,淘汰不合格者,也可采用面试答辩的形式,让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针对课堂教学提出多个问题,对参与职称评定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审核,从而充分体现评审制度的严格性,增强职称改革的透明度,切实提升职称改革的公信力,让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三、坚持评聘有效衔接的职称制度,以确保职称改革的全面落实
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原来的职称评定工作与聘任制度是分开实行的,许多教育单位在对教师进行职称评定后,没有实现与聘任制度的有效衔接,这一做法严重打击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整体的职称改革效果不明显。新时期下的职称改革,摒弃传统的评聘制度,坚持评聘一体的改革宗旨,遵循评聘相协调的原则,实现职称评审、岗位认定、聘任制度的匹配和结合,跳出传统评聘制度的制约和束缚。职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评聘的一致,让广大一线教师真正体会到评聘结合的乐趣,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充分激发和调动教职工参与工作的激情,切实推进城乡之间、各个学段教师之间的合理分流,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有效地缓解评定职称与职称聘任之间的矛盾,促使职称改革的深入实施,从而为教育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教师。
总的来说,职稱改革是隶属于我国教育界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大教育者的切实利益,只有在实际的职称改革中,采用上述有效方式,精细化地设计改革方案,实施科学、全面的职称改革策略,统筹部署各项改革措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深入贯彻和落实“十九大”的教育教学方针,促使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深化职称改革提供广阔的天空,确保职称改革井然有序地开展和实施,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丹青.关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提高队伍素养[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4(2):12-13.
[2]白丽华.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6(1):61-62.
[3]王思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