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文学骄子 感受诗意人生

2018-05-14范慜

名家名作 2018年8期
关键词:仄仄格律平仄

范慜

[摘       要]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无数名句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已经融入渗透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熔铸成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创作古典诗词,学习先人的诗意生活,是提升自己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创作;古典诗词;人文素质

诗歌,被誉为“文学的骄子”,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含蓄深邃的意境、抑扬顿挫的声韵,更成为诗歌花园中的一株仙葩,也是汉语言文学区别于其他语种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自从我院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开设“高职语文”课程以来,我在给学生讲授名家古典诗词名篇的同时,依托自己的创作实践,指导学生创作古典诗词,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一、教师要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榜样,培养学生热爱诗词、创作诗词的热情和兴趣

我平时潜心钻研古典诗词名家名篇,熟悉诗词格律,平时喜欢自己创作古典诗词,目前有100多首原创作品,有着丰富的创作体会,这为我指导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早春》;当校园的白玉兰花绽放的时候,我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咏白玉兰》;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写了三首咏端午、怀屈原的诗;当学到杜甫、苏轼作品的时候,我拿出自己咏子美、咏东坡的作品;当学生课堂表现好,我写诗褒奖他们……这些生活中的随意感发,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学生觉得,古典诗词并不是空中楼阁、高不可攀,它在当代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许多特定的场合,诗词往往能起到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攻克古典诗词的难点——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大难点,有些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未必谙熟诗词格律。以往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讲解古诗词,一般只分析作品本身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基本上不涉及格律知识。所以,现在的学生即使会背很多古诗词,而对于格律,认识上基本上还是一片盲区。我对于诗词格律的讲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

(一)先讲诗歌的分类知识

我把诗歌分为三大类:诗、词、曲。重点学习前两大类诗、词的分类。

1.诗歌的分类:

2.词的分类(按照押韵的平仄分):

(二)讲清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格律要求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绝句和律诗的统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押韵须押平声韵,且应属同一韵部。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阕的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形成了词谱,填词要严格按照词谱填。

(三)学习平水韵和词林正韵

当代人作旧体诗词,可以遵从古韵(平水韵),也可以选择中华新韵,整体来说选择平水韵的居多,我本人也是使用平水韵。为了使学生熏陶到最传统的传统文化,我教学生了解和使用平水韵。我给学生印发了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另外又单独印发了现代汉语中读为阴平、阳平的300多个古入声字。基于平水韵而制定的词林正韵,是按照词谱填词的标准。通过给学生印发、讲解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学生明白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押韵特点。有些学生主动拿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来对照学习课本上的古诗词。比如说学到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有学生将作品与“临江仙”的词谱对照学习:

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经过对照会发现,“醒”“佛”“息”“不”“听”“縠”这几个字,如果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这个粗略的规则去衡量,是不合词谱的。带着这个疑问,再查看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醒”“听”二字是平仄两读的,“佛”“息”“縠”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不”在普通话中有阴平、阳平、去声三种读音,但是在古音中都属于仄声。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如果每学一首古诗词都用这种方法去学格律,长此以往,会积累很多的古音韵和古文字知识。

三、指导学生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人情怀

學习了诗词格律,只是奠定了创作诗词的理论基础,如何给格律框架赋予鲜活的生命,才是诗词创作中的重点。我主要从下面几点来启发学生:

(一)善于观察周围景物

在诗人的眼里心中,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充满灵性的,要观察到周围景物的特点,用押韵的句子写出,读者自会领略其中的趣味。比如,一个学生写的《咏松》:“九月秋风过,落叶地上留。入目尽衰色,唯松翠幽幽。”写出了时令的变化,突出了松树的苍翠,不需要再在诗句中去直接讴歌,松树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行自然凸显。还有一位学生的《小草》:“青瓦铺天盖,黄土满地结。离离岩缝草,把根何处歇?”朴素凝练的句子,是关注小草的命运还是歌颂小草生命力的强大?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学会联想

如果说,注意观察周围景物是基础,那么学会联想简直就是诗人的生命。观察景物谁都会,是否会联想是能否成为诗人的关键。试看这位学生写的《柔雪》:“一花飞舞百花休,暗笑群芳入暖楼。飞霰凌空天地变,春来化水万般柔。”雪花“暗笑”别的花不能经受严寒,纷纷被主人挪进了温室,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表现,整首诗灵动多姿。

(三)找到景物与自身的结合点

文学史上纯粹的写景诗有,但是数量很少,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同样的一幅景色,不同的作者表达出来,往往呈现完全不同的风貌,形成不同的风格。这跟作者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如何借景抒情而不显生硬牵强,也是写好一首诗的关键因素。下面这首学生作品《秋怀》,在融情入景方面就做得极好:“京城落木无边际,晨起满地黄金翼。家书遥自淮北来,已是梨花开满地。”当年的冬天北京一直无雪,而遥远的故乡淮北却已飘雪。通过一封家书,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而作者不把思乡之情明白道出,只是用京城的落叶和家乡的雪花来传达自己的绵绵思绪,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四)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和文史典故,增添作品的雅致和含蓄

古典诗词的特点是通过极少的典雅含蓄的字句,传达极丰富的内涵,烘托出多种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遣词造句过于白话,势必影响表达效果,显得不伦不类。高职学生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生,自身已经具备一些文言基础,也熟悉了一些常见的文史典故,如果能把这些知识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诗作中,会使作品美而雅。如学生的这首习作《自习夜归》:“月上风起乘兴至,夜读不闻耳边喧。青牛绝尘出函谷,庄周蝶梦似云烟。畅然不知天欲白,恍惚扶摇入云端。长啸唯恐惊天人,兴尽沐风踏月还。”就恰当地运用了老子出关、庄周梦蝶、庄子《逍遥游》 、李白《夜宿山寺》的典故,完全符合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四、以诗词创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质

我院园艺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叫作古典诗词赏析,因为一个学期都是在学习古典诗词,所以课时比较充足。我在讲授这门课时,除了赏析前人的经典作品,也指导学生原创古诗词,并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原创诗词作品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很多都有艺术特长,我鼓励学生配上自己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意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从指导学生创作古典诗词以来,有多名学生的诗词作品在我院院报上发表,有部分学生已经把诗词创作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常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上发表原创诗作。有学生说,通过读诗写诗,更加体会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其他语种的文化无法取代的,我们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曾写下大量的古典诗词作品,在当今读来,依然是波瀾壮阔、激荡人心。习近平主席历次的讲话发言稿引经据典,多次引用古诗文,并且亲自创作悼念焦裕禄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领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书写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诗。现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学习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是增强青年学子文化自信、营造校园人文环境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语文教研室

猜你喜欢

仄仄格律平仄
学诗4
偶感
学诗
悬剑
春天的马蹄声
张经建《当代格律诗词创作》
诗词“申遗”,进退两难的选择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