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2018-05-14赵娜
赵娜
[摘 要]辛弃疾是南宋的伟大词人,其词作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辛弃疾的词具有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浑厚的特点,备受古今文学评论家所重视。辛弃疾词中的女性形象或活泼美丽、或凄婉哀怨,总体上来讲,都是通过简短的语言塑造手段展现出了鲜活的女性人物个性。对辛弃疾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能在独特的角度研究辛弃疾的人物特点与文学成就,也能使我们站在不同的侧面了解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关 键 词]辛弃疾词;女性形象;古代女性
辛弃疾词给我们的通常感受为慷慨激昂、气魄豪放,但是在流传至今的辛弃疾词作品中,众多描写女性形象的词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辛弃疾词中清扬洒脱、光彩華丽的另一个侧面。我们对辛弃疾词中的少女、妇女、女妓等古代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完善大家对于辛弃疾文学风格的理解,从而为我们开拓一条宋词研究的创新路径。
一、辛弃疾词中的少女形象研究
少女的形象在辛弃疾的词中经常出现,总体来说,辛弃疾词中的少女形象多是活泼可爱、个性鲜明的农家女子,在辛弃疾的田园词中出现较为频繁。
就如在《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中,辛弃疾描绘了三三两两的乡间少女在乡村田园中忘忧玩乐的欢快场景。一句简单的“三三两两谁家女?”利用数词的层叠,体现出了三三两两少女在游嬉过程中的动感,描绘出了数名乡间少女活泼、悦动的形象。一句“听取鸣禽枝上语”,她们在田园中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环境,利用“鸣禽”表现出了少女鲜朗、活泼的性格特点。本词的开头两句表述直白、描绘生动,利用对少女数量与田园环境的描写,描绘出了几名少女在田间欢愉的游戏场景。
二、辛弃疾词中的妇女形象研究
辛弃疾词中对妇女形象的描写,没有摆脱传统“闺怨词”的框架,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下形成的真实思想状况。
例如,在《祝英台近·晚春》中,辛弃疾继承了传统“闺怨词”的基础,利用景物、时令与情感的描写,绘声绘色地临摹出了一个生动的怨妇形象。此词开头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一句,“宝钗分”“桃叶渡”与“南浦”分别为三个不同典故。宝钗分是指古代男女惜别之时,女子将自己的宝钗分开送一半给男子;桃叶渡是地名,因王献之曾在此送爱妾桃叶以作别而得名;南浦同为古代送别之地。辛弃疾开头以典故的层叠,营造出了浓厚的离别氛围,使读者的心境不由自主地被带入了本词的主体意境中。接着,辛弃疾以一句“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描写出怨妇的纠结心理,一个“怕”字对应“十日九风雨”,形象地将怨妇的心境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进一步引入了怨妇的心境,一个直白的“都无人管”通俗地描摹出了怨妇此时的状况。此词下阕在上阕豪放表达的衬托下,转而利用婉约的手法细致勾画出怨妇的情思,利用“鬓边觑”“罗帐灯昏”等细节描写,引出本词的愁苦主题,结尾一句“却不解、带将愁去”点到即止,让读者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
三、辛弃疾词中的女妓形象研究
在我国的传统文人生活中,女妓扮演着红粉知己的角色。诗人们在生活中失意时,通过与女妓互诉衷肠来倾诉,使女妓成为诗人们的知音与伴侣。
对此辛弃疾也不例外,就如辛弃疾在《满江红·老子当年》一词中描写的“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一样,辛弃疾由于自身难以实现的理想,形成了对于自身政治生涯的怨念。“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表明了青楼的奢侈、华贵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弃疾与女妓对饮三五种,充分地忘却了现实的苦恼。一个“颜如玉”,不仅衬托出了女妓的美貌,更加展现出了辛弃疾此刻忘却忧愁的心境。
然而,辛弃疾词中也出现过对女妓的谴责。就如在《南乡子·好个主人家》中,一句“好个主人家,不问因由便去嗏”的口语,表现出了女妓生动活泼又具有浓浓市井之气的特点。接下来,辛弃疾利用“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的词句,生动描绘出了女妓抛弃旧主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半点犹豫,翻脸无情。辛弃疾在此词下阕,对这个抛弃旧主的女妓形象进行了主观上的谴责,一句“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表现出了旧主与女妓之间的关系已成过往,然而双方却没有遗憾和留恋。最后利用一句“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好似咒诉式的结尾,体现出了辛弃疾对于本词中女妓形象的深刻谴责。
总之,辛弃疾词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活的感染力,根据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描写,展现出了辛弃疾对于宋词艺术的独特理解。本文对于辛弃疾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只是占到了全部流传至今的辛弃疾词中的一小部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启迪研究的思路,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蜜.苏轼与辛弃疾女性词的比较[J].成功:中下,2018(1):251.
[2]辛弃疾.辛弃疾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