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沌理论视野下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研究

2018-05-14任爱珍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任爱珍

摘要:高等教育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进行的专业对接,所处的局面是既复杂而又有序、有序而又非线性、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交叉的混沌状态,不仅需要从专业知识体量上进行对接,还需要从制度、教师素质、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内涵方面进行对接,因此,运用混沌理论的独特视角,探讨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策略与路径,有利于探寻和还原专业对接的本质,为不断发展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提供新的理念与新思路。

关键词:混沌理论;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对接

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大量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推进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提出“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然而,在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在高职承诺不升格为本科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开始尝试本科层次的教学计划,与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创办高职本科专业教学,一方面避免高职专科层面的“升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高职实践教学特点,与普通本科相同专业进行合作,开始高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的探索。这种形式的本科教育与本文的高职本科教育内涵大相径庭。

本文研究的高职本科,即指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本科),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的一种新型的学校形态,是一个富于创新的本土概念,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学校类型,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本科层次的学校类型。

一、目前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的有机衔接,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趋势和理性要求,高职专科教育与高职本科教育要实现有机衔接,必须从专业对接人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互衔接与融通。

发展高职本科,在这一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其最为核心的和最为困难的是专业的对接及相关专业课程开发的问题,因为高职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这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托现在的专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这决定了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综观现有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概念界定不清楚,高职本科专业对接不是与普通本科专业课程做简单的加减乘除,其内在的衔接应该与高职教育的内涵有机衔接:二是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目标模糊,不是为了提升学历而提升学历,也不是简单地为增加理论知识而教学,高职本科专业有其内在的能力要求:三是现有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对接研究大多缺少实证分析,大多在没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泛泛而谈,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分析及可操作性不强:四是研究成果总量偏少,很多问题还处在探索之中,系统性强、科学性高、富有指导性的理论成果较少。因此,亟待对高职本科教育中有关专业对接的概念进行界定,对有关专业对接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加强高职院校层面发展高职本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本科理论体系。

二、混沌理论与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契合

(一)混沌理论

“混沌”一词最早见于古代东西方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解释,都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混沌一片,经过长期的混乱最后才逐渐形成如今有条不紊的有序世界。混沌理论最早被应用于数学、经济学等领域,后来又被应用于社会学、人文教育等领域。科学家们试图运用混沌理论,在无规则无秩序的各种现象中找寻没有被认识和被发现的规律,他们在一些看似随机变化的现象中找到一些规律,如应用于气象学领域的天气预报。也就是说,一个发展变化系统中某一因素或某一发展过程看上去是随机的,但其实是确定的,那它被认为是一种混沌现象。中国古代神话和寓言中,也多有记载,最为知名的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庄子·应帝王》记载的“中央之帝为浑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浊。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浊之地,浑浊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浊之德,日: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浊死。”从混浊理论的角度来看,浑浊之死的悲劇可解读为控制混浊导致失败的结局。混沌现象发生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在人文教育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混沌现象也较为常见,如股票的跌宕起伏,社会阶层的贫富变化,人生经历的曲折多舛,教育结果的复杂多变等。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复杂而又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个体,决定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依据混沌理论,教育系统容易产生无法预期的教育结果,因此,从混沌理论视角来研究高职专科与本科专业对接,符合混沌理论的架构。

(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可行性分析

1.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并行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过于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足,以致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岗位迁移能力及发展后劲不足,高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又容易过于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不足。因此,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有机衔接,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选择,而目标衔接的关键就在于构建起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按照教育生态位理论,完整高等教育体系中同一类型教育或同一类型内不同层次教育,其生态位关系可能出现高度重叠、部分重叠或完全分离状态。理想的生态位是达到部分重叠或少部分重叠,形成资源的适度竞争,而又保持教育生态的平衡。而要实现这一理想生态位的部分重叠,需要对同一专业进行有机对接,保持适度的重叠,进行有机衔接。

2.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是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共有的属性

无论是高职专科还是高职本科都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性,强调行业与岗位的需求,这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有的属性,因此,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要实现这一专业对接,实际上就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划分,实现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属性的融通,也就是通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的实施方式的融通。而社会需求是复杂多变的,每年的市场需求都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按现有的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的划分、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及岗位技术能力目标的定位,来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也许几年后学生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因此,实现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的有效对接,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高等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高职教育的技术属性是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共有的属性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高技术性,既具有较强的职业应用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工厂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多种合作形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高职本科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则应更为深入,理论学习更为宽厚,实践训练更为扎实,因此,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对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此两者在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在进行专业对接的时候,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计等等都能实现较好的和有效的衔接。

(三)混沌理论与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契合

传统的研究方法使人们相信,只要我们采取量化或实证的方法,并使用严密的计算方法和缜密的逻辑,就能没有差错地、无限接近真相地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并用来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实际上,我们深处于一个混沌的世界,它无时无刻不在利用混沌创造新鲜的事物和事件,只是由于科学研究肇始于规则、秩序和规律,即使是数学方程式都要追求可解,面对一个混沌的系统,许多科学家迷信或执着于找到便于研究的有规律可循的理想状态,认为古怪毫无规律可循的事物是例外,实际上,只有少数科学家才了解,能解的方程组和有序的、规则的、线性的系统才是例外。混沌理论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加有效地、更加切合实际地把握事物发展演化的规律。

影响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协调度的因素不仅有社会发展状况,还有整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再加上变量间的复杂性及数据资料的统计缺失,用一个含有所有因素的模型去描述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的协调是不可信的。纵观我国高职专科与本科专业体系,其知识的条块分割破坏了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和谐性,破坏了知识的美感与神秘,使人们成为知识的海绵,难以培育完整与健全的人格,过度地强调就业导向和工匠精神,忽视了人作为个体的多元化特征。传统的课程模式,每一节课程内容、每一教学单元设计和每一课堂形式都要求与预设的课程目标一致,这种整齐划一的、“一刀切”的、机械的和理性的课程模式否定了主观的、经验的和感性的个体生命特征。课程本应该源于生命之爱的精神力量,它促进自我的自由认识,使人通向多元道路之无边领域,创造我们无法意料的生活形式。

以混沌理论为视角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专业对接,是一个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的、多维度的、联系而又交叉的混沌系统,按混沌学理论,按预设的计划、目标、标准和规范,对课程、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是远远不足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建立复杂性学说基础上的课程变革,在理念上要鼓励混沌、非理性以及不确定性领域,其教育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因此,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专业对接,最后落实到课程对接,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非常契合混沌理论的架构。

三、运用混沌理论探索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研究

混沌理论视野下的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课程愿景,就是还原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本质,专业对接的过程不是理论课程的堆砌,也不是实践课程的繁复迭加,而是还原所对应的岗位技能所需建构之课程内容与结构,以生命之喜感构建课程之目标,以哲学、艺术和人文等要素作为课程混沌系统回归生活的元创力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以激发课程变革中其实践性的生命本质。

(一)根据混沌理论的非明显对称性特征,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高职本科都是由地方本科演变而来,学生很多是通过专转本或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进行学习,再进一步通过考研、读研,逐步脱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轨道进入综合性院校,进入学术性和综合性研究领域,这种专业对接不是我们所研究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专业对接范畴,因为通过专接本升人的是学术教育体系,而非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专升本”只是权宜之计,解决的是学历上的对接,而合理的选择应该是以高职生最初所受的教育性质上完全相同且更高级别的教育,也即是高职本科教育,这也反映了我们现代职教体系的不完善,也是我们当前的注重理论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必然结果。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要实现专业对接,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然后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对接,再落实到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内容的对接。这需要建立起对高职本科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加大对教师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减少对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核,使课程结构和课程目标真正定位于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比如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对接是高职教育不同的两个阶段,应该向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方向靠拢和定位。从整体上对课程体系进行衔接,高职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后,需满足其在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基础上的進一步提高,从重视理论,到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向上进一步提升,由于机械方面基础课程与电气方面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前两年完成,因此,后两年应该根据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补上这两方面的基础理论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重心转移,灵活机动地调整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培养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实践教学上来,更为重视机电设备的调适、安装与维护,将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对接的重点转到应用能力培养上来,通过实习、实训和与企业合作共建等,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区,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加大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实训及维护与维修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根据混沌现象,人们认识到简单的原因有可能导致复杂的结果,复杂的结果也可能由简单的原因导致,混沌理论具有非明显对称性特征。以德国为例,上个世纪60年代,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剧,为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德国将工程师学校和高级专业学校合并,成立“应用科技大学”,由于其在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的独树一帜,被誉为“现代工业社会的高等学府”,其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应用性,专门培养具有各种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从事技术一线的管理及生产岗位,其专业设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对行业和企业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随时应对行业企业的技术变化调整和开发新兴专业。因此,我们在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对接的时候,未必需要每门课程进行对称性对接,因为随机事件造成的复杂局面总是让人无法预料,可预测的结果越来越难以实现,事物往往并不能遵循因果规律发展,因此,我们只需适应新兴企业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进行对接,过时的技术和知识未必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二)根据混沌理论的内在随机性特征,建立起与专业对应的技术结构和相应专业对接的知识结构,并據此提高专业建设资源库的利用效率

混沌是宇宙的自然状态,在混乱中,复杂系统可以被不断完善,秩序形成于混沌之中,混沌不是混乱的、随机的、分散的,相反,其中的模式是非常有秩序的,只是较为复杂,混沌指的就是这种复杂的秩序化。混沌并不代表无序和混乱,而是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和其他明显对称特征鲜明的有序状态。高职教育无论是教育主体对象还是教育外部环境都呈现无规则的有序性,因此混沌理论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包括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混沌理论的内在随机性是指确定性系统产生的随机性,也称为“内在随机性”,这种内在随机性是系统本身所属的无法根除的内在的、根本的性质,我们常接触到的墨菲定律的应验就是这种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这种内在随机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我们常常难以正确地掌控情况。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画家、作家等艺术家往往处于混沌状态中,反而创造力最为活跃。创造性往往蕴含在混沌的内在随机性当中,这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

比如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高职专科的课程体系与结构是专业应用型的,大量开设细分类课程,比如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这些课程有利于培养物流职业能力的操作技能,但缺乏横向发展空间,缺乏系统的应变能力,学生的后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增设了学科和应用两个方面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占总课程35%,增设了科学、人文、艺术和新兴学科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科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30%左右,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转换相关岗位工作的职业应用能力,而专业课程则完全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突出能力培养,占总课时35%,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增设的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课程貌似与专业能力关联不大的随机所选的课程,但正是因为这些增设的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的视野大大开阔,专业能力反而得到更大的提升。根据混沌理论,人的发展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很大,有时候一小概率随机事件的发生反而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发展。

同时,根据混沌理论,事物的发展常常被随机性的因素所主导,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作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外部环境毕竟有限,仅通过课程的设置进行人才培养还远远不够,因此,尽可能多地建设各专业资源库,对所有学生都免费开放,学生不再囿于使用高职专科层次或本科层次的专业资源,还应该允许学生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知识。在这种资源充裕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兴趣、专业偏好和特长的最大发挥。这种各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根据混沌理论的内在随机性特征,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层次的对接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根据混沌理论的初始条件敏感性特征,重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征

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天气,发现两次计算结果的明显差异来自于原始数据之间的微小差异,这种初始值之间的微小变化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呈指数级地放大,这种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最后在混沌系统中,就表现为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也是著名的“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变化,如果不进行适当地引导和调节,最后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把这种效应引入到我们的人才培养中也同样适用,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在专业对接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的差异性及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个性化特征,每个专业都有其独有的特性,把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有可能会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培养,获得巨大的教学效果。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人际沟通方面的学习,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性格趋于自卑而缺乏上进心,但喜欢动手操作类活动,这类学生可以鼓励他参加全国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的训练,激发他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乐趣。

(四)根据混沌理论的非线性特征,建立起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制度对接

混沌理论的非线性特征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及其本质所在,它不遵循简单的因果轮回过程,因果之间是彼此交错的复杂的非线性网络结构。学校身处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着具有复杂个性的个体,学校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就存在于一个庞大的混沌系统中,教育系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一定的市场性,还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学校组织也是一个具备自组织特征的非线性耗散系统,可以自发产生混沌行为,一些扰动于学校内部的众多因素在非线性作用下可以被放大为巨大涨落,促使学校走向混沌。因此,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专业对接的制度设计上,要打破传统的线性相关性,其制度的设计应注重于对未来人才发展可能出现的各种预测及分析,增加制度的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技术革新,重视人的价值提升,实现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对应的线性结构,成为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比如某高职院校专本衔接时,建立起独立认证评价体系,学生在专科期间是否达到本科前两年的培养目标是由专家进行评审,比如完成了指定课程的学分、平均绩点已经达到下限要求都可以认定为合格,学生不必完全按部就班地上完其本科前两年必修的课程,成绩纳入本科教务系统,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据此按照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

(五)根据混沌理论的整体性特征,建立起高职专科与本科的教师素质对接

由高职专科到高职本科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所教授的知识由日渐老旧到迅速更新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长期的频繁的互动,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措施,有计划、有节奏地开展教学,具有明显的秩序性,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复杂的能动性的个体,其知识宽度与广度的更替都具有一定的无序性,因此,无论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所施加的教育内容都是具有一定有序性和无序性相统一的特性,非常契合混沌理论的架构,因此,需要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对接,对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的实施再也不能生搬硬套,套用僵硬的結构主义,而要根据混沌理论的不对称性、不平衡性、非线性、非预设性等混沌理论来架构,当课程教学开始实施时,教师需通过课堂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现状及个体性格,实施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一定的契合度,随着教学计划的推进和深入,教学效果也会逐步呈现,但随着进程的推进,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失去新鲜感而产生课业厌倦,这时候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做出细微的变动,根据混沌理论的初始条件敏感性特征,这一微小的变动往往会导致教学效果发生飞跃,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课程教学的调整,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也相应地有所提高,无论是课程内容的对接,还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对接,都要落实到教师素质上。

(六)根据混沌理论的多维性特征,建立起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专业对接

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专业对接具有复杂的构成要素,根据混沌学理论,这种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确定性系统中同时具有内在的随机性,线性系统中又具有非线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般采用线性的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设计及教学任务的主导者,但涉及到专业更为复杂的教学,教师只是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任务的中心,教学设计由一维走向多维性和立体化,由专业结构和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线性或立体化,一维或多维性设计教学模型,实施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在专业对接的时候,根据产业结构布局,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及信息化发展方向,有意识地运用混沌学的多维性思维模式,设计多维的专业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指引,帮助学生建构起更为缜密和深刻的专业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尽快适应这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采用更为开放的系统和更为多维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来进行专业教学设计,以便从高职专科到高职本科专业对接时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七)根据混沌理论的不确定性特征,建立起与专业特征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应的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评估与检测的过程,具有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激励和调控等功能,评价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混沌理论,对非线性特征的教学过程,评价也不能单纯地检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更多地考察学生相应知识的认知建构能力,允许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总体遵循和把握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局部的具体教学目标采取多维、立体的视角去思考与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促进其能力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混沌理论是现代科学发展与现代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为传统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野。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开始应用混沌理论研究教学过程与专业课程设置,但若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艰辛的探索与努力。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的专业对接,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多维度的、相互联系的、跨层次的混沌系统,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师素质等要素的对接,都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的这些专业对接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无论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是对学生的质性评价,都需要我们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呼唤我们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变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