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及破解对策

2018-05-14由建勋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困境高职院校

摘 要: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将“双创”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一起构成我国内外兼顾的两大战略布局。高职院校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理念、教学组织管理、师资、机制等诸多问题。亟待学校领导理清思路、高度重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和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度改革实现全面突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困境; 突围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1-0006-05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创业则是富民之本、和谐之基。为此,党的十七大制定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此目标,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这是党和政府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创”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构成我国内外统筹发展的两大战略布局。两大战略的实施,依赖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来造就大量高素质“双创”人才。高职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质的群体之一,提高其创新创业素质是本世纪高职院校所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事关职业教育发展全局。要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必须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2015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從2016 年开始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国家“双创”人才培养为己任,顺势而为,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的重要突破口,高屋建瓴地做好顶层设计,打破碎片化的教育现状,系统推进,全面突破[1]。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创新创业”是由“创新”与“创业”两个“单创”构成的综合概念。“创新”是改进或创造出具有有益效果新事物、新元素乃至新方法、新环境的行为,即从平凡中创造奇迹;创业则是从问题或困难中发现和捕捉机会,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解决问题或者使之更完善的过程。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教育,其内涵在“国办发36号文”的基本原则中界定得很清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智慧和创业素质及开创型的个性品质。即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全体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导向、知识储备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及潜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结构,具体包括两大素质一大能力。一是创新素质培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使学生正确看待创新,以创新思维实施创业。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创业是通过整合利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与人、财、物、信息等打交道属于常态性工作。有人、财、物、信息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因此,创业者要具备创业所必须的管理素质,学会像企业家那样思考问题,懂得团队分工合作,善于外部协调沟通。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形态,要求在惠及全体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同时,兼顾部分具有创新创业潜力并已经实施校园创业的部分学生,同步实施差异化的“个性”教育,培养他们的机会识别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个体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企业领袖魅力等,使他们学会有效配置资源,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2]。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的思想之源,应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展开。具体包括学生的主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果敢决策精神培养,将学生内心深处的企业家潜质激发出来,逐渐养成企业家的特质,按企业家的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和决策。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养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和健全的创新创业素质,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走向社会创新创业就会驾轻就熟,控制风险,减少失误,获得成功。当前,尽管我国从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到省级地方政府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层面看似也将创新创业教育搞得红红火火,但深层次分析一下却会发现,办学主体重创业竞赛忽视创业教学,重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无论学校层面的客观环境条件、领导认识、思维模式、经费投入,还是教育教学层面的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方式等均存在一定偏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障碍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厘清

职业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中改革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类型。持续不断的变革,使得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政策走向产生了麻木感。在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及思维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研究探索不深,投入精力、资金及资源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至于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怎样推进实施?缺乏正确的理念。而长期以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使得高职院校领导形成了一定的急功近利的惯性思维。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业教育,只需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临时创业”技能培训或管理指导。另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认为创业谋生较为简单,只要塌下身子创业就能赚钱,轻易就可获取成功,为引导学生创业,给大学生毕业后开店铺、创建公司创造条件,一些学校开办了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开几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形式,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前两种观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定位移到了单纯的对极少数人的“创业技能教育”定位上,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定位。第三种观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传授简单地画了等号,没有理解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所在。这三种观点定位都有失偏颇,难以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亟待深化

国家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做的素质教育定位,需要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来贯彻落实。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停留在创新创业教育不过是增开一门“通识课”的低层次层面。不仅如此,由于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课程安排没有计划,有的系部作为选修课,有的只局限于提供创新创业讲座,有的甚至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点到即止,教材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亟待提升。

课程需要纳入正规管理渠道。有些学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不是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系部,而是学生管理部门、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学管部门;由于学管部门与教学机构之间沟通协调不畅,创新创业课程难以进入教学计划,以选修课形式安排,缺乏课程标准,对教材选用也没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教材建设需要规范。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选择优质教材是保障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一些学校通过学生辅导员拼凑资料以讲座或讨论的方式实施教学,自编教材内容松散、单调、缺乏系统性与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些学校虽然将创新创业纳入教学管理渠道,安排了教学计划,并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但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教什么、怎么教缺乏认知,简单地认为就是响应国家号召。更为甚者,有的学校鉴于开课人数多,国家又没有像两课一样规定统一教材,为图一点利益,放弃优质教材选择,几个老师拼凑点资料编篡成个简单讲义找家书商出版,内容陈旧、条理不清、创新创业逻辑关系无序、教学素材单调、缺乏可读性、跟不上时代步伐,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难以起到提升学生素质的效果。

教学资源无序化。受职业教育功利化与应用主义盛行影响,高职院校强调培养的毕业生要与企业对员工的岗位能力需求对接,这种人才培养定位使得学校重视专业课程轻视甚至排挤通识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在既缺乏重视又无专业教师的背景下,教师既无动力也无心思去费心挖掘、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单一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合格师资短缺

大学生群体从校门到校门,对社会接触较少,对创新创业更缺乏了解,非常需要有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教育指导。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毕竟刚起步,在高职院校更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些学校在既面临学生教育及社会需求,又缺乏师资的情况下,将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拿来凑数,学生辅导员平日忙于学生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而且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尽管辅导员在平时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时也组织一些创业活动,参与一些创业竞赛,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只能现学现卖、照本宣科地传授书本知识。另一些学校则安排思政课、基础课老师兼职,有些甚至让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教师转岗从事创新创业教学。此类教师所学专业和知识经验积累与创新创业大相径庭,平时工作与创新创业又缺乏关联,缺少相关知识、经历与经验,短期内难以实现知识迁移,对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及指导富有潜质的学生创业缺少研究。“业余化”的教师队伍,难以驾驭课程教学,无法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育质量不高。

(四)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的渐进式积累“过程”,需要在平时的日常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中逐步感悟升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性质,决定了该课程教学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作支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鉴于当前部分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创新创业课程性质缺乏实质性研究,将该课程视同为两课性质的教育课程,没有建立与创新创业过程性教育活动相匹配的实战性师资、适应性课程教学实施及评价方式、配套教学资源、体验式学习实训实践条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及孵化平台等配套“软”环境及“硬”设施等方面的教育保障机制。致使创新创业教育出现缺领导、缺组织、缺管理、缺资金、缺场所、缺师资、缺教材、缺资源、缺氛围、缺文化等“十缺”问题。学无资源、练无条件、干无场所、感悟缺乏环境氛围、考核评价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培养。

三、破解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担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应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学生培养成创业意识高、创业精神足、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双创”人才。

(一)高屋建瓴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

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创”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体现在培养的学生所具有的改变世界的美好愿望、积极向上的开放心态和强有力的执行力上,这些能力仅靠开设几节课、指导学生开公司、企业注册登记、简单的电商创业运营或建设一个创业孵化器,给极少数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在校创业机会等碎片化的教育及实践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站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全局的高度,确定创新创业者应具备那些品质、素质及能力,进而分教育对象及所处层次研究设计教育内容、途径、措施、方式方法和资源环境条件,并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新任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分解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科學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体系、课程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多元化合作培养的新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培养目标衔接融合在一体,形成富有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对部分创新创业潜力强、综合素质高、敢于探索、具备创新创业项目、敢于冒险并善于控制风险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精英班,实施专业培养、个别指导、典型帮扶和专业服务,创造条件实施创业孵化,提高其实战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帮助其做大做强。

(二)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为尽快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的现实问题,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与专业课、实训实践教学融通的教育体系,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创新创业通识课教材。创新创业课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和应用性较强,在教材建设上要跳出传统的通识课教材建设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能力、素质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时代潮流,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科学地构建务实、前沿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普惠性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教材。笔者编写的创新创业通识课教材——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创新创业实务》,就是很好的尝试[3],受到业界的好评。

其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教学改革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内容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架构自己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并通过课内互动式内容安排和强化训练,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激活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结合专业定位和未来职业选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借助“互联网+”建设信息化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创造信息化教学条件,打造集极富感染力的形象化高清视频、动画、微课等多媒体资源,辅以精美实用的课件、案例、习题及测试资源,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多终端互联的教育部中国大学mooc平台传播渠道,以移动课堂推动教学改革。使学生能不限时间、地点、次数的自主学习,有效促进教学沟通。带动全国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目前,笔者主持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创新创业实务》上线中国大学mooc,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全国创新创业通识课教学。

(三)内外结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教与学良性互动的过程,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引路人。为深入浅出地教会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教师首先要先成为创新创业导师。这不仅要拥有广阔的创新创业知识,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与突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需要很强的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能力。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严重匮乏的状况下,要尽快打造出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必须运用内部培养和外部选聘相结合的方式“双向”推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选择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任创新创业通识课教师,通过参加定向培训、交流活动、专题进修、论坛以及将创新创业作为学术研究方向等方式,尽快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成为真正懂创新创业的行家里手。同时,对全校专任教师进行“全员性”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所任课程的结合情况纳入教学督导考核评价体系,督促教师构建两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技能型实践课程质量,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渗透融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指导学生创业等。另一方面,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创业学院和孵化基地,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创业精英、创新创业专家及当地知名企业家等到学校作讲座、作报告及现场指导,传授创新创业经验,与学生分享成功,启迪指导学生创业实践,通过沟通交流,现场解决学生的创新创业难题。同时,要加强校企教师合作,通过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与业界的良性沟通互动机制,与时俱进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开发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专业课程、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竞赛、商战实践及创新创业社团活动,用多元化手段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及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素质及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四)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课程特性,科学地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形成涵盖组织、领导、制度、课程、师资、资源、资金、培训及服务等全方位保障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涵盖专业认知、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实践三个阶段的全程性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群,形成与通识课、专业课递进衔接与融合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完善学籍及学分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跨系选专业,跨专业自由选课,交叉学习、自主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为创业调整学业年限;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专项学分,将开公司创业、创新创业实践、专利申报、创新创业赛事获奖等都以一定方式纳入学业成绩,达到规定学分即可免修相关课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创新创业教育进专业、进课程、进基地、进实训室、进教材的要求,制订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专业、课程、教材及实施方面的质量标准,并引入第三方制定的质量评价机制,使评价不仅注重知识,更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整合散落在校内各院系的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实践基地及全校创新创业模拟系统、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园区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载体,打造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设一体化持续帮扶保障机制。为使创新创业教育获得长效发展,构建集教学、指导、实践、孵化、经营、服务与帮扶于一体的保障機制,在教学做结合实战中,指导学生掌握创业精髓,学以致用,善于通过创新发现创业机会,进而识别与把握商机,为未来创业埋下成功的种子,使高职教育由浅层的“找饭碗”教育,变成高大上的“造饭碗”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Z]. 2015.

[2]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2015.

[3] 由建勋. 创新创业实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困境高职院校
跟踪导练(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