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研究①
2018-05-14姜桂红
姜桂红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建立集团信息交流机制有利于促进集团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在分析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的对策,推进职教集团高效、有序地发展。
[关 键 词] 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015-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职业教育集团1406个[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因此,职教集团应加强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促进集团成员间深度交流与合作,增强集团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一、对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的理解
根据《辞海》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2]。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包括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利益驱动机制、投资体制、治理结构、运行方式、管控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运作、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扮演的角色等[3]。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信息交流的管理体制、手段方式和制度保障等,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创新信息交流运行机制,促进集团成员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集团化办学目标。
二、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多数职教集团努力创建信息交流平台,为成员提供信息化服务。但部分集团受政策、制度、经费等因素影响,信息交流机制建设受到制约。
(一)集团成员间信息交流形式较单一
多数集团不具备法人资格,采用“理事会制”运作,成员间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以单线运行为主,多停留在“学生顶岗实习”“招生就业”“企业员工岗前培训”等表层,缺乏项目共研、师资互聘、文化共融等深层次合作。
(二)集团信息交流制度不够健全
集团成员间的责权利多以章程为约定,几乎不具约束力。随着集团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集团呈现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信息交流制度执行效果有待加强、组织结构松散、运行效率低、企业参与率较低等问题,已影响集团的可持续发展[4]。
(三)集团化办学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实行减免税收或资金补偿”的政策需要落到实处,调动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职教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职教集团要紧跟集团化办学与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强化集团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提高集团运行效率。
(一)构建集团深度交流机制
建设集团专题网站,开通集团QQ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集团运行情况和集团化办学成果。通过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使集团信息化平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同时辅以调研、培训、研讨等多种活动,促进集团成员间的良性互动,增强集团凝聚力。
(二)建立集团信息报送和发布机制
加强集团信息交流工作队伍建设,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定期报送本单位集团工作开展信息及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等,负责及时传达集团活动信息,并做好活动联络工作。在实现信息即时互通共享的同时,逐步形成集团内外衔接、上下贯通的沟通机制,推进集团联动机制建设。
(三)健全集团信息交流制度
完善集团治理结构,制定集团信息交流制度,如集团信息发布制度、集团定期交流制度等,为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行、企、校多方参与的协调机制与沟通机制,在人才共育、专业共建等方面实现互动发展,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四)加強集团师资互聘机制建设
集团企业为院校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和参与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的机会,促进教师及时掌握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模式。学校则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考核评价,促进师资互聘共享机制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集团信息交流机制建设,促进集团成员间的高效合作,从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集团综合服务能力和集团化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M].语文出版社,2017.
[2]邹珺.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内涵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6):26-30.
[3]刘佳.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4]丰华涛.完善职业教育集团体制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J].电大理工,2016(1):60-61.
[5]夏先玉,何培斌,杨戈.高职校企一体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