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深化中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018-05-14张志杰,王京光,王健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传统中职

张志杰,王京光,王健

[摘 要] 立足传统文化大视野,以山东省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全面阐述了弘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提出合理建议,为新形势下强化中职教育德育工作提供积极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道德教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226-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形势下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笔者作为一名中职教育工作者,现就深入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推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举措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丰富的思想精华,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险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当前新形势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对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推动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包涵着诸如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等丰富深厚的道德教育内容,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是深化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精神源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动态解读,积极思辨,开启心智,把学生带入传统文化的殿堂,阅读中华民族的道德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善美,从中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逐渐形成优秀的人生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之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还不完全成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和心理问题,诸如,亲情缺失,唯我独尊;行为散漫,不思进取;学习缺乏主动和恒心;大手大脚,贪图享受等,而此类问题无疑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方法和答案,可以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如“和为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精神,这些都是鼓舞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强大力量。

(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效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修身养性的潜在功能。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传统文化对学生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传统美德教育中一些名人格言、真实生动的故事、家喻户晓的典故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生动性,更易于接受。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承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精髓在青少年身上生根发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内在品质,从而奠定人生坚实基础。

二、关于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思路和有效做法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人才”的办学理念,针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构建以“孔孟文化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线,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这片沃土,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探索出了一条弘扬传统文化、推进道德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一)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筑牢学生道德灵魂根基

“国学经典”作为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光芒,其价值历久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为使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校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培育道德人才”为主题特色教育活动,深度开发《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中庸》等经典诵读课程,以诵读经典、主题教育、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为进一步增强经典诵读实效,学校要求50岁以下的教师以及全体学生都熟记《弟子规》,并积极采取笔试、竞赛等活动进行测试,追踪教师及学生对《弟子规》的掌握程度。同时将国学教育引入课程,每周安排两节传统文化课,充分利用每天两操、课前宣誓、国旗下的讲话等时间,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师生更加深入、生动地了解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养成“做事德为先,待人诚为先,做事勤为先”的优秀品德,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信心,重新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以知行合一为落脚点,践行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必须通过自觉践行来完成。

学校在开设传統经典诵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未来的工作、社会需要、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不断地将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天自查一次不文明行为、每周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律自省、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回报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学校周边社区为平台,组织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等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结合寿光市创文、创卫等活动开展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道德礼仪,在行动中践行传统文化,在践行中感悟传统文化。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演讲比赛和“传统文化伴我成长”讲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让经典成为自身行动指导。每年举办50场报告会,组织80次主题实践活动,组建100个社团,切实让学生心灵上有所触动,行为上有所规范,特长上有所发展。

(三)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助推学生全面个性多元发展

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名篇典集,更存在于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地方风俗等多种形式的载体中。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过程中,学校积极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内涵外延,成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播的力量源泉。

学校将书法、绘画、舞蹈、器乐、射箭等传统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以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立传统射箭社团,弘扬中华射艺文化;成立机器人马球社团,让学生在运动中感知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奥妙,并荣获首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赛陆地机器人马球青年组亚军、舞蹈青年组季军,被省体育总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内唯一获奖中职学校);每逢传统节日、国家法定节日等纪念日,学校组织开展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一节日一教育主题”活动。比如,清明节“细雨清明忆往昔”活动,吟诵清明诗词,追忆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粽香端午颂屈原”活动,吟诵端午诗词,追忆屈原,理解忠贞报国的深刻内涵;中秋节“月儿圆圆起乡思”活动,吟诵寄月诗词,感悟中国人心底深处花好月圆的美好祈愿。通过开展丰富互动,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掘自身兴趣爱好,实现全面个性发展。

(四)凝聚家校双方思想共识,健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育子使为圣人也。”在傳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承载着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要角色,而家长则承载着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非常注重对教师的专业培养,先后邀请《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寿光市关工委主任等为全体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引导教师开拓思维领域,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学校老师人手一本《弟子规》和学习光盘,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座谈讨论、观看录像、心得交流等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师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将传统教育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倾入情感,用富有情感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好奇心,把抽象的传统文化结合当前实际,让课程内容鲜活、有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展。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并且把“做人”教育当作家庭教育的主旋律。为有效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成效,学校积极搭建教师家长沟通平台,以全市“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契机,定期开展家长进校园活动,主动邀请家长观摩课堂教学,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建议,积极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形势下推进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必须融汇传统文化丰厚底蕴,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内核,才能春风化雨,培育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学生,从而推动中职教育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传统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少年力斗传统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