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
2018-05-14蔡佩云
蔡佩云
[摘 要] 文化传承与理解将中职语文教学直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将语文植根于文化土壤,才能使学生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中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构架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在阐释文化传承与理解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意义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内容定位的基础上,探寻了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路径构建。
[关 键 词] 中職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054-02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文化传承与理解,只有将中职语文植根于文化土壤,才能使学生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升中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构架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一、意义构建:文化传承与理解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精神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中职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与理解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文化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血液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积淀,博大精深,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渗透在每一个公民血液里,影响着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相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血液,为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造血”,也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
(二)民族文化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综合素养。这是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可见民族文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中职学生作为我国的职业人才,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思想冲击下,传承与理解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路径。
(三)传承文化体现教育共同价值取向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的根本,离开传统优秀文化,这个民族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世界各个国家都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方向,体现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并且大多数国家都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核心素养发展框架,指向核心要素的中职语文教学,传承与理解文化迎合了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必然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内容定位:指向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内容定位
指向核心素养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必须明确要素,从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三观”教育奠定正确发展方向
“三观”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三观”教育资源。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实施“三观”教育。“三观”教育要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学会调整“三观”,树立科学的“三观”,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理想教育深入挖掘发展动力
理想是帆,在开动学生人生之船中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中职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树立理想,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注入动力。理想信念教育要跨越古今,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结合起来,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使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具有厚重感,而且具有浓郁的时代感。
(三)博爱教育提升学生人文情怀
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仁义”,这与现代博爱思想是相契合的。在外来思想冲击下,传承与理解传统优秀文化,并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任务紧迫,博爱思想最直接地体现为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只有帮助学生形成博爱思想,学生才能怀着对家乡、祖国、人民等积极的情感,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提升践行博爱的实践能力。
(四)契约教育完善学生道德素养
没有契约就没有社会秩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就提出契约理论,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契约教育,从而不断完善学生道德素养,自觉地遵守社会规则、法律与规章制度等,学生走向岗位后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地遵守社会契约,成为社会秩序的遵守者与维护者,提升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路径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路径构建
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挖掘潜藏于阅读文本中的文化资源,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发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一)营造文化传承理解氛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识、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氛围,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创设情境,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优势,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唤醒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传承与理解文化的主动性,发展核心素养。
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教学时,我穿上古代服饰走入课堂,再模仿古人诵读的姿态引导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古人服饰的穿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带给学生时空穿越之感,从而快速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文本;模仿古人诵读,则借助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学生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受到浓郁的熏陶,传承与理解文化的意识增强,学习兴趣盎然。
2.角色扮演,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与学生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当学生进入文本,亲历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体验,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识将得到不断提升,久而久之能够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因此,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体验。
如《鸿门宴》一文,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群谱。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角色扮演比赛。扮演角色的学生,在角色扮演完,小结自己对所扮演角色形象的认识,以及这一人物对自己的启发。这样的设计,既完成了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又使学生在亲历体验中获得人生滋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基于文本适度拓展延伸,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无论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的激发,还是学生的实践行为,都需要通过外界强化刺激。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要基于文本进行适度拓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课堂拓展
拓展是一节高效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中职语文教师要基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课堂拓展,可以是同题拓展,也可以是在比较中拓展。通过适度拓展,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并深化学生的文化记忆,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消化与吸收。
如《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是作者一次不能尽兴游览的所感,古今诗文中有不少写游览的诗文,其中却不乏尽兴之作。在教学时,我们进行有机拓展,将之与毛泽东的《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进行比较阅读: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生发出问题:本文哪句话与毛泽东诗中“无限风光在险峰”表达的意思相近?
这一拓展环节,通过古今比照,使讲解通俗易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丰富性,从而培育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课后延展
课后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深化,教师要将课前、课堂与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延展,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束缚,使课后延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识。
如《阿房宫赋》一文,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延展环节:“赋”体知多少,要求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说说“赋”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有什么特点;走进阿房宫,要求学生全面收集阿房宫的资料,包括背景、建设过程与结局等;我眼中的杜牧,回忆所学过的杜牧的作品,想一想杜牧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色。最后将三个环节进行整合,写一篇《再读阿房宫赋》。在延展中,学生的文化记忆得到深化,核心素养也随之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凸显文化传承理解主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语文涉及面非常广泛,如何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聚焦意识,凸显文化传承与理解主题,围绕某一主题,强化学生的文化记忆,并集中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仍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我们围绕游记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例如以《游褒禅山记》为中心,融合《赤壁赋》《登泰山记》《醉翁亭记》等名篇,构成主题包,通过主题包学习研讨,帮助学生集中突破游记类文章阅读,掌握其一般写作思路,以及潜藏于文本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主题包的构建可以是单一化的古代游记文本组合,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主题包设计,将古文与现代游记文本有机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在古今文化碰撞中丰富学生的文化记忆,拓展核心素养内涵与外延。
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将中职语文教学直指学生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使命感与责任感,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优化语文教学设计,丰富语文教学内涵,将语文教学之根置于文化之中,使学生在文化滋养下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獻:
[1]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
[2]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3]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3).
[4]常文侠.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