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四结合”立体式作文教学法探究
2018-05-14李政刚
李政刚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顽症和不治之症,教学难关键在于我们没有适当合理的方法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没有让学生体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的写作有一个质的飞跃,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立体式;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农村小学近年来的作文现状,可以说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者是不知所云,后者是离题万里,农村小学的作文课堂几乎形同虚设,作文范本就像流水账,学生写作难,教师教学难,小学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顽症和不治之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作文选题宽泛但又庞杂,难以取得中肯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空洞乏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与其在课堂中夸夸其谈如何写言之无物的内容,倒不如从其他方面着手奠定学生的基础性知识。所以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面临着非常窘迫的现状。但细细究来,其实小学的作文并不难教,并不难写,只要有适当合理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内容,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应该拥有足够的方法与策略,以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
一、要让学生学会万中挑一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性的认识还不成熟,要让学生准确命名或选题并非易事,有些作文从题目来说,小学生一看就不知道如何着手,比如“我的×××”,对学生来说,身边的人太多,同学、朋友、父母、教师、亲戚等等,这时学生就不知道写谁了。因为从他们的认知程度来看,对人物的描写比较苍白,不同的人物在他们的眼中几乎是相同的面貌,对区别性的内容他们无法用言语来描写,这就造成了内容空洞。这时教师就要教学生善于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同样的头发,从长短、从线型、从颜色等几方面进行描写,以相同的方法对其他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区别出人物的不同。事例性的描写,要让学生从众多事情中抓住最主要的一两件事情即可,不需要太多,所谓典型就是这样,比如同样是做饭,同样的面条,同样的炒菜,要从中寻求、观察大众之外的特例。当然作文要以写实为主,但有时“写实”不一定为作文的全部基调或格式,在必要时可以把别人身边的事例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但在转嫁时要符合事例或人物的合理性,要符合當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内容要真实,感情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同时要注重符合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这样就摒弃了作文素材相对贫乏,内容相对空洞的问题。当然,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好“写实”与“写虚”之间 “度”的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大意失荆州,老师要在学生写作时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画龙点睛
有时学生的作文只是流水账般的记录,我们既找不到合题意的切入点,也找不到整篇文章的出奇之处。说白了,作文既要平实,又要出奇制胜,名家的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往往还蕴藏着“险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反对学生平淡的叙述,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在关键的地方、关键的时间、关键的段落要出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语,给整篇文章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对小学生来说,要写出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求刚开始就写出让人拍案叫奇的作文,在写之前,让学生收集同类作文的范文,学习人家如何着手写作,如何突出题意,如何凸显文眼。同时让学生收集关于此篇文章的句子和词语,比如景物描写,先让学生学习人家的作文,对其中好的句子可让学生改动变成自己的话语,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成功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做法千万不能一棒子打死,可积极鼓励学生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要有思考就会有结果。学习改动的过程不仅能了解内容的真实性,更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而且也是学生学会如何从作者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抓手,才有下笔之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提纲挈领的真实含义所在。
三、要让学生知道言而有尽
知无不言,言而无尽,这往往是小学生写作时所犯的毛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通病,所以整个作文看起来说得很多,写得很多,但却没有重点没有特例,更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作文成了说话或写话练习,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头到尾,全是一个人的全天候表演。《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时在什么地方要动,在什么地方要停,给读者思考的时间,给读者心灵相通的时间,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由开车,既不懂得转弯也不懂得踩刹车。言而有尽也不是说学生想不说了想不写了就停了,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准停在什么地方,一定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四、要让学生懂得行云流水
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可以没有多样的修辞,也可以没有透彻的情感,但一定不能没有流畅的语言。平实和流畅是文章的另一种优美和另一种清新,也是另一种真实,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总会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奇峰险峻的文章就像是缺肢断臂的身体,跋山涉水的文章也会像干瘪的庄稼,总给人一种不舒畅的感觉,学生写起来疲乏,教师改起来费劲,这就要让学生在平时养成写作和阅读的习惯,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成分。多彩的内容,精彩的语言,可以成为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
参考文献
[1]龚子建.作文教学的根植于何处[J].湖南教育,2005(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