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与“冰山理论”的应用

2018-05-14兰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冰山理论语言风格人物

兰英

【摘要】心理学意义上的“冰山理论”强调的是存在于水下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即潜意识对于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将会与海明威对于“冰山理论”在主要人物塑造上的应用分析相契合。

【关键词】冰山理论;海明威;语言风格;人物

【中图分类号】I246 【文献标识码】A

在谈到创作小说时的语言风格时,海明威用了冰山作为比喻来论述自己的创作形式,I always try to write on the principal of the iceberg. There is seven-eights of it under water for every part that shows. Anything you know you can eliminate and it only strengthens your iceberg. It is the part that doesnt show.(我总试着以冰山原则写作。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凡是你所知道的东西,都能删去;删去的是水底看不见的部分,是足以强化你的冰山。)

实际上,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发表的《歇斯底里的研究》,在这篇研究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最初的人格上的冰山理论。海明威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将其和自身经历与语言特点结合从而使得“冰山理论”从心理学的范畴扩展到了文学世界。

一、“冰山理论”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的研究》,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描述为:大脑就好比海上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上露在海面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大海平面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入海水中硕大无比的那部分。

心理学意义上的“冰山理论”强调的是存在于水下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即潜意识对于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将会与海明威对于“冰山理论”在主要人物塑造上的应用分析相契合。

二、“冰山理论”与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則”。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从海明威对于冰山理论的阐释中可以粗略地看出两层含义,首先即是语言上简约的艺术性。删去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类似于中国古代水墨画技巧当中的“留白”,即以空白的画布蕴含无限深远的意境。英国学者贝茨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文中认为,这种简约在语言上表现为删掉了小说中几乎所有的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剥下了亨利·詹姆斯时代句子长、形容词多得要命的华丽外衣:“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在小说的创作中对于环境与场景的细致刻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即使是贯穿全篇的大环境,都仅仅只会以只言片语的形式简单勾勒。

“冰山理论”的第二层含义,即是大陆小说家马原提出的“经验性的省略”,这一看法的提出就讲海明威语言风格的省略性与传统国画甚至文学中留白的意义区别开来。在国画中的留白甚至诗歌中寥寥几笔勾勒的意象,其省略的是周围可供想象的大环境与细节,仅仅用笔展现出框架与形态,其余细致部分则交给读者或者观看人进行联想与猜测。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留白的目的是一种对于境界的扩大。而依照马原提出的“经验性的省略”可知,海明威在创作时省略的部分是个人的实体经验,即人们通过生活的经验积累而知道的东西和事情。

追根溯源来看,“冰山理论”之所以被海明威应用于解释其小说的语言,主要因为他小说语言的确十分简洁有力,用词简单,甚至有时会被评论为“幼儿园的英语”,这一特点与海明威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少年时即参与战争使得海明威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使得其文章缺少了一些“艺术上的美感”,并且海明威后期作为欧洲战地记者,这也对于他“电报体”的语言风格的形成造成了影响。

三、“冰山理论”与其小说人物的塑造

一般来说,提到冰山理论与海明威,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其语言风格上。然而深究其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加之将其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对照,可以见得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依旧使用了“冰山理论”原则。

海明威的小说人物多以硬汉形象示人,如《老人与海》小说中,那个在海上搏击三天三夜的老人。然而细究可得知,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若是关其社会性,即把他塑造的人物放在社会大环境下看,是非常羸弱的。以《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为例子,主人公是丝毫没有社会地位的老年人,并且与世隔绝,几乎与整个社会环境脱节,但是当这样一个在社会上非常羸弱的人面对浩荡的自然的时候,他本身的自然性爆发了出来,他体内的力量支撑着他在海上搏斗,也就形成了硬汉的形象。所以由此可见,海明威小说人物中的硬汉,实际上都是羸弱的社会人和强大的自然人的合体,而他们呈现在“水面上”的就是他们的社会性部分,只有面对自然的时候,他们体内的强大的力量才会爆发出来,也就是说,性格里“水面下”的自然部分,主导了人物的主要形象。

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弗洛伊德的研究结论相契合的,海明威将弗洛伊德对人格的划分应用到了小说的人物塑造上,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了一定的矛盾性并且血肉丰满。

“冰山理论”虽然是在心理学界被提出,但是海明威将其延伸到文学领域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既打破了华丽语言和夸饰造作对文学自由发展以及思想深度的束缚,也让人物看起来更加丰满。虽然,这种极其简洁的语言风格究竟是因为海明威受教育程度或者个人经历限制造成的,抑或是他有意为之的还有待考证,但是这无疑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冰山理论语言风格人物
冰山理论与《白象似的群山》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