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悟新课标 彰显真语文

2018-05-14丁毅英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标

丁毅英

【摘要】新课标要求:“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为教学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领悟新课标、彰显真语文已经成为一种浪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真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9月19日那天,全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市教研员罗老师的组织下听了一堂精彩而有意义的讲座。主讲者是语文出版社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向爱平老师,向老师幽默的话语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他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当务之急应领悟新课标,彰显真语文。 经过我的反复思考,觉得上好语文课至少要从解读《课标》入手。

一、《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回顾以往的教学,就一篇文章而言,我们习惯于先教会孩子们识字、组词等,再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分析文章内容,过多透析文本内涵。针对此弊端,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应做到“随文识字”,真正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思想。为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品读文本内容提供良好的氛围,也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字内涵。为以后的语言文字运用打下坚实基础,也是实现语文工具性的意义所在。

二、《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大都以机械学习为主,教师也过多关注孩子的分数,很难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教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关系,要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教理念,课堂教学应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心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这是在课堂上达到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基本条件。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把学生当作朋友,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表露出来,从而激发创造性。尤其是课堂上允许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应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制的现象。

(二)在营造创新意境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质疑问难

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意境,通过讨论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维得到发散,对事物有了创新性认识。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

(三)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教师能引導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知识,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课标》指出:“语文课堂要给予孩子充分阅读、体会的时间,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同时,又要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为孩子们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中品、品中读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应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应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展开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秋天的怀念》第1自然段时,讲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时,我为了引领同学体会作者史铁生那绝望的心情,先范读此句,然后再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动词,并说出自己对本段话的理解,最后我指导孩子们读出自己的理解,品中感悟文本真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谈话法、讨论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引导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语文课是语文实践课,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能力是靠训练形成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书不是讲懂的,而是读懂的!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坚信,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地学习、领悟课标内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一定能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宏伟而远大的教学目标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因此,只有领悟“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才能开辟出那片属于孩子们理想中的绿洲,彰显真语文。

参考文献

[1]张洪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