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8-05-14莫玉华
莫玉华
【摘要】现阶段,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逐渐加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关注点放在了小学语文教学上。其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比较关键和重要。在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让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多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本质出发,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并涵盖了一些良好的品质。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的一种迎合,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实际教学出发,为学生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从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下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学习的时候提升以下几个能力。
(一)理解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对所学知识和具体实物产生较强的理解能。在学习文章的时候,便要从文章的具体内涵出发,从不同层面理解文章。这样,学生就会从本质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存在的情感价值。
(二)运用能力
从语言的实际运用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好地呈现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此,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应该明确主题,展现出自身的谈吐气质。
(三)思维能力
也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该能力主要就是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人事等产生一个更加明确和正确的判断。随之,形成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这样,就会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对待错误的内容也会产生正确的认知。
(四)审美能力
该能力主要就是学生对汉字的感悟,并在学习中找到人性美,随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强化学生的阅读和背诵,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材涉及的内容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斟酌之后形成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教学内容中会保证学生形成更好的语言构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诵读能力出发。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知識产生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关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诗词背诵。让学生在具体阅读和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教师便要让学生反复地进行古诗朗读和背诵。随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意。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还会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建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语文知识,还应该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教师便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如梦令》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出问题:“该词展现出李清照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词句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一个大致的认识,并能够理解《如梦令》中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同时,在思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学习内容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这对于学生语文文字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这些字词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加深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珍珠鸟》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根据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展现出的情感。随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解读。另外,通过这些语句的解读,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动物描写产生正确的认知。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在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为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升对语文知识学习的认知。另外,教师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阅读和背诵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教师一定会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振起.中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方法[J].中学语文,2018(3).
[2]黄稔.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7(34).
[3]徐建英.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方法[J].科普童话,2017(36).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