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龙病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8-05-14陆英漆艳香喻群芳杨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果实品质

陆英 漆艳香 喻群芳 杨毅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采自海南琼中县同一果园的健康绿橙植株和具有柑橘黄龙病典型症状植株上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果汁率、可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黄龙病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同一生产果园中健康绿橙和黄龙病绿橙果实在外观、内在品质等多个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感病绿橙果实品质严重下降。与健康植株果实相比,感染黄龙病的植株果实单果重明显变轻,果实变小,果实变硬,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可食率和出汁率显著减少,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黄龙病对绿橙产业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黄龙病;琼中绿橙;果实品质

中图分类号 S436.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122-03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是仅次于玉米和小麦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农产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柑橘生产国,目前已有19个省、市、区种植柑橘,2016年全国柑橘种植面积256万hm2,产量达3616万t,产值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全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mm,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具有发展柑橘的优越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特色明显,产业发育较成熟,已经形成规模生产。海南柑橘种类以琼中绿橙为主,其次是澄迈福橙、柠檬、柚类,这些特色品种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经过自然和人工的选择,产生了许多变异,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橘果外观、风味、内含物等方面品质独特、优良,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琼中绿橙是海南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产品,被评为海南优质农产品、海南省名牌产品等,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受市场喜爱,在岛内外享有盛誉。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病害,被称为国内外柑橘产业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该病病原菌为韧皮杆菌属(CandidatusLiberibacterspp.),是一种难培养细菌,至今还未能纯化培养,可通过柑橘木虱和嫁接带菌接穗在田间短距离传播,还可以随着带菌种苗调运实现远距离传播。患病的柑橘叶脉间黄化、再生叶变小,病叶变硬、反卷或叶脉木栓化。染病果实转色异常、果皮变粗厚以及甜度下降。整个患病植株树势渐衰弱、生育缓慢,结果数减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我国最早于1919年在广东汕头地区发现黄龙病,20世纪70年代黄龙病在广东暴发流行,之后逐渐蔓延到全国各地,截止目前我国19个柑橘生产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1个省(市、自治区)受到该病危害,受影响面积占柑橘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严重的产区,黄龙病直接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引起产区覆灭,曾经的潮州柑(广东潮汕)、沙糖橘(广东肇庆四会、广宁和德庆)、脐橙(江西赣南)等柑橘种植面积锐减,由原来的2万hm2以上减到666.67~2000.00hm2,甚至更少。海南琼中在2006年首次上报出现柑橘黄龙病,截止目前海南琼中、澄迈等柑橘产区均受到黄龙病不同程度的危害,并且发生日益严重。2008年琼中绿橙栽培面积为2866.67hm2,2013年栽培面积为1906.00hm2,5年时间栽培面积减少了30%以上,已經严重阻碍海南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尚缺乏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为此,笔者通过比较健康和感染黄龙病绿橙果实的外观、内在品质等指标,综合评价了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科学评估黄龙病对绿橙产业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的琼中绿橙果实于2017年11月采自海南省琼中县华裕果园,果园管理栽培水平及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树龄13年。健康果实和黄龙病果实分别采自健康植株和黄龙病典型症状的植株的枝条,于每株树冠外围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采摘2个果实,同时采集所采果蒂附近的叶片带回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感病。将试验分为2组,健康果实和黄龙病果实,各自随机混匀,各选取20个果实用于单果重及果形测定,各随机选取10个果实,榨汁后用于果汁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内在品质的测定。

1.2方法

1.2.1黄龙病病原的检测。称取100mg新鲜叶脉,剪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并按照说明书提取叶片总DNA。设置ddH20为空白对照,以感病样品DNA为阳性对照,健康样品DNA为阴性对照,利用黄龙病病原的特异性引物011/012对样品进行PCR检测,以判断植株中是否存在黄龙病病原菌。

1.2.2外观及内在品质的测定。采用电子天平称量单果质量,果实剥皮榨汁后称量果皮质量及残渣质量,计算可食率和出汁率;电子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横径及果皮厚度,计算出果形指数(纵径与横径的比值),测定果实硬度,沿果实不同赤道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榨取果实汁后,采用4层纱布过滤,采用糖酸折射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以柠檬酸计)含量,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计算可食率和出汁率。

可食率=(全果质量-全果皮质量)/全果质量×100%

出汁率=全果汁质量/全果质量×100%

1.3数据统计 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黄龙病菌的分子检测 PCR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具有黄龙病典型症状植株上采集的叶片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而健康植株上采集的叶片均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从健康绿橙植株上采集的叶片未感染病原菌,而从黄龙病树上采集的叶片上都能检测到病原菌(图1)。

2.2黄龙病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2.2.1黄龙病对绿橙外观品质的影响。由表1可知,与健康绿橙相比,感病绿橙果实的纵横径、单果重显著减小,而果皮变厚、果皮率、残渣率、果实硬度显著增加。其中,健康果形和感病果形上无明显差别,接近圆形。健康的果实平均单果重达161.6g,明显重于感病果实,感病果实单果重仅为93.5g。此外,健康果实和感病果实在果皮占比和硬度上差异显著。这些指标均表明,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外观品质影响较大。

2.2.2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由表2可知,黄龙病对绿橙内在品质的影响极显著。感病绿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固酸比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升高。健康果实和感病果实在出汁率和可食率上差异显著,健康果实的出汁率和可食率分别为48.60%和80.56%,而感病果实的出汁率和可食率分别仅为36.29%和71.44%。

3结论与讨论

琼中绿橙是海南中部地区重要的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成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绿橙栽培面积及产量占全省柑橘橙柚栽培面积和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6.26%和21.41%。琼中绿橙产业已成为海南柑橘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黄龙病重创海南柑橘产业,琼中绿橙也不能幸免。据统计,自发现黄龙病以来,发病严重的果园发病率在80%以上,甚至出现毁园现象,几万株绿橙被砍,说明黄龙病已严重威胁琼中绿橙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关于黄龙病对琼中绿橙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该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定量分析了黄龙病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黄龙病对琼中绿橙的果实外在品质有显著影响。与健康果实相比,感病果明显变轻、变小,果皮变厚,残渣更多,果实变硬;感病绿橙果实单果重显著降低,健康的果实平均单果重达161.6g,而感病果实单果重仅为健康果实单果重的60%,感病果實果皮变厚,果实变硬,果皮率、残渣率显著增加。

该研究还对健康和感病绿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等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健康植株的果实,感病植株上采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固酸比显著降低,同时出汁率和可食率也显著降低。与前人在沙糖橘、贡柑、蕉柑、瓦伦西亚橙、哈姆林橙上的研究结果相似。但Bassanezi等对健康ValenciaAmerica-na甜橙和感病甜橙的TSS含量、酸度以及固酸比对比发现其差异并不显著,2类果实的出汁率相当,差异不显著,但对巴西甜橙研究发现,哈姆林、瓦伦西亚等甜橙品种感黄龙病后其出汁率明显降低,而ValenciaAmericana橙感病后出汁率增加。这表明不同柑橘品种感病后品质变化的差异性可能与柑橘自身抗病性及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综合分析,黄龙病对琼中绿橙的果实内外品质都有显著影响。黄龙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琼中绿橙的果实品质,阻碍了琼中绿橙产业的健康发展。

该研究对健康绿橙和感病绿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等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尚缺少对果实中类黄酮、柠檬苦素类似物、类胡萝卜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矿物质等指标变化的研究,因此,关于黄龙病对绿橙中其他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果实品质
避雨栽培对宿迁地区早熟桃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魁金’和‘金水杏’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品质变化研究
果树栽培技术与果实品质之间关系的探讨
不同结果部位和采收期对南丰蜜桔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授粉品种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富硒液肥对施化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
核桃专用肥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