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2018-05-14朱昌涛吕元丰王刚张立琳张勇跃徐学政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适应性稳定性

朱昌涛 吕元丰 王刚 张立琳 张勇跃 徐学政

摘要[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根据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区试试验汇总资料和2008-2009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对平安7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平安7号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结论]该研究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平安7号;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019-03

平安7号(驻99021)是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小麦新品种。1994年配置杂交组合WS89-5422920111,组合为“驻94011”。1999年以漯麦4号(驻94011-413)F5进行复合杂交,从而选育出驻99021。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Ⅱ组区域试验。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2)。笔者利用河南省区域试验的试验数据对平安7号的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平安7号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数据资料来源于河南省高肥春水Ⅱ组区域试验2006-2007年和2007-2008年2年产量汇总结果及2008-2009年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结果。2006年参试品种(系)有周9823、偃高2号、浚99-37、郑丰9962、许麦9号、许科998、新麦9818、平安7号、许麦1512、偃师009、南海1号、05中37和偃展4110,共13个品种;2007参试品种(系)有偃展4110、郑丰9962、许麦9号、平安7号、偃师009、国麦218、开020、驻97039、豫教0504、B105、俊2016、郑麦7698和濮兴1号,共13个品种。2年均以偃展4110为对照品种。

1.2方法 试点分别设在河南省水地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区,2006年设点11个,汇总9点试验结果;2007年设点14个,汇总10点试验结果。2008年生产试验参试品种7个,试验点12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在13.33m2以上,全区收获计产。小麦播种密度210万~240万株/hm2,播种期10中下旬。各试点均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地进行试验。

1.3数据统计方法

1.3.1变异系数(CV)分析法。计算公式为CVi=Si/Xi×100%。式中,CVi项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变异系数,Xi为第i个参试品种(系)在所有参试点的平均产量,S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标准差。值越小,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中变化小,静态稳定性好,但不利于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CV值越大,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大,静态稳定性差。

1.3.2高稳系数(HSC)分析法。计算公式为HSGi=[1-(Xi-Si)/XCK]×100%。式中,HSCi项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Xi为第i个参试品种(系)在所有参试点的平均产量,S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标准差,XCK为CK品种在所有参试点的平均产量。HSC值越小,表明该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越好,反之,HSC值越大,表明该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越差。

1.3.3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以品种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为依变量,以各试点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环境指数)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b<1稳产性好,b>1稳产性差,b=1稳产性中等。

1.3.4适应度分析法。适应度分析法反映该品种超过平均产量环境数占试验总环境数的比例,反映了品种基本(即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若该品种在较多试点上的平均产量低于平均水平,其适应度值就小,则适应性差;反之,若该品种在部分试点上的平均产量都高于平均产量,其适应度值就大,该品种的广适性就好。

1.3.5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分析法。该分析包括品种离优度(Pi)和品种最优互作(PGEi)分析。Pi值反映的是第i个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接近程度及第i个品种在试点间的普遍适应性。Pi值越小,差异越不显著,品种在试点间的普遍适应度越高。PGEi值是第i个品种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对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的平均产量与最优品种的产量趋势的相似程度,以各品种在各点上相对于该点最优品种的差异大小来度量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分析 平安7号的平均产量在2006--2007年为7965kg/hm2,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07%,增产显著。平安7号的平均产量在2007--2008年为7623kg/hm2,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78%,增产极显著。在2008-2009年生产试验中,平安7号的平均产量为7875kg/hm2,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达7.10%。可以看出,平安7号的丰产性显著高于河南省高肥水地主栽品种偃展4110,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

2.2稳产性分析 从表2、3可以看出,2006和2007年平安7号的高稳系数(HSC)分别为6.965和7.397,与参试品种相比均较小,表现出了较好的稳产性,而对照偃展4110的高稳系数(HSC)分别为12.809和10.511。2006-2008年度,平安7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66%和12.90%,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较小,而对照偃展4110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58%和14.33%。2006和2007年驻990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016和0.929,在参试品种中也较小,与对照偃展4110在2006和2007年的回归系数(1.07和1.046)相比均较低,且平安7号2年回归系数为0.975<1,如果回归系数b<1,说明品种稳产性好。2006-2008年回归决定系数R2的均值接近1,用回归系数来估算稳产性是可靠的。因此,平安7号是一个稳产性较好的品种。

2.2适应性分析 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导致农作物在不同生态区域内表现出产量的相对差异性。作物本身的特征特性、生态环境及栽培措施共同决定品种的适应性。因此用品种适应度、品种离优度(Pi)和品种最优互作(PGEi)等参数对参试品种进行适应性分析。该试验结果显示,2006和2007年平安7号的适应度数值分别为88.89%和90.00%,在所有参试品种较高,对照偃展4110的适应度数值分别为44.44%和50.00%;品种离优度分别为864.418和227.684,对照偃展4110的离优度分别2221.393和810.592,平安7号离优度2年平均值(546.051)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小,表明平安7号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较为接近,在各试点的普遍适应性较好;品种最优互作值分别为4291.775和1000.037,对照偃展4110的离优度分别4718.909和4396.930,平安7号品种最优互作值年平均值(32645.90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小,表明平安7号在各试点上与最佳品种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可以看出平安7号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的适应性均表现较好。

3小結

在小麦品种高产的前提下提升其自身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需重视品种在不同年份及各试验点表现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区域结果是作物品种审定和推广的依据。河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安7号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7737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875kg/hm2。因此,平安7号是一个丰产性高、稳产好、适应性强且极具推广价值的小麦新品种。

猜你喜欢

适应性稳定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