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作文批改能力优化的策略研究

2018-05-14叶俭

课外语文·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评价

叶俭

【摘要】面对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式“高耗低效”,笔者尝试进行“滤—析—批—评—改—展”作文评改策略的研究,注重学生作文修改的培养,从扶到放,通过学生自评自改、同伴互评互改,师生点评再改多个流程,既达到促进学生作文评改水平的提升,又减轻教师负担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作文评改;滤—析—批—评—改—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批改作文或如何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就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批改却是我们语文老师们负担最重,又最感头痛的问题。笔者一直任教高年级,很多时候呕心沥血,花费许多时间去精批细改,对学生作文技巧的提高却常常收效甚微。后来也曾尝试让高年级的学生互改、自改,但是效果不太理想。

一、高年级作文评改现状分析

(一)有一种苦叫身心俱疲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高年级老师往往不放过每一个锻炼学生写作水平的机会:除了抓常规作文练习——单元作文、练习册上的一些作文练笔题,单元、期中检测作文,平时有意义的节日、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等不失为练笔的好题材,老师们往往也不会轻易放过,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作文不下 20 篇。现在普遍班级人员满额,照45人计算,每篇450字,高年级语文老师的作文阅读量达到40万字,传统“精批细改”,每次批改一次作文起码要花费三四个小时。那一沓沓作文本堆积如山, 压得教师们身心俱疲。绝大多数老师都不辞辛劳地批阅学生的习作,加班加点甚至常常带回家挑灯夜战 ,一本又一本地认真批注、修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不止,每每肩颈酸麻,头昏脑涨。

(二)有一种痛叫徒劳无功

教师呕心沥血批阅出来的习作,结果如何呢?记得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这句话真真地代表着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声。笔者曾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看老师评分或等级,连评语都懒得看的学生就占20%;另有7.6% 的学生甚至连老师评改的结果也不看,作文本一到手就随手置之一边。如老师要求再次修改抄正的话,有89%的学生们往往只依赖老师的批改,照着老师批改的痕迹抄写一遍而已,没有自己的思想,因而对作文技巧的提高不大;有10%学生面对老师的精批细改,不知为什么这样改,甚至看不懂改了些什么;有5%的学生能评价作文的好坏,发现文章的问题所在,但却也不知怎样改。难怪叶老也说 :“至如本本批改,而所批改或当或不当,询之学生,学生又不晓教师之用意,如此徒劳而无功,我未能同意也。”这样的结局,怎能不令人伤感扼腕?

于是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作文批改的能力,释放老师的同时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成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滤—析—批—评—改—展”作文评改策略探索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习作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对习作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习作的内容、文字的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態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并且对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评价建议”部分重申“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并提出了评价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修改在新课程习作教学中的地位。鉴于这种认识,在沉重的作文批改压力与“高耗低效”的无奈现实中,笔者尝试着做了一些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了“滤—析—批—评—改—展”作文评改的策略。把作文评改的舞台还给学生,努力走出“高耗低效”的梦魇。具体阐述如下 :

(一)滤——教师过滤

学生写好作文后,由教师粗略过一次,了解学生作文的大体情况,为下一阶段指导学生批改做好准备,同时找出不及格的作文单独面批,指导学生重写,消灭掉不及格的作文。

(二)析——自我剖析

在过滤了第一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自读文章检查自己的作文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语序是否清楚、标点是否正确等,并用蓝色笔在原文中运用作文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并在文末写出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内容,便于别人批阅他的作文,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三)批——生生互批

1.同桌互批。

2.小组批改。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阅读小组内其他同学的作文,如发现其他问题可随时标注。在后面标注“批改人:×××”,以示负责,也便于教师检查。最后组长组织大家集体口头评价每一篇的作文,组长执笔,给每篇作文写上评语,并给文章打上一个总体评价,用等级表示。集体评价后,在最后面写上评议人,并签上小组成员的名字。

这两种互批的方式,在训练之初,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两点:

(1)提炼要求,让学生易记。目标明确,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给学生下达简单易记的要求,方便学生牢记在心,形成习惯。根据摸索,笔者归纳整理了一套高年级学生在修改中的这四步:①挑错;②画佳;③批注,在作文空白处批出作文的精妙处或不足处;在好词好句的旁边写上觉得好的原因;④评议,定评级、写评语。

(2)“授人以渔”,让学生会改。学生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作文批改和评议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魏书生老师的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教给学生作文批改和写评语的方法。

①卷面是否整洁。显然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②挑错。用“○”圈出错的字或标点符号,用“_”标注病句,并在旁边标注扣分,一个错字或标点减1分,一个病句减2分。③画佳。用“▲”画出好词,用“~~~”画出文中的佳句。一个好词(成语)的运用加1分,一个好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的出现则加2分。④看文章的中心与事例是否一致。中心与事例不一致是学生常常会犯的错误。因此,在作文指导时,就要具体举例告诉学生怎样才是中心与事例一致。批改指导,举一两篇中心与事例不符的,让学生借鉴参考。⑤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有特色,如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倒叙等。

以上五点既是学生批改的要求,批注的落脚点,又是评价的依据,让学生有迹可循。实践证明,生生互批评改是作文评改中的核心环节,往往课堂上气氛热烈,同学们各抒己见,为挑出一个错处或发现了一个优点而兴奋。孩子们用孩子的眼光在审视着同伴的作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四)评——师生点评

学生互批互改后,由师生进行集体点评。每次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点评每一篇作文,每次取一小组学生的作文由师生共同点评,在全班范围内讲评作文,进一步规范全班的作文批改。

(五)改——改写提升

新课标提出“修改是一个运思的再创作过程,值得我们对它投入更多关注的目光。”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改的优先权应是作者本人。这里的“改”特指的是作者本人去根据小组、老师评价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通过前四轮的批改点评,同学们基本弄清楚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要求和修改意见快速成文,力求有所突破,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六)展——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优秀作文的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的提高。评议过程中,教师是一名观察者、倾听者、发现者、引导者。可以将课堂上采撷到的精彩的花絮及时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去展示;评改后,各组再次根据师生评议的意见评出自己组的优秀作文进行当堂展示,使小组评改的优势达到最大化。

(1)展示细致的圈画评价痕迹。这样的展示为各小组组长的圈画点评工作提供了优秀的范式,也肯定着鼓舞着完成得认真细致的小组。

(2)展示精彩的描写片段。让各小组推荐精彩片段,哪怕是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新奇的标题,一个适宜的标点……有的作文尽管安排顺序不当,但个别段落写得有特色 ;有的作文遣词造句不太准确,但有些文句独特有新意 ;有的作文中心很不明确, 但有独到的见解……我们都应该大加赞赏,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为每个学生的亮点进行推广,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快乐。这些精彩的片段,也给全班其他小组的同学带去启发,提供借鉴。

(3)展示修改后的成果。文章不厌百回改,习作在反复斟酌修改之后,学生定会产生一种喜悦与满足。此时,相继去展示他们修改后的成果,前后的对比,老师的肯定,同伴的欣赏,这种对自我的超越,会让小作者更加喜欢上作文的评改环节,并能更加愉快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三、“滤—析—批—评—改—展”作文评改策略实践的成效

“滤—析—批—评—改—展”作文评改的策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教师从扶到放的过程,也是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过程。这个放扶的中间虽然看似繁琐,但在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享受到了放手的智慧所带来的使命感、责任感、幸福感。

(一)文有读者——让孩子作文不好“偷懒”

在过去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下,有一些习作能力弱的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往往就采用消极应对的方式去完成习作:有的从作文选上移花接木,甚至有的直接罢工,在留堂的強硬手段的对待下才胡乱拼凑够字数上交。他们认为上交了,老师自然会帮我精批细改,到时再抄一遍即可。至于老师的阅读感受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而有了放手评改的模式,孩子们每次作文时,心中就有了“读者”,他知道自己的作品,是要给小组同学去阅读、评价,甚至给全班同学去欣赏的。这样一来,他们落笔成文时,就有了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自然不好意思再去偷懒懈怠了。当人人都评别人的作文,自己的作文也在同学们的手中传阅时,他(她)还好意思随便应付吗?

(二)同伴互助——让孩子对作文不再“惧怕”

作文,对孩子来说不是一样容易的事。对后进生来说更是苦不堪言。一不知写什么;二不知怎样写。然而,教师的作文教学只能从全班的面上去指导,一节课能落实到具体对个别学生手把手指导的毕竟少之又少,即使加上课余时间,想落实到对每一个孩子的指导,那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学生对待作文的畏难情绪总是存在的。而放手让孩子们互相评价,让能力强的同学一对一去帮助能力弱的同学,他们零距离地去启发、去讨论, 去指导,孩子们获得的帮助会更加及时有效。孩子间互相传阅、学习;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加上形式多样的展示与宣传。一次作文,孩子就已经得到多重学习,加深了对该次作文的认识。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想说爱“你”也不难了。

(三)互评互改——让课堂更生动

以往单一的教师点评,对班级的情况较多的是面上的笼统分析,而鲜有具体的针对性。再次就是重点评优秀作文,当堂朗读优秀作文。不是满堂灌就是一言堂。 可是现在,“滤—析—批—评—改—展”评改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评改的主角,都是主动参与者,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批改的同学都很有兴趣,课堂气氛生动了许多。

(四)及时反馈——让孩子作文的兴趣更浓

传统的精批细改占据老师们太多的时间,往往滞后好几天才能进行作文的点评,孩子们的新鲜感已大大降低。“滤—析—批— 评—改—展”评改方式基本能马上进行,及时反馈,孩子们对习作的内容可能还记忆犹新,加上孩子们的新奇好强,总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作文情况,及时评改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上多种形式的展示、宣传,孩子们的作文兴趣就更浓了。

(五)共同参与——让教师走出“高耗低效”的梦魇

单纯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模式让教师苦不堪言的同时,最揪心的还是对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在“滤—析—批—评—改—展”评改策略的实施中,师生的共同参与,习作经过“教师过滤”“本人自改”到“小组评改”到“自我再次修改”,才转到了教师手中,简单的语病已经被学生肃清,教师就可以由原来的“十目一行”式的精批细改转为“一目三行”式的简批点拨。 批改作文的工作量得到了缩减,关键是批阅的效果却大大提高。教师能不欢喜吗?

参考文献

[1]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