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2018-05-14甘学君

课外语文·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甘学君

【摘要】语文学科中的写作是学生对自身体验与自我感受的描述,也是其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生日常生活与真情实感出发,加强引导与体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才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真情实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注重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体验与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用心生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挖掘真情实感,才能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最终激发写作兴趣,并找到写作的快乐。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激发,对其写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应试制度的影响,很多教师采用的写作教学方法更多是讲解习作要求、学生写作、教师评价的流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导致写出的文章缺少真人真事,缺乏真情实感,千篇一律,毫无生机,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畏惧习作的厌学心理,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的形成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教师只有加强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激发其写作热情,才能确保学生潜移默化下提高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并在热爱写作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其次,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能够一定程度地弥补小学生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的不足,让其产生全新的情感体验后直观地将其用文字转述出来,丰富作文的内涵。最后,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需要开设更丰富和更具有活力的课堂活动,而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势必要丰富写作教学形式,这就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让习作的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进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体现

(一)从生活中体验真情实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要确保学生对日常生活投入一定的真情实感。而基于小学生人生阅历短、生活经验少的现状,学生体验生活的真情实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那么教师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要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点滴,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积累更多的体验与经验,那么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让学生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等不同的途径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事件,让学生感受与教师学习知识的热情,与同学嬉戏打闹的感情,与家人相濡以沫的亲情等,学生还需要在每天的上学放学路途中善于发现和整合各种见闻,并及时将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长期下去很容易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广泛和深入地进行阅读,通过拓宽阅读渠道来积累阅读经验与情感体验。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读物拿出来与其他学生分享讨论,通过阅读增进感情,并在交流中对比经验与感受,才能提高情感的体验能力,提高阅读写作水平。

(二)争取更多体验情感的机会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在接触社会和积累生活经验方面较浅,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特点来帮助学生争取更多体验情感的机会,从而促进后续习作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习作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写作记录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交流情感,表达情感。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下理清更多的写作头绪,在良好的写作氛围中提高写作效率。

(三)通过互动交流丰富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師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可或缺,教师要充分发挥沟通对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写作素材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互动沟通的过程中加强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利用交流的真情实感丰富写作的内涵。比如在一些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中,教师就可以引领道:“同学们,我们今天走出教室,走进草场,晒晒太阳,闻闻春天的味道好不好?”教师适时的情感沟通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积攒更多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基础。

三、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引导实践,强化体验,累积素材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与学生本身生活实践经验的缺乏有关,面对不同的语文作文习题,学生无法充分调动积累的素材,整合成为要求的话题进行写作,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潜在的感情,丰富生活阅历和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或走进社会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进而挖掘学生的潜在情感,使其有更大的动力整合自身积累的素材,最终写出感人的作文。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觉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安排的前提是符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其具备的随机性与常发性特征,更能给学生带来好奇感与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从日常的简单活动着手,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交朋友等,学生必须保证全身心投入与参与,通过观察和感受,更好地整合情感体验。再比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项目,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实践。比如创建“假日文明小组”,让参与小组的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日时间活跃在街道、社区中,开展各种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宣传环保知识的工作,积极投入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中去。或是深入到百姓家中,做好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还可以到当地的工厂进行参观和调研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调查,等等。这些实践活动无疑能给学生增加更多的一手资料,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环保、消防等专题性的知识领域中联想到相关的事件,增强情感体验,在确保写作具有丰富素材的同时,保证在写作中透露更多的真情实感。

(二)唤起回忆,引发联想,吐露真情

有学者曾经说过,追忆性体验能够帮助人们重新发现逝去的生活意义,不但能以想象、联想与记忆将最美好和最珍贵的情感经验提取出来,还能挖掘在日常平淡生活中更多美好的素材,从而更好地享受人生。小学生只有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才能在面对各种作文话题时有话可说。教师则需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及时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同时也唤起学生曾有过的情感体验与经验,激起情感上的波澜,吐露真实的情感与心声。

比如在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引导学生根据某张照片回忆书写往事,具体的习作流程如下:观察相片、激发真情、表述相片、吐露真情、描写相片、赏析习作、交流情感。在笔者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曾经有一位学生拿出一张缺了姑姑的全家福照片,在其表述的过程中得知,当时姑姑正是照片的拍照者,而在多年后的今天,该生的姑姑因病去世。在学生回忆、联想、表述与表达的过程中,很多往事被一一想起,学生时而感伤流泪,但在悲伤中也有很多曾经幸福的往事浮现出来。学生观察照片、表述照片的过程中,各种写作素材自动地出现,而学生曾经有过的幸福和悲伤的体验也都被重新唤起,在真情实感下学生对于《一张相片的故事》有了更完善的框架和结构,在选择相片故事时也有了更深的想法与体验,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学生的真情实感往往能全盘流露出来,写出来的文章也能感人至深,提高了写作的整体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教师要达到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目标,就必须让学生从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出发,重视并深刻感受自身个体对情感的体验与认知,善于发现生活情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并能從生活细节中折射出不同的生活哲理,将其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完整表述于写作中,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同时进一步保障学生文章作品言之有物,有情有义,为其后续语文习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7).

[2]关洪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6(1).

[3]叶琴.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4(4).

[4]朱冬芹.语文作文互动情景教学创设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11).

[5]陈春玉.让习作因体验而精彩——浅谈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学探索,2016(5).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小学语文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