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堂模式

2018-05-14陈振强

课外语文·上 2018年9期

陈振强

【摘要】一直以来,教师作主导的课堂模式都是最普遍的课堂教学手段,但这样就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性,课堂学习沦为填鸭式的灌输。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不失纪律中畅所欲言,是其中的关键。“万事开头难”,首先要让学生“有话敢说”,再进一步“有话爱说”,最后使学生“有话可说”,这几个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地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

【关键词】敢说;爱说;可说;学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否则就谈不上学习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无从落实,新课标的实施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因而,课堂教学让学生嘴巴动起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嘴巴动起来呢?

一、扫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话敢说

勇于战胜自己,不要胆怯,同时在学生的发言中,别的同学不能笑话发言者,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同时,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增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不是老师逼迫生硬地学习,鼓励学生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因此,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让得到实践的学生交流一下经验,使学生同等进步,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不能有心理负担,放松、对错没有关系,敢说就可以。在评价中,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倾听同学发言时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表达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发言中表现出的投入态度、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全班一起品读课文,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博莱克是个怎样的人后,我要求学生对课文质疑。生:为什么博莱克他截肢了,还要继续参加检阅呢?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看来你不仅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还是一个很会思考的孩子。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他坚持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师:说得好,你感受到博莱克认真追求成功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质疑探究,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合作、探究性学习也落到了实处。

在轻松的说话氛围中,让学生不再恐惧说,而是使学生当作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相互鼓励,学习,进步;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发挥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学生在受到尊重和轻松的氛围中才可以活跃思维,充分展现自己,久而久之养成了敢说、爱说的习惯.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有话爱说

虽然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举手,但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较强,且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抓住其特征,利用班上的学习小组展开回答问题竞赛。这一活动中,学生唯恐自己所在的小组成绩差,丢了集体荣誉,为了维护小组利益和荣誉,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另外,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鼓励学生将叙事类课文改编成剧本在课堂上表演。有位老师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表演,分两组竞赛,结果学生非常投入,将两个小孩之间的辩论表演得形神毕肖,将课文内容演绎得生动逼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课文的把握。在这样的气氛中,同学们既为小组争得了荣誉,锻炼表现了自我,又掌握了知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提高了课堂效益。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平时老师要多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敢说、想说、爱說的习惯,使善于表达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互相结合,得到互补。

三、巧设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

如创设情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交际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承受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时间长了,就有话可说了。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小鸟与对话的图片配上音乐制成幻灯片,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让他们化作小鸟、激起想象的浪花,想想此时此刻它们会说什么。学生不光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还联系自己的体验说得头头是道,深刻地体会到小鸟寻找好朋友树的疑惑、急切,也感受到小鸟与树之间深厚的情谊,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就更入情入境了。

讨论、辩论更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自然之道》一文中,为了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我抓住向导的态度、做法提出讨论话题: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话题一抛出,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意见,课堂上充满了辩论的声音。通过学生和学生之前的讨论,就表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经验交流,使学生得到自我矫正的机会。而课堂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类似这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思维得到活跃,对说产生兴趣。

四、总结

在课堂经验学习中,教学过程中就是一种言语对话中的表现,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言语交流、实践,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达到每个学生都能说起来、都能说好的目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平时接触课本中的人物和情景范围,正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生活的阅历。

参考文献

[1]王剑侠.关于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2).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