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态的语义认知研究

2018-05-14邓克凡

工业设计 2018年2期

邓克凡

摘要:本文借助产品语义学的各类研究方法,从产品形态的组成元素出发,结合人对形态所感受到的各层次知觉体验,分析人产生相应的形态语义认识的过程与原因。并以此为依据,通过逆向思维归纳、总结产品语意的分析与拆解模型,以更好的理解形态语义的认知,帮助之后的产品造型设计生产。

关键词:形态语义认知;语义拆解;战斗机造型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2-0124-02

1 形态语义认知的案例分析研究

本文采用了战斗机为主要案例,与传统产品所不同的是,战斗机的功能性非常之强,其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战斗,其造型特征与人机交互都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构建,人为的美学因素设计处于一个低的位置。然而在这样一类产品有着非常多的造型特征和语义体现,这种缺少为了造型而造型的设计干涉的产品能够从一个不同以往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产品语义的认知过程。

1.1 战机形态的元素与知觉分析

1.1.1 案例背景

战斗机是指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F-14“雄猫”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的要求研制的双座超音速多用途重型舰载战斗机。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结构特点为变后掠翼;低安装的水平尾冀;气泡状驾驶舱;拦阻钩;双垂尾;机身下有整流罩。

1.1.2战机形态的元素分析

这一节从局部入手,分别分析了案例战斗机的机身、机舱、雷达罩、进气口、机翼等部分的造型语义特征(图1)。在研究其造型语义之前,通过对这样的基础元素的分析为之后的整体知觉分析打下基础。

1)机身:F-14整体造型程锥形,具有运动感,重心分布在机身偏后部,密度较大。速度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冲刺,尖锐。各处倒角均较尖锐,富有攻击性。

2)机舱:F-14机舱与机体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线条更为流畅,体现出有机的生命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造型张示着它的速度感,同时大面积的玻璃材质展现出它的轻盈感。

3)雷达罩:F-14整体造型程锥形,具有很强的速度感,同时附件较少外部结构简单,给人以突破感和强烈的方向性,也具有危险,尖锐的性质。

4)进气口与尾喷口:F-14两个四边形气口分别位于机身两旁偏下的位置,这样一种造型和战机本身较为有机的造型元素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感,给人带来了激烈,抗争的感觉,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感。

5)机翼:F-14机翼造型较为复杂,翼面较窄倒角明显且尖锐,具有几何形式的美感。其前后倾角明显,极具方向性和速度感,给人以迅速,切割的感觉。也能看出其有向机身过度的造型结构,与机身的整体性强烈。

1.1.3 战机形态的知觉分析

这一节从整体入手,分别分析了案例战斗机的空间知觉、动态知觉、生命知觉和情感知觉,通过分析来探求知觉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说上一节是分析战斗机形态语义中的“单词”,那么这一节就是分析在战斗机的形态语义中,这些单词是以何种方式形成各种不同的句式语言以表達不同的语义的。

1.1.3.1 空间知觉

形态语义不是孤立而存在的,它是与形态结构,语境等密切相关的。对于战斗机形体来说,我们主要从它的形态要素,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F-14的立体形态要素(图1)。

F-14的立体形态要素主要为机首的圆锥梭体,机身的长方体和由前后机翼所形成的三角形等。体与面的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具有力量感。

2) F-14的形体结构形式。

①层叠(图1):层叠通过面片在体块上的起伏,高低错落而形成独特的形式美感。前后机翼形成的一个层叠效果,通过相似图形的层叠错位,由小到大,由后到前,形成了统一的方向性,虽然微妙,但其起伏的感觉却是有力的,同时层叠所造成的空间虚实增强了机体的立体感。

②桁架:桁架通常具有三角形单元的结构。在F-14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三角形结构以紧密的方式相互结合。这样一些三角形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向前的方向性态势,同时衍架结构质量小,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产生了很好的牢固感。

③嵌合(图2):嵌合是两个形体相互阴阳皎合的一种形式结构,图中飞机的前翼因为舰载机的短距离起飞需求而采用弹出翼的方式,在前翼收起的状态下,其与机身和尾翼构成了嵌合结构,这样的处理使得原本分离的机翼与机身获得了整体感并且相互呼应,整体上形成了均衡的量感。

1.1.3.2动态知觉

“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与事物相比,“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本能反应,“事件”的主要特征在于它是动态的。对“动态”一词的语义分析主要包括“方向感”,“速度感”,“运动形式”等。

1) F-14的方向感。

倾斜(图1):在F-14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倾斜,倾斜表示地质构造面在空间的位置,包括倾向与倾角两个要素,机身的向前小角度倾斜和尾翼向后的大角度倾斜相互组合,这样的角度组成了一个相互牵制的态势,但是因为机身所占比例较大,平衡被打破,形成向前的心理力度。

2) F-14的运动形式。

①流动(图1):对“流动”的形态语义概念主要从“流”的速度感,方向感,体量感等方面来理解。整个机体的流线紧凑,夸张,弧度较大,体现出较快的流动感,同时流线的方向较为一致,线条较为紧致,使得体量不发散而聚合紧致。整体来看充满了力度和速度。

②挤压,移动:挤压是指两个相邻物体之间相互压迫产生了形体的变形,挤压是具有方向感的,其方向体现在力的方向上。F-14由于折叠机翼的使用,使得机体两侧的轮廓线与一般飞机不同,呈现出一种压迫,收拢的态势。这样的挤压表现出一种从两侧向内,向前的心理挤压力,也是就是说挤压的方向为向内向前挤压。这样就使得战机有一种向前的被推进感。

1.1.3.3 生命知觉

生命知觉可以从“运动性”、“不断生长性”、“不可侵犯性”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1) F-14的运动性。

俯冲:俯冲是飞翔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俯冲比飞翔具有更强烈的方向感和速度感,从运动表情上来看,F-14的方向性更加明显,主要体现为向前或向下。从体量表情来看,由于结构的紧凑性,体量较小但密度更大,具有集中性和凝重感。

2) F-14的不断生长性。

孕育(图1):从驾驶舱的形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孕育。作为驾驶员乘坐的位置,驾驶舱的安全性能极其重要,一这点不光从功能结构上表现,也需要从形态语义上体现出来。从运动表情上来看,其也体现出一种向前突破而出的方向性。

3) F-14的不可侵犯性。

挤压(拉扯)(图2):从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机体可以看做是源自三个方向的力的牵引,具有明显的强迫侵犯意味,有着强烈的动势,这些反弹与对抗,压迫与冲突集中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性格,鲜明的体现出生命的不可侵犯性,使得整个机身极具张力和爆发感。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态的空间知觉是动态知觉的基础,而生命知觉又以空间知觉及动态知觉为基础,或是对这些基础内容的引申或变化,最终在这三者的基础上,结合观测者的自然性需求和社会性需求,产生出一种高级而复杂的体验,形成了个体对产品造型的语义认知。

2 形态语义拆解方法模型构建

通过之前的语义元素和知觉分析,本文构建了以上的语义分析和拆解模型(图3),如模型所示,一个语义可以由不同层级的知觉组成,不同层级的知觉间既可以是连续性的也可以跳跃性的相关联,该模型的目的是为了将一个文学意义上的词汇分析并拆解,转化为基础形态元素,以供以这个词汇为意向的形态的造型设计所用。

下面将举例说明(图4)。以凶猛一词为例,在语义的认知层次上可以逐步将其分解为生命知觉解释,动态知觉解释,空间知觉解释,最后转化为最基础的形态元素。之后可以以这些元素为基础搭建相应语义的造型形态。

3 结语

形态语义的认知过程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战机形态这一视角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战机形态的无人为美学参与的性质,在减少干扰的情况下研究其认知规律。通过分析构建了语义的拆解认知模型,模型从独特的角度解释了认知过程中的知觉层次关系,当然还属于初级阶段,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层次之间的关联系数。充分理解其中的关系,利用模型辅助构建形态,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在造型设计中看的更全面,更有远见。

参考文献

[1]杨晓迪.产品语义学在军用车辆中的应用及探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2]方正.《工程机械产品设计的形态语义表达研究》[J],2015

[3]叶霞娟.《产品语义学在电动托盘叉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轻工机械,2002

[4]九金沙场.《雄猫重型舰载机VF_84战斗飞行中队TAPPS装备机》[J].模型世界,2015

[5]张鹏.勇士军用轻型越野车产品定型与造型設计[D].中央美术学院,2008

[6]牟悦.《傲气雄鹰_美国波音B_17G_飞行堡垒_重型轰炸机》[J].模型世界,2014

[7]曹国瑞.《舰船工程美学在水面舰艇外观设计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1997

[8]祝长青.《美利坚茶隼F_A_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J].模型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