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之约 寸积铢累

2018-05-14王若西

歌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李莉音乐史音乐学

王若西

以前,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关于区域音乐的论著可谓是凤毛麟角。从20世纪90年代起,区域音乐研究慢慢走入国内学者的视野,然而,“区域音乐”这一概念,目前各出版物上还并未见准确的定义,只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大致的概念,如中国音乐学院杨红博士在其《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研究》中提出:“狭义来讲,区域音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对发生的所有音乐文化现象进行整体研究,探求其区域音乐文化特质;广义上来说,区域音乐是针对某一特定所属群体所拥有的音乐文化研究。”①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造就了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然而,各个区域的音乐文化需要音乐学家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李莉教授身处偏远的广西,成为对广西音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音乐学家之一。

李莉教授所著的《区域音乐的历史回首》②(以下简称《回首》)是由其从2004年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以来至2014年这十年间所完成的论文集结编纂而成,涉及湖北音乐史研究、广西音乐史研究和音乐评论等内容。

《回首》中的湖北音乐史研究主要呈现的是湖北地区在抗战时期的音乐文化现象和当时在武汉的中国作曲家的音乐文化生活,其中以武汉“三厅”的抗战音乐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此时,以郭沫若同志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简称“三厅”)团结和动员了文化、艺术、教育、学术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进步人士一致进行抗日,成为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战斗堡垒。“三厅”是国共第二次合作下的政府机构,虽名义上是国民政府部门,实际上则是由中共长江中央局周恩来同志具体领导的。其中的论文如《“国共合作”中的武汉抗战音乐活动》《“三厅”抗日烽火文艺兵简论》,都是围绕着“三厅”的音乐文化展开陈述。李莉教授对“三厅”的音乐活动以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的研究填补了抗战音乐研究的空白,也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抗战音乐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

《回首》中的广西音乐史研究,主要以桂林于抗战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后的音乐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如《论桂林的抗战音乐活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此外,在广西音乐史研究中,作者挖掘大量当时的报刊、杂志,如《扫荡报》《桂林日报》等研究资料,生动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的音乐文化活动,在《回首》中,《从〈桂林日报〉管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桂林音乐生活》,以《桂林日报》1978至2008年关于本埠的音乐活动为论证依据,从传统戏曲和曲艺、群众性的音乐活动、外来音乐交流活动与专业音乐会三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桂林人民群众的音乐生活巨变。

《回首》中还收录了部分人物研究,包括作曲家的音乐生涯研究,如《1938:音乐家在武汉的分歧与对峙——兼及刘雪庵的活动》《抗战时期田汉与桂林“新音乐”》《抗战时期吴伯超在桂林》等。在谈及刘雪庵的音乐活动时,李莉教授提到:“1938年音乐家在武汉的分歧与对峙,以及刘雪庵的音乐活动,以前常常被冠以‘不正常现象,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我们必然應该给予最终合理的历史解读。”①过去对于刘雪庵的研究评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之前的研究,往往是负面的,

然而他们却在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作者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辅以大量文献史料佐证,力图还原一个真切的历史事实,这显示出新兴音乐学研究者直面历史的勇气与态度。

《回首》中也有部分文章源于田可文教授主持的“湖北当代音乐研究”课题所需的相关研究工作,《访孟文涛教授,论当代音乐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音乐学论文写作》便是其拜访孟文涛教授所做的文章。作者就其音乐文选《成败集》中的十余篇文章为依据,对当代音乐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中国部分文艺形式和文化现象进行了阐述,文中也涉及孟文涛教授对于音乐学论文写作中产生的问题与看法。

《回首》最后突出了作者对广西本土音乐文化创作与发展的重视,文集中《根系骆越 情牵壮乡——曾海平和他的〈骆乐音诗〉》与《2006-2008年广西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类节目的调查分析研究》便可知晓作者根植广西,将广西区域音乐的发展研究视为己任的工作态度。

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正因为有大量史料史实的收集与整理,才成就了目前规模宏大的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现状。对于区域音乐研究,我们也需要音乐学工作者进行大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正因为对区域音乐史料的匮乏,区域音乐研究的进展才会迟迟不见突破性的进展,这就需要身处少数民族或偏远地区的音乐学者积极地投身于区域音乐的建设中去。李莉教授对广西地区音乐史料的收集和发掘,虽不能说完全弥补了中国岭南地区的音乐文化空白,但也着实对广西地区的音乐文化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合《回首》文集以及我国目前的区域音乐研究,便可见我国目前区域音乐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多样化、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的特点。首先,就以往的区域音乐研究而言,大部分学者把目光投向民间歌舞、曲艺和戏曲等方向,特别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已是硕果累累。而《回首》中的区域音乐研究如《“三厅”抗日烽火文艺兵简论》却把研究对象定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通过研究机构的音乐文化宣传活动总结出特定时期和区域的音乐发展和演变。其次,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人文地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对区域音乐造成的影响,如傅利民的《从地域文化环境看赣南民歌的艺术色彩》②、冯明洋的《越系多声音乐之文化背景及其亚文化因素》(一、二)③等,可见我国区域音乐研究的对象早已突破以往研究对象的狭窄范围。此外,研究视角不断拓展,李莉教授收录在《回首》中的《从〈桂林日报〉管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桂林音乐生活》便是以报刊为切入点研究桂林地区人民的音乐生活,而国内另有学者也从各种不同视角研究我国的区域音乐文化。

综合以上可见,我国的区域音乐发展自20 世纪90 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关于传播变迁、历史渊源和生态环境等不同研究视角日渐增多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出现一派繁荣境况。④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需要宏观的整体与局部特殊的区域音乐相辅相成才得以更坚实,单纯的偏重研究任何一方都将造成失衡。目前我国的区域音乐研究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成果,但相较于整体的音乐史研究还是望尘莫及,这便需要我国的音乐学工作者能像李莉教授如此关注区域音乐文化历史的研究。

作者在《区域音乐的历史回首》最后提到:“岁月如梭,一晃便是十年。回首自己的学术青葱岁月,涓涓细流似亦汇成一汪‘小池。”①李莉教授心中铭记与恩师的“十年之约”,漫漫时光寸积铢累,得以为区域音乐史研究添上一笔重彩。

猜你喜欢

李莉音乐史音乐学
摇船歌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装错芯片的机器人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流行音乐研究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树叶上的优点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