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深化人技融合
2018-05-14高静东钟鸣
高静东 钟鸣
教育变革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成长,“涵养学生,成就教师”是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和群体愿景。营造顺应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教师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变革的关键,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校本研修和深化人技融合是实现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径。
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为先,以师德为重,优化其内在动力结构,优化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队伍结构。
优化师德师风
教育变革最终指向人的发展,变革本身也是对人在生活中固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維方式和行为模式等的改变,其中价值观的转变是核心,道德形象是归宿。用好党支部、工会、教工团委和教师发展处四个平台,教师发展处做好协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师德师风。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紧扣教师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特性,依托党支部制定教师内心认同、学校容易衡量的“南师惠中好教师”标准:敬业乐教、正气进取(精神风貌层面);钻研好学、善导有为(行为表现层面);家校满意、同事认可(社会认同层面)。这样的标准,既是对教师凡人身份的认同,同时又是对教师工作“示范性”的尊重。只有这样的师德标准才能让普通教师接受和认同,并真心愿意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自己心中首先要有阳光。”没有幸福的教师,哪来幸福的教育?没有幸福的教育,何谈教育的品质?一所欣欣向荣的学校总是会让每位教师工作有激情、付出有收获、生活有幸福感。尽管教师的职业幸福更多来自于其专业学养和生命追求的价值实现,但是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也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我们依托工会,组织了优化集体过生日活动,组建教工社团(太极拳社),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等。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是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依托教工团委开展9年内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艺术欣赏、体育运动、座谈会等,树立青年教师主人翁的意识,培养他们爱校的情感,引导全体教师做一个内外兼修之人。
优化动力结构
马小为先生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符合加速度公式——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取决于,即你目前的水平,而是取决于a(专业觉醒、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政助推和平台资源)和时间t。”最重要和最艰难的恰恰是起步的专业觉醒,在这之前,其他任何一个方面的目的都应该指向外部动力的建立和内部动力的激活,最终是为了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觉醒。
由外而内,促使专业觉醒。在教师发展中,其动力源也可类比“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出了 “道德发展的六阶段”形成一个从“我必须”“我应该”到“我愿意”再到“我喜欢”的发展过程,也是从行政助推走向专业觉醒的过程。
人文关怀,构建发展生态。配合工会打造“教师关爱工程”,及时关注所有教师的家庭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加强考核管理的同时,注重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家校互动,营造尊师重教的和谐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崇高,让家长和学生理解为师的艰辛。“人文关怀”,让教师心有所依、劳有所乐,构建滋养教师发展内动力的生态土壤。
优化队伍结构
构建三类培养工程,注重工作的整合。努力做到,教师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都有着“学校为我,我为学校”的教育激情,打造一支充满激情、梯队合理、各有目标的教师队伍结构。
落实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大量新教师加盟我校,同时带来能否迅速站稳讲台、快速成长的问题。我们通过做好工作手册的过程中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抓好三年内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各类研修活动促进六年九年内青年教师成长。
打造成熟教师成就工程。将骨干教师的专业智慧导向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骨干教师各考核项目分解、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骨干教师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完成年末的骨干教师考核工作。例如,建立教师成长中心(依托骨干教师团队),作为全校教师的工作坊,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担任“坊主”,区能手以上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员,负责全体教师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信心提升。讲座、公开课融入日常教研组内专题(课题、课改)讲座、备课组内答疑解惑、全体教职工业务学习大会讲座、国旗下讲话、年级组内学法指导等方面。
构建老年教师成功工程。以老年教师的经验传承、带徒指导、发挥正能量为重点考核标准,建立功勋教师评选机制,为老年教师退休前提供发展的平台,引导老年教师为学校发展、为自身职业生涯的完美结束发挥积极作用。借助徒弟访谈师父的活动,形成访谈资料,收集老年教师教学成长过程中关键活动的资料,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参考。
强化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优化师资队伍的主要渠道。教师的工作时间大约20%在上课,剩下80%的时间在做什么就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途径,将80%的时间用于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要求。
强化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教师所在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制度和年度校本培训方案,务求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序,效果好。努力通过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活动,落实学校各层级教师培训:校内培训、外出培训、校际培训和网络培训。围绕“立志、立业、立功”的“三立”目标,对所有新招录教师进行岗前和岗后集中培训,巩固新教师专业思想,引导新教师热爱教育、坚守课堂、执著追求教育理想,献身教育事业,提升人生境界。
强化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教师所在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等方式,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领导者、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是教师专业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路线,决定着课程功能的转向,是课程价值与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和本质性力量”。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
指导学科组常规教研工作,构建教室课堂(国家课程——教材——课时——教学——评价)、校园课堂(校本课程——教材——课时——体验——评价)和社区课堂(生本课程——教材——时段——研究——评价)的大课堂课程体系。
实施备课组期刊漂流之旅活动,理论提升是更好地实践的基础,借鉴他人成熟的思考是更深入思考的前提。每个学科组订阅的核心期刊。每个备课组内漂流。每人n天(n=工作天数除以备课组内人数)。记录好漂流记录(批注:日期,思考,签名)。
组织论文撰写和评比活动,要求骨干教师引领示范,9年内青年教师全员参加,进行论文研讨和合作撰写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把教研与科研融合,基于课题进行系统化研究,推动我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强化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满足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的教师教育活动。其核心是“研究、培训、教育教学实践”一体化,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利用好学校骨干教师群,做好“互联网+研修”。一有方向: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育境界;加强师能培训,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科研能力,勇挑课改重担。二有载体:积极寻找机会加入市内名师工作室、培育站,借助网络平台加入全国学科骨干群,借助“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发挥网络平台研修优势,开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课题等项目的研究,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发展。三有品质:求真,以问题、需求、实践、效果为导向;求实,发现真问题,研究真情境,以始为终;求新,教学实践中追求创新,追求变化,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针对旧问题,要给出新思路、新举措。四有评价:通过参加活动,教学思想有没有提升,能不能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区教育局骨干教师考核评价细则完成了多少?这些都是评价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教师规划个人发展方向。
利用好学校课题核心组,做好主题式研修分解。实施团队化的“共同阅读、共同写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核心组成员和各学科组组长以《初中生成长发展指导研究》为主课题,根据课题组分工和研究内容,撰写子课题研究申报书、组建子课题团队、申报校级课题,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结合起来,进行主题式校本研修。设置底线要求,实行宽严结合的策略。
利用发展指导项目、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项目、梦想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项目,推动主题式研修深化。
深化人技融合
深化人技融合。教学技术装备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发挥好教技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利用新技术手段促进教和学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是深化人技融合的核心。
我们利用学校改扩建和“智慧校园”试点的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托市级重点课题和优势成长项目,建立核心素养课例交流平台,探索“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教研”等“互联网+”的项目实践研究,拓展学习和研究的资源和路径;完善、扩展“惠山教育云”平台功能,实现教育大数据网络采集与应用。
“青年教师有定力、成熟教师有魄力、骨干教师有魅力、老年教师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服务师生教学、拓展学習和研究资源、支持互联网+的教技装备;用自身的美好、感受美好的教育、创造美好的生活的学生群体”这一教师发展愿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