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中人才资源的构建
2018-05-14管国军
管国军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农村成人学校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学员的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而且有利于整合农业、科技和教育资源,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硬件资源固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性资源,但往往出现的则是重硬件资源整合与建设,轻人才资源的构建。只有加强人才构建,方能保障示范基地的高效运作。
示范基地建设需要构建多立面人才资源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人才资源,并非平面的,而是立面的,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紧扣“农”字,则涉及基层的农户(民)、志愿者;紧扣“科”字,则涉及上层的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者(教授)等;紧扣“教”字,则涉及中层的学校教师与相关技术人员等。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还涉及经销商、代理商及当地政府官员等相关人员。这些人才资源的有效构建,方能确保示范基地的高效运行。
各方人才价值性内需为资源整合提供了支点
从自然人个体角度而言,均有价值追求与体现,而以示范基地建设与运作的角度分析,恰好均能体现出各层面的人才价值。作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研发项目未能转化为生产力,则个体的价值则得不到体现,以基地的实践检验、有序推广为手段,能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作为基地(学校)教师、技术员而言,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性开展,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借助高校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教育培训,能有效提高当地学员文化科技素养,充分体现基地自身价值。作为农户(农民)以及销售商(代理商),增资增收是其个体的内在需求,在基地带动下能满足其内需,也体现了其自身价值。作为当地政府官员,稳定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素养、促进经济转型、形成产业特色、推动经济发展是其追求,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个体追求提供了可能。可以肯定地分析,以示范基地建设与运作为抓手,能有效地体现各层次人才的自身价值,为这些不同立面人才的有效整合找到了支点。
示范基地运作必须推动优质性人才互动
依托示范基地这一核心平台,凸显人才价值体现,推动多元化立面性的人才资源互动,是基地运作的重要环节。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该图显示,以项目研发为重点的高校教授借助基地这一平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由基地实践验证。基地在验证的基础上,由基地教师对当地农户进行科技教育培训,体现基地的示范辐射功能;同时基地对农户的产品进行回购或进行二次加工,再由销售商或代理商直接将产品推向市场。其中,销售商可以由第三方代理,也可以由基地教师兼任,更可以通过基地的培训,由农户(农民)兼任。其中政府作为无形的手,在各人才互动中起着牵头、保障、协调等作用。通过基地这一平台以实践验证、基地示范、教育培训、产品回购、市场销售等为纽带,推动了立面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
人才资源有效性培育要切准要害
在示范基地建设中人才资源的构建,不能盲目跟风,而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且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具体有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科技转化要有针对性,高校科技项目的引进,要突出本土要求,不能水土不服;要技能适合基地成长需求,又能适合农户(农民)增资内需。二是培训形式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农民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所处地域环境构建相应的培训模式。三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构建培训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培训内容的几个重要因素,向农民传输的知识技能要新颖实用,要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农民乐于接受。其次是难易适度原则。根据农民整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特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培训的内容、形式及培训语言要尽可能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理解。培训方法尽可能简便,采用易于为农民所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如现场传导、实例说明等方式生动地将科学技术知识展现在农民面前,便于农民快速学习和掌握。再次是简约便捷原则。培训方式尽量灵活,以短期培训为主,充分利用广播、现场示范、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灵活办班,就地就近组织培训,坚持集中与分散培训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方式和手段,可深入乡镇、村社,走进街道、社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参训成本;培训时间上,可以分为非全日制、业余学校以及学分制与学时制相结合等。
培育双师型教师是立面人才构建的关键
示范基地在建设与运作过程中,多立面的人才资源最为关键的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基地(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成人学校(示范基地)基础能力的重要抓手。农民是最讲实惠的,我们要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农业致富科技及其他职业技能,除了建设好实训基地,还必须有“双师型”教师担当主力。目前农村成人学校采用外聘教師授课是一条重要途径,但并非长久之计。农村成人学校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加强涉农专业类校本课程的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目前可以采用正式招聘农业院校毕业生或委派本校教师到大学深造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目前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的层面分析,最高层面是作为一种宏观的理论政策层面,对应的是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治国方略,属于基本国策的范畴,具有稳定性。稍低一级层面是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农科教结合,对应的是相关的文件、政策、规定,是一种发展战略,属于宏观政策的范畴,具有指导性。第三一级层面是作为一种实施模式的农科教结合,对应的是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具有特殊性。最后一级层面是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指向的农科教结合,对应的是农村成人教育的综合改革,如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基地建立等,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具有长效性。作为基层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运作,属于最后两级层面,突出其特有的实践性,它是对前两级层面的一种贯彻落实与验证,而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确保落实的关键环节,只有在人才资源有效整合基础上,方能保障示范基地的高质量运作。
(江苏省宜兴市西渚成人文化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