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本民族舞蹈创编中的运用研究
2018-05-14蒋李卉
蒋李卉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族舞蹈的创编是对民间流行的自然舞蹈进行提炼与升华,而这种具有表演性的民间舞蹈,其表现的内容是浓缩与升华了的人类情感,它应该沉淀着该民族的传统风格、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民族礼俗、民族审美等。编导应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舞蹈创作中,这既是对该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有利于增强该民族的民族自信,更有利于该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编;民族元素;文化自信
“创作舞蹈需在舞台上深刻地表现和反映人生,并且出于赏娱的目的而要使舞蹈具有审美价值。”①这是资华筠老师对创作舞蹈的概念,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楚,创作舞蹈与自然舞蹈②在情感表达、演出目的上是有区别的。民族舞蹈创编素材源于生活,而每个民族的生活是该民族历史文化的直接体现,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民族舞蹈的创编中,我们应该扎根生活,通过对该民族传统风格、生活习惯、民族心理、民族礼俗、民族审美等多角度进行了解,结合舞蹈创编的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虚拟性、审美特性等对该民族的舞蹈创编,这样才能使创作民间舞蹈具有该民族的民族特性。
一、劳作方式与舞蹈形态
劳动是人们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每个地区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差异,其劳动方式也会产生区别。劳作方式是人体动作的直接表现,而舞蹈又是以人体动作为基本条件的艺术,所以人们的劳作方式与舞蹈体态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民族舞蹈编创的过程中,我们最先把握的是该民族的基本形态。对于民族的基本形态,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的民间调查,通过观察该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在劳作中所产生的体态、动作进行提炼,了解该地区人民在生活中最质朴的原生动作形态。例如第十届“荷花奖”群舞《打蓝靛》,以广西蓝靛瑶传统的打蓝靛工艺为原型而创编。人们在捣汁过程中,站在蓝靛池旁,始终保持弯腰的劳作体态,并且一直观看蓝靛叶的出汁情况,在劳动过程中会伴随劳作产生“舂”“捣”“踩”等动作,编导巧妙抓住了这一劳作方式,在舞蹈中以“弯腰”“低头看”为基本体态,结合劳动中所产生的的“舂”“捣”“踩”等动作塑造了一群认真干活、热爱生活的瑶族姑娘。编导正是通过对蓝靛瑶在劳作方式时产生的动作进行提炼,并对该民族劳作时的动作特性、持续节奏进行提炼整理,从而整理出该民族特有的舞蹈形态并进行舞蹈创编。
二、生活情趣与舞蹈道具
在民族舞蹈创编中,我们在选择的舞蹈道具时主要以该民族特有的劳动工具、装饰品、乐器等为主,这些选中的道具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该民族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物品。就该民族而言,该物品应该具有实用性、审美性或情感性,是该民族的寄情于物的外在表现。
舞蹈中的道具通常是为传情达意而使用。在传统的自然舞蹈中的道具也都是该民族在生活中的物品。例如广西壮族扁担舞中使用的舞蹈道具是扁担和凳子。舞蹈利用道具模仿劳作时的“打谷子”“插秧”“赶牛”等生活动作,利用扁担、凳面的击打,形成错落有致的画面,击出清脆亮耳的节奏,表现五谷丰登的喜悦之情。而作为道具的扁担,是壮族人们在那文化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沉淀着壮族人民对生活的情趣。所以在选择舞蹈道具的同时,我们应该选取该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先了解该民族人民赋予它的情感以及该物品所代表的民族意义,然后在反作用于该道具,利用该道具提高民族舞蹈的辨识性,寄情于道具,通过对道具的使用来表现蕴含在道具之中的民族情怀。
三、直观形象与队形调度
舞蹈创编具有虚拟性,舞蹈中的虚拟性是对现实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形象进行虚拟化,形成似是而非是的审美距离。在民族舞蹈的创编中,舞蹈的队形、调度可以对生活中的直观形象进行虚化、模拟,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形象的表达采用适当的队形、调度,来增强舞蹈的民族属性,赋予舞蹈调度队形意味性。对此,我们可以对本民族历史建筑、劳动习惯、地貌特征等直观形象中提取该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进行意象升华,形成该民族特有的调度意象。
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例如第十届全国舞蹈大赛瑶族群舞《白白的裤子黑黑》,表现的是河池南丹地区白裤瑶的青男俊女在山水间柔情蜜语的景象。在队形调度上主要以直线、曲线为主,在流动过程中,形成动作的高低起伏,在队形上蜿蜒流动,营造出南丹地区山间小路的崎岖,也间接意象地描绘出瑶族小伙追求心仪女孩时雀跃又腼腆的婉转内心。在表现白裤瑶“细话歌”时,男生皆侧身附耳对着女生进行队形变化,形象地表现出瑶族青年在谈情说爱时,姑娘对心仪小伙喃喃细语的柔情蜜意。这些队形调度都准确地抓住南丹白裤瑶地区的地貌、风俗来完成,使队形调度服务于整个舞蹈,加深舞蹈的意象性。所以在编创民族舞蹈时,编导利用队形、调度,对民间具有特色的直观形象进行模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审美心理与艺术风格
民族舞蹈的创编与其他舞种的创编最大区别在于民族舞蹈创编中蕴含的民族属性,不同的民族会因为某种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具体动作的不同,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性造成了各民族的不同审美心理,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编创民族舞蹈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舞蹈风格的整体把握,而舞蹈风格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心理。广西作为一个拥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自治区,其民族舞蹈就有本身十分明显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广西属于第二阶梯边缘,整体地势以山地为主,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生产生活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独特体态特征,进而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民族审美心理。广西人民在山地之间过往劳作,道路崎岖不平,导致人们行进过程中身体的颠颤感,而上下山的不便也直接导致了人们上下山同手同脚的习惯,这些同手同脚、身体的颠颤感也成为广西民间舞蹈的特有艺术风格。
而我們在编创广西某个民族的舞蹈时,在整体把握广西地区民族舞蹈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区别,编导应该从该民族的劳作方式、民族信仰入手,根据实地考察,探索不同民族最具典型的形象特征加以艺术的升华,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在内容、动作、道具、队形等方面,一定要注意以本民族、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为参考,进而融入编导本身要表达的情感加以创编,才能彰显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如果不能从该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出发,对整个舞蹈的风格特征进行整体把控,会导致整个舞蹈审美特性、艺术风格混乱不清,进而影响整个舞蹈的美感。
五、结语
民族舞蹈的创作源于民间,民间创作舞蹈与民间现存自然舞蹈都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都是源于生活,都具有该民族强烈的民族属性。编创者在创编民族舞蹈的同时首先要抓住该民族最具代表的行为动作、风俗习惯、服饰道具等,而这些也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其次我们要注意从传统文化出发,把握该民族的审美心理,根据其外部形态确定该民族舞动①,结合编导自身想传达的情感创编舞目②,在整个过程中编导要注意将传统民族元素的审美特性与舞蹈创编的动作性、虚拟性、节奏性、抒情性及美感相结合,才能创编出具有民族特有属性的民族舞蹈。
参考文献:
[1] 资华筠等.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 李呈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
[3] 张珂.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姜琳.舞蹈编导性格与创作风格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 余甜甜.舞蹈编导的民族情感在民族舞蹈编创中的主导作用[J].艺术研究,2015(4).
[6] 马盛德.生活的根 民族的魂——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