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领导选拔机制创新研究

2018-05-14李梦楠丁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机制创新互联网

李梦楠 丁彬

[摘 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世道,互联网辐射全球,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可以说,互联网的力量足以改变一切,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空前的重大变革。领导干部的选拔为我国干部人事注入了新的活力。领导选拔制度的创新,不仅要切合岗位职责和素质的要求,而且还要在把握人才规律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的特色。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理论的成熟,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连接下重新焕发了活力,纷纷启动互联网+模式走向创新之路。领导选拔机制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果不尽快调整创新则难以适应飞速的发展。因此,在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中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创新,为领导选拔机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思路,这是时代提出的问题,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互联网+;领导选拔;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调整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而且根据我国的传统和国情不断进行人事制度的创新,围绕领导干部选拔和管理的机制,逐渐形成了推荐考察責任制、失察追究制以及人事公示制体系等。在长期的领导选拔实践工作中,有太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但是,在看到有效结果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找出其中的不足和弊端,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完善。在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中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发展动力,互联网+逐渐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全球范围正逐渐兴起以全球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网络社会,网络化社会的出现除对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而且也对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在领导干部机制创新上要逐渐融入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精神、规则和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与管理创新。本文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领导选拔机制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以互联网为方式,形成实体与虚拟融合的二次选拔模式

传统的选拔模式是以实体选拔为主的,即用惯有的选拔流程,并以推荐、考察、讨论、任用等四个模块为主,这有利地保障了选拔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但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通过互联网的扩散性和广泛性,对任用的档案资料进行整合和比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弄虚作假情况的出现;同时将互联网式的虚拟选拔作为后期的追踪、考察的主要方式,以互联网的机动性长期对任用后的干部进行追踪考察,在政府网站上及时更新领导干部任职后的工作作为等,针对其工作能力等做出科学的评价,看其是否称职,并以此找出实体选拔过程中忽略的部分以及据此对任用的干部作出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打造领导干部选拔机制优化的二次选拔模式。

2 以互联网为载体,打造线上培训平台

互联网与领导干部的培训机制的有效结合可以消减日常培训的时空限制。政府通过相关规则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系统平台,将相关的学习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如岗位具备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考核,将成绩计入选拔的综合考评中,而且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配套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不局限一种方式来学习,避免因时间空间的不统一而导致学习的不连贯甚至中断,以移动客户端突破选拔日常培训的空间限制。同时注重系统的在线互动功能,使专家、干部之间能相互交流,发表学习体会,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学习的方便性的优势,夯实领导干部知识素养和思想根基。“互联网+培训”将会为领导干部的培训增添新的活力,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创造更科学、更方便的培训环境,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3 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领导干部事迹公示制度

2014年10月20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全面坚持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以此为契机,坚持政务政事的公开,以开放的思维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相关的政府网站上分门别类地将有关政务进行公开、公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尤其是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上绝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而提出意见的基础就是别人能够了解备选干部的真实情况。互联网平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所以政府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将备选干部的优秀事迹、工作表现以及财产情况等在政府网站上进行说明,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备选人的情况,并以此进行民意筛选,增加干部选拔的民主性、公开性、透明性,从而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的禁锢。

4 以互联网为桥梁,强化人民监督的作用

美国学者苏珊等人提出,在互联网时代领导不仅是职位更是过程,它的领导力是通过个人的影响力获得的,并以此提出了“e领导”的新概念,即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交流和互动。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下,人们的监督效果并不理想,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备选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在对选拔结果进行决策时,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跨区域性、便捷性等的优势,充分汲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参考,所以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听上级主管、同事等的意见,更要倾听来自人民的心声,在选拔公示网站上,要设置单独的板块,让人民来进行评价,这包括工作的落实情况、生活作风、人际交往等,以此全方位考察领导干部的情况,为党委任用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各级领导和单位要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准确掌握互联网发展的轨迹与网络传播的规律,真正会用、能用、敢用互联网,将其引入到工作中,破除传统的束缚,加快领导干部选拔机制的创新。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在传统行业遇到发展瓶颈时要考虑到互联网思维,要与互联网时代接轨,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创新上要将互联网的方式、思维融入其中,强化互联网在选拔机制中的作用,在选拔初期注重线上线下的结合,保障档案信息的真实性,选拔过程中注意公示和广泛的监督,以此增强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在选拔结束后注重利用互联网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以此确保选拔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刘贵新.创新培养选拔领导人才的观念和机制[J].领导科学,2001(21).

[2] 秦浩.领导干部“互联网思维”的培育和运用[J].领导科学,2015(10).

[3] 杨鸿.民族地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影响因子及制度创新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08(11).

[4] 董志霄,吴宝瑞,康小莉.新时期我国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01).

[5] 胡泳.“互联网+”:褪去流行的外衣之后[J].新闻战线,2018(05).

猜你喜欢

机制创新互联网
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机制研究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阜新日报社:地方报业转型的探索与创新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