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8-05-14王庆华张芬芬孙红妮颜廷红董荣芝
王庆华 张芬芬 孙红妮 颜廷红 董荣芝
[摘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现况,受金融支持、政策扶持、教育培训、人际交往、生活状态、子女教育和社会认同等事件的影响,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率较高;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生活状态、自我效能、团队合作、社会福利保障、职业教育培训和心理感受等因素影响其返乡创业的成功和社会适应等,建议各级政府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和各项惠农措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返乡创业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超过三年以上然后返回户籍所在乡镇创办企业、带领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的活动。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体战略中重要环节和潜力所在,具有较高文化技术、较强现代经营理念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依靠,是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主体。社会适应是指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彼此互相调整与适应,达到双方相互满意的心理过程,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现况少见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月1日至2月28日,选择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杜店社区、彩虹湖社区、碧林社区和高杜社区作为调查场所,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26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其中女性54人,男性172人;年龄24~39(27.5±6.5)岁。纳入标准:(1)在城市以非农业方式谋生3年以上,然后回到户籍所在乡镇创办企业的农民;(2)年龄在16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3)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1.2 研究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和文献资料自编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资料,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创办企业类型、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经济收入和家庭状况等;第二部分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问卷:包括金融支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生活状态、人际交往、心理感受、自我效能、子女教育、团队合作、社会认同和社会福利等方面1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3个等级,分别给予计分和计算满意度构成比。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问卷调查法和焦点访谈法,以滨州市滨城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的四个社区作为研究场所,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向研究对象介绍本研究目的和意义,承诺匿名和保密,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利用元旦、春节假期集中发放问卷和进行焦点访谈,自行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每个社区发放问卷60份,四个社区共计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1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现况包括金融支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生活状态、人际交往、心理感受、自我效能、子女教育、团队合作、社会认同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满意度现况(见表1)。
3 讨论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取得一定成就,获得一定社会资本、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受创业政策和创业意愿的影响,返乡创业社会适应存在系列问题。本课题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经历的过程着手,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满意现况、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鼓励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
3.1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度的现况
表1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金融支持满意率(很满意+一般满意)为60.18%,对教育培训满意率为73.89%,对基础设施满意率为57.52%,对社会认同满意率为53.10%;对社会福利满意率为56.64%。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返乡创业和自身生活状态有比较理性和客观认识,希望国家政府给以更多优惠政策和全方位扶持项目,创造适宜的创业环境和平台,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许多实际的社会适应问题,如金融支持力度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子女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社会认同和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满腔热情和干劲,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一方面重视发展农民工输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同时依然存在返乡农民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足、农民工对创业扶持政策知晓率低、农民工创业融资难、创业服务有待加强等问题。根据当地资源和地方特色,加强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创业扶持体系。畅通市场信息,搭建沟通平台,提升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市场信息、创业商机等方面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通过出台专门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补贴、物质补贴、信息支持等,弥补返乡农民工所创企业在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升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创业能力,丰富其社会资源、健全社会支持网络,改善生活状态,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和社会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不断吸引更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3.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活状态适应情况
表1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状态满意率为73.01%;對子女教育满意率为68.58%;对人际交往满意率为81.42%;对自我效能满意率为80.09%;对团队合作满意率为77.43%。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其生活状态总体满意,对子女教育满意率稍低,对人际交往和自我效能满意率较高,分别达81.43%和80.09%;说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心理准备,经历过在城市打工的艰辛和痛苦过程,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经历是一笔财富,新生代农民工经历了在城市打工打拼的过程,取得一定的成就,内心有强烈的归属感,认为自己来自农村,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理应回归农村,利用国家政策和各项扶持惠农项目和提供平台,回乡创办企业,造福家乡人民。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对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适应满意现况不容乐观,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无论政府还是个人都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扶持,扶上马送一程,灵活应用方针政策,鼓励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乡办企业、特色项目推广宣传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甄月桥,任远,朱茹华,等.返乡农民工农村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J].发展研究,2014,35(6):83-87.
[2] 孙小龙,王丽明,贾伟.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及其影晌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5,35(10):101-105.
[3] 邹泓,刘艳,李晓魏,等.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1):51-60.
[4] 赫林,徐金刚.外来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36(1):108-114.
[5] 渠立松,梁崇昊,陈婧妍.社会支持对农民工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5):290-295.
[6] 赵燕,赵秀清.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35(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