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培育
2018-05-14文雪巍梁妍李钰
文雪巍 梁妍 李钰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紧缺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农民开展应用型电商人才培训,是打通农村电商人才瓶颈的有效手段。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育进行一定的讨论,希望可以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为农业教育工程建设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当前是农业3.0时代,互联网领域的发展让传统农业已经产生了很多的互联网特征,传统农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对未来的农业来说,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融入互联网特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来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改革,让我国农业的发展从此迈上另外一个台阶。
2 黑龙江省甘南县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
黑龙江省甘南县位于“胡焕庸”线上的位置,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信息闭塞,农业科技水平低。构建适合本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村电子商务培养模式,可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实现2020年之前贫困县摘帽的目标。并为国内其它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村电子商务提供启示和借鉴。
2013年11月15日至16日,在西安市召开了针对我国农民教育的专题论坛,在论坛上我国农业部的负责人发表了讲话,农业部负责人认为,我国各地区的政府都应该将农民收入的提升摆在重要的位置,要重视通过政府扶持等手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民专业技术的培训,从农业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处入手,优化农民掌握的生产技术,让农民可以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并非“整体性”的教育,而是“碎片化”的教育,即是对异质性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为更好的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必须要在农村开展广泛的教育,以未来农业发展为目标,为农民带去针对性的课程,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2014年4月25日至29日,甘南县职教中心和齐齐哈尔工程学院3个系7个专业的558名师生深入该县10个乡镇的8个社区和95个行政村,进行农村社情和农民学情的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下一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落实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即政策把握准、调研数据准;二是“快”,即招生政策宣传快、课程实施落实快;三是“强”,即服务意识强、大局观念强。
2.1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2014年齐齐哈尔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农村四项改革,即金融改革、购销体制改革、合作社推进和职业教育改革。其中金融改革为“三农”注入资金,购销体制改革则有助于推广电子商务,合作社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推动规模化经营,而职业教育改革则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职业化的核心是农民职业化,否则“三化”无法实现,“三农”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一是主要领导认识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抓住机遇,快速实施,并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重任交给了甘南县职教中心,并在资金上给予很大的支持,要求职教中心制定出培养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定期汇报培养的进展情况,并到现场亲临指导。二是教学团队素质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特聘请各行业精英组成专家团队,其中有省级专家、市级专家、本土专家,使农民真正能得到实惠。三是工作责任要求高。在招生过程中,一定要把农民中的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合作社成员和自身有意愿的农民招进来,绝不允许走形式,走过场,要实实在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得到实惠。截止到2017年8月26日,在2016级招生1522人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招生425人,合计1947人。
2.2 周密部署,规范运作有序
一是科学决策定好调。经过调研,学校组织了专门的团队,制订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方案,制定了教学计划、制订了学分考核方案,编制了培养教材和培养模式,购置了相应的硬件设施。二是稳妥实施,灵活多样。根据农民的专业需要和时间要求,采取灵活多样授课方式,在培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产业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帮助农民们更好的学习,也方便有关部门为农民提供服务。学校采取“专业分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养实训基地开展了参观考察活动;畜牧生产与畜牧兽医专业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完全以農民的时间来进行授课,按季节安排课程,不占用农民学员的农忙时间,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三是攻坚克难扫好障。万事开头难,农民的认识需要过程,我们就走进农民的家里,坐在炕头上谈心宣传政策,农民学员很感动,集中上课没时间的时候,就选派教师到家里进行授课,到田间地头、养殖基地指导,逐渐的这种模式被接受了。
2.3 以人为本,为县域经济服务
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开设的专业也有所不同,学员的需要也不同,采取就近结合的原则,设立就近教学点,进行授课,尽可能不给学员添麻烦,让他们舒心的学习,二是因事施策。现在已经培训学员达600人,公共基础课以授课达160学时,专业理论课达到120学时,专业实践课已达300学时,学员们感觉收获很大,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没有报名的农民,使其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向他们宣传,培养的好处和优势(九优先等),使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三为县域经济服务。掌握了一技之能,无论离土还是不离土,从事农业还是不从事农业生产,对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素质的整体提升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县域经济,我们相信农民培养是农民职业化的最好渠道,也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支撑。在培养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相信只要踏踏实实去培养,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3 总结
对于当前农民的专业素质比较差的现象,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改进措施,要让农民们不断的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农民们利用互联网来从事农业生产的意识,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以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当然,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要紧抓当地的特色,在当地特色的实践过程中,来检验改革路线,改革措施,让改革始终保持着正确的发展方向,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互联网+”逐渐成为了国家级的战略,对于我国各行各业来说,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对黑龙江省甘南县来说,农业经济的创新型发展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机遇,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改革的机遇,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路线,对于未来甘南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杨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7):267.
[2] 王福林,王影.黑龙江省农民电子商务行为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