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的改进

2018-05-14叶绍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息质量

叶绍良

[摘 要]放眼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早已成为了企业一项强制披露的基本要务。尤其是发展较为领先的欧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近些年来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由于过去长久以来GDP导向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从管理者的认识水平到披露制度都存在着巨大欠缺。立法不健全、内容格式不统一、信息质量低劣可信度低等问题成为了阻塞我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绊脚石。长久以来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显然已经与当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不符。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完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制度以实现其职能和效力。本文研究了欧美等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改进意见;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1 国内发展状况

相比欧美等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成熟较早的国家,我国还处于刚刚起始阶段。尤其过去我国长期只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经營模式已经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做大做强,企业发展不考虑社会责任的经营给我国的居民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政府和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企业力量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企业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也应尽到相应的社会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后年末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相当成熟并且具备完善的实践体系。并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信息变成了一种正向的信号,影响着其产品和品牌的声誉。自2006年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的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但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所存在地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要求。这致使各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不一,标准不一,内容不一。这严重影响了利益相关者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也影响了同行业间的横向可比性。

2 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归纳,问题大致可以分为政府制度层面的和企业内部层面的问题。

2.1 政府制度层面

2.1.1 对社会责任信息涉及内容没有统一规范

我国政策上还没有给予社会责任信息涉及的范围一个准确的定义,不同企业披露的报告格式不同,涉及内容相差较大。因此导致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统一评判标准从而丧失了可比性。

2.1.2 缺乏有效的鉴证制度

我国还没有开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种非财务信息开展审计以鉴证其真实性。缺乏了鉴证,真实性就缺乏了保证,留给了企业过大的操作空间。其实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并没有真正起到提供对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有用信息的目的。

2.2 企业内部层面

我国许多的企业管理者的观念还停留在早期企业以盈利而作为唯一目的的认识中。没有意识到企业形象声誉,产品质量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企业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3 披露制度的改进意见

3.1 规范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容及报告格式

当今我国缺乏统一的社会责任行为所包含内容的规范。以立邦公司 2016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立邦公司将所有的社会责任行为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员工关怀、社区关怀、福利计划、为爱上色和绿色行动。而中国治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却仅仅是对企业文化工程案例作了一个简述,并没有涉及任何所做贡献的社会责任行为。这导致了不同公司间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差异过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国家应给企业一个准确的社会责任行为定义和分类以帮助企业统一标准内容。我们可以参考西方国家制定的定义,例如:联合国的“全球契约”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贪污这几个部分。以及在 2010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标准 IS026000。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我国的社会责任包含内容规范。通过对2017年前10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包含内容的统计,社会责任行为大致集中于针对消费者、员工、投资人、社区及生态环境五大责任领域。以此为研究制定基础,我国政府应在社会责任报告包含内容的制度上给予规范,并明确报告格式。以此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规范性、一致性。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报告的同时也应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以增强不同企业间的横向可比性,也使得此报告的实用性大大提升。

3.2 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和宣传力度培养企业道德意识

道德的行为来自于道德的意识和观念。要让企业真正自愿地去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敷衍了事,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有足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教育体系中缺乏对企业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再加上我国企业长期以利益至上的经营思路,这使得企业管理者道德素养意识不高。因此应加强对社会责任教育和宣传。此外可以组织网上竞答等活动,提升参与者积极性的同时又能检验成果消除信息的不对等,使管理者能够真正地意识到社会责任行为的必要性并愿意去积极从事。

3.3 开展注册会计师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

早在 199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界就将“对信息真实性的鉴证”作为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作为非财务信息报告的社会责任报告其实和上市公司每年公布财务报告是一样的,没用经过注册会计师鉴证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不具有使用性,因为其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正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Lars-olle Larsson 曾指出,“没有经过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强不了多少”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报告也就失去了其有效性和可信性。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并不与任何企业存在关联关系,这确保了其提供的审计报告具有公正性,且具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目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已具有完备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方案及实例,越来越多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例如: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等,也开始积极开展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业务。我国政策上也应强制要求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并在报告后面附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非财务信息质量,使之能被利益相关者所使用,而且可以帮助公司起到传递品牌形象、企业责任感的信号传递功能。

3.4 通过媒体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在法律判决上舆论监督权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管理者在失去权利监督时,他们就可以运用这种公共的特权谋取私利,导致不公平的判决从而损伤公众权利和利益。因此,舆论公众的监督对于公正的落实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同样也应运用媒体舆论的监督。一方面舆论监督可以发现企业为了美化社会责任报告而夸大社会责任的行为。舆论监督使得企业的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客户都成为了社会责任行为落实的监督者,有效降低了企业隐瞒负面消息,虚构社会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舆论可以帮助发现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串通舞弊的行为,提高了公正性又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避免了社会责任报告形式重于实质。

3.5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作为了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利益相关者不应只局限于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目前大多数分析人士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时仅仅将焦点放在对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分析上,而不重视一些非财务信息。但其实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不全面的,因为非财务信息往往能代表着企业的责任感,企业的品牌声誉,企业长久经营的实力。而仅仅从财务指标上难以判断企业的行为是否为短期的逐利行为也无法判斷在这个讲求可持续绿色发展、注重品牌力量的社会里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曾提出:企业只有不追求短期利益,坚持把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经营责任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这是企业存在并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全面分析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评估长期发展状况时不应仅仅考虑财务信息也要同时关注非财务信息,从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外国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表现成正关。建立一个健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使公众在分析企业状况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同时纳入考评范围,这将有助于对企业做出更加长远、准确的判断。同时当非财务信息被更多的人使用,这也会促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顾及长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李红娟,黄快林,刘伊.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基于现行 社会责任报告[J].价值工程,2016(34).

[2] 王宇平,史雅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猜你喜欢

信息质量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影响因素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浅谈秘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浅谈对“张氏信息论”的认识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