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巷》教学案例反思及其教学内容研究

2018-05-14彭思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雨巷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摘要】《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从已有的《雨巷》教学案例来看,大都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式互为补充。这种教法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新诗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雨巷》这一类新诗,我们要对其教学内容除旧布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學内容的创新设计:领略《雨巷》的意象美,感悟《雨巷》的意境美,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关键词】《雨巷》;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一、《雨巷》教学案例的呈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烟雨朦胧的江南地区,寂寥冷清的古朴小巷,一把落寞的油纸伞融合着雨的太息,绘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忧愁的情绪。今天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共同去感受雨巷的景色,去探寻丁香姑娘的柔情。请大家合上课本,闭上双眼,我们先一起来走进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雨巷》。

2.作者介绍

戴望舒,出生于1905年,享年四十五岁。 诗人的一生有过多次创作,数量高达九十多首,其中《雨巷》这首现代诗写于1928年,是一首兼具乐感和朦胧缥缈意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诗,而这种种也促成了它独具代表性的地位。而且伴着这首诗的发表和传播,戴望舒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佳誉。

3.朗读此诗

师:同学们大致浏览了一下这首诗,那有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了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细心朗读这首诗,咀嚼它带来的美。

生:(朗读)

师:通过刚刚的朗读,有没有同学能说一说这首诗最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呢?

生:朦胧。

师:好,那这首诗朦胧的特色是怎么样把整首诗都涵盖进去的呢?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个意象来创设这种朦胧的环境呢?

生: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个意象。

师:请同学举手回答。

生:作者首先是通过油纸伞这个意象来创设一种朦胧的环境。第一点是因为我们一看到油纸伞这个词,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江南小镇烟雨朦胧的画面,而被蒙蒙细雨笼罩的天空就是给人朦胧的感觉,像是蒙上了一层薄纱。第二点是因为油纸伞大多是用来形容女性所撑的伞,与男性给人豪迈粗犷的感觉完全相反,更是增加了这种柔情中带着朦胧的感觉。

生:第二个意象是雨巷。作者小时候就是在巷子中长大的,我们闭上眼睛也能想象到那一条细长又狭窄的青石板路,由于潮湿可能还会长满了青苔。雨巷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凄清、寂寞的感觉,带着淡淡的、朦胧的悲伤在其中。

生:第三个意象是丁香。整首诗最昏黄的点就在于“丁香”,丁香花是斑斓的,姑娘也是斑斓的,以是将丁香与姑娘接洽在一起就自然而然多了一份不可言喻的美。

师: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我们要知道,丁香的颜色多为淡紫色或者白色,本就象征着女性的柔软和优雅,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丁香花都代表着忧郁、高贵,这就更与诗人所表达的情境相符合。《雨巷》中描绘的那个拥有丁香一般气质和淡淡哀愁的姑娘,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中不难找到其影子。丁香花这花开在暮春时节,花期不长,容易干枯,也是意味着拜别和消逝。

4.分析“姑娘”的象征意象

师:“丁香姑娘”是贯穿全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意象,那么作者描绘这么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我们知道,丁香是为了衬托女子,衬托姑娘,那又为什么不能用玫瑰、牡丹这些意象来衬托姑娘呢?

生:在诗中,“我”独自一人走在雨中,“我”希望遇见一个如同丁香般美丽,亦如同丁香般散发迷人芳香的姑娘。这个姑娘或许如同作者此时的心情,带着淡淡的忧郁与孤单,所以诗人是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这个姑娘身上。

师:这位同学说的不无道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知道,“姑娘”也可以是诗人心中爱慕已久的恋人,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女性形象。诗中的姑娘和丁香并不是两个分离的个体,而是如影子一般,互为你我。丁香是高贵和无畏的象征,这种精神特质正恰如其分地将诗人的理想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这种理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不留神就会消失了,令人拿捏不准,难以控制,给诗人短暂的慰藉,留下的却是永恒的憧憬与无穷的伤感。

5.艺术特色

(1)文章语法结构变幻无穷,经过细致巧妙的组合,实现由散文的音节韵律向诗的转变。

(2)《雨巷》这首诗在音韵方面的特点是微妙而又突出的,在节拍上也取得了令人为之喝彩的成就。

(3)《雨巷》在选词用句上也别有一番特色,带有感情基调的词在诗中随处可见,充斥着整首诗歌,如彷徨、凄婉、颓圮、哀曲等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墨客浓烈而又哀痛的豪情。

(4)布置作业。

二、《雨巷》教学案例的教学反思

《雨巷》这一篇案例,一方面是紧紧围绕着《雨巷》中多种意象来组织教学,另一方面是根据“丁香姑娘”的特色,在分析其象征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讲授法和启发法互为补充。《雨巷》是一篇现代诗,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教师注意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思维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能毫无凭据地主观上判断哪一种教学方法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的情境是不同的,只能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我们以为,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讨论,如果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切入而单从教学方法着眼,就无从说明教学方法的之所以不同,也无从判断那些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合适与否”。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要立足于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那么这篇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雨巷》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篇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操作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养成,也不利于塑造学生的语文动机、态度和价值观念。只有新颖、饱满、有一定挑战性和有布局的知识,才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他们的语文操作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养成提供充分的精神食粮。

三、《雨巷》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领略《雨巷》的意象美

诗意美是《雨巷》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归根结底,也正是这样一种生命感应的产物”。诗歌作为一种充满艺术性的作品形式,与其他体裁相比,简洁而又含蓄,却能将作 者的心绪、感受完美地诠释;精练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却能引人遐想。

《雨巷》中的色彩美是夺人眼球的要点。从古至今,文人大都偏爱将色彩融入作品中,使之更具有鲜活性,读者仿佛也身临其境,深深地被这美丽的色彩所打动。由此可见,诗和画是相辅相成的,诗让画更栩栩如生,画让诗更明媚动人。作者若能将这两者融而为一,必定会为其作品增色不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如白居易将日出和热情的、火红的火焰来对比,杨万里将荷叶的碧绿描绘得沁人心脾,又将荷花的红渲染得独特,这些佳句都毫不吝啬笔墨,用明亮和突出的色彩对比,将情感表现得张扬痛快。戴望舒诗中所抒写的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亦是如此,虽然没有出现某个具体的颜色,但一般来说,丁香是紫色的,与诗中出现较多的红色、绿色相比,紫色更代表着高贵和优雅,正如作者笔下的“姑娘”,温柔中透着淡淡的忧郁。将紫色赋予人的生命,也暗示着作者此刻的迷茫的心境和遭遇,暗示着作者伤感、压抑而又沉重的人生。

(二)感悟《雨巷》的意境美

任何文学作品的创作,都与“情境”二字息息相关。情境是“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的总和”。例如《诗经》中,写了不少男女恋爱之诗,却又不仅仅诉说爱情,而是与墨客困于愁思苦想当中的凄婉心情是相一致的。又如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潭水的深不见底和“我”与汪伦的感情巧妙结合,尽显自然深厚。戴望舒《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彷徨,展现在人眼前的是一幅烟雨朦胧的图画,一把古代的油纸伞,一个缓缓前行的背影,一条幽深又寂寥的雨巷,仿佛可以看到姑娘的脸上挂满着淡淡的哀伤,她彳亍在这雨巷,是那样孤独,又是那样惆怅。不论是从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节奏还是诗歌的情境,都带给人淡淡的、朦胧的哀愁。诗人进而联想到,诗中的姑娘就像诗人自己,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冷漠、凄清又惆怅。在我看来,诗人更像是希望遇见这样一个姑娘,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情愫。可是,这个能同悲同喜的“朋友”确是遥远的,是像梦境一般的,是让作者记忆模糊的,一切仿佛真实发生过,又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丁香般的姑娘是美好的,可她高贵的颜色、她迷人的芳香和她独特的愁绪终会散去,在这条凄清的雨巷中,又只剩“我”一人,在徘徊着。

(三)品味《雨巷》的情感美

从古至今,诗词的题材多种多样,形式长短不一,有写景,有写人,有叙事,有议论,但都是表达诗人的愿望和理想。所谓“诗言志”大概就是说的如此。古有李白《行路难》中感叹,虽然前方的路不是一帆风顺,但总有一天会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抱负。今有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抒豪情壮志,年少的英雄,峥嵘奋发,心中尊敬贾谊、屈原之类的人才,而又更加钟情于这个充满灵气的湘楚大地。戴望舒的《雨巷》,开篇就给读者描绘出一幅雨中漫步的景象,独自一人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这人是诗人自己,抑或是那個结着愁怨的姑娘?读到第一小节不免引人疑惑,为什么诗人希望逢着的不是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姑娘?为什么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说起丁香,花色淡雅、芬芳,会使人联想到穿着淡紫色裙子,迈着优雅步伐的姑娘,或许丁香给人的这种感觉,正是诗人所要达到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正是诗人内心所期盼遇到的。她似丁香,淡泊而不世俗;她似丁香,怡人而不浓艳;她似丁香,诉说着心中的哀怨和迷茫。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诗的进一步成就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现代诗的美和它的写作艺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考究的。戴望舒在《雨巷》的创作中,不仅将中国诗歌的典雅清韵运用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将国外现代诗的精华与之结合,这无疑将现代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的大胆和勇敢造就了他,也成就了《雨巷》,成为现代诗的绝唱,使得无数读者被它的美所感染。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杨守森.灵魂的守护[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3]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彭思,女,1995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学生,教育硕士,单位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雨巷教学案例教学内容
戴望舒《雨巷》(节选)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