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高产冬小麦种植技术

2018-05-14童志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冬小麦种植技术

童志强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粮食总产量占据重要比例。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如果水资源不足,对小麦生产稳定性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节水高产冬小麦种植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节水高产;冬小麦;种植技术

[中圖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导致水资源以及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人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多,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还应加强节水高产冬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减少对水资源的利用,提高冬小麦的生产效率,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1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

小麦用水量占北方农业总用水量的70%-80%,而且不同的生育期,其耗水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冬小麦耗水量最多的阶段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拔节至抽穗阶段,另一个阶段是抽穗至成熟阶段,而在这两个阶段中,挑旗期和开花至灌浆期对水分最为敏感,需要注意在这两个阶段保证最小供水量满足冬小麦对水资源的需求,并将节水技术应用到需水低谷期中,可以达到节水的目标。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域在生长季节往往很少得到降水的补充,而且大多数降水只存在土壤表面,无法深入到土壤,而且大多的灌溉水也是蒸发比较多,无法提供给小麦生长足够的供水量。冬小麦在抽穗和灌浆两个生长阶段会消耗深度0.8m和2m土壤的水分,其余生长阶段均消耗0-0.4m土壤深度的水分。想要实现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有效节水,应改变冬小麦的耗水结构,主要以消耗土壤水为主,以此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

2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节水型品种

为了实现冬小麦的节水高产,还应选择适宜的冬小麦品种,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冬小麦品种必须是早熟、水分生产效率高、结实期短,这样的冬小麦品种可以适应节水条件,避免后期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受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目前适宜品种包括良星66、济麦22、衡观34以及石麦18等。

2.2 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

贮水量和供水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土壤类型不同,贮水量和供水效果也不同,在土壤类型中,供水效果好的有中壤土、砂壤土以及轻壤土,而且贮水量也比较大,因此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贮水量较多的还有黏土,但是黏土实效耗水量较少,如果在黏土上种植冬小麦,必须增加灌溉次数,才能满足水资源要求。

2.3 做好播种前整地

为了播后的纳水保墒,在播种之前,还应做好整地工作,做到深耕深翻、耕透耙透,土壤表层应避免存在坷垃以及根茬,土壤中以避免存在暗垄,应保持上虚下实。

2.4 浇足底墒水

在播种之前,应浇足底墒水,使得土壤中含有足够水分,这样一方面对上层土壤水分蒸发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松土的作用。对于是否浇足底墒水,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把握,如果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可以不需要浇足底墒水。

2.5 合理施肥

施肥对冬小麦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当地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应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所有的肥料均基施。通过合理施肥,促进冬小麦根系发育,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在施肥过程中,如果实施秸秆还田,还应适当增加氮肥量的施用比例,避免抢夺小麦的营养物质。

2.6 适时播种

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小麦还应适当地晚播,这主要是因为晚播的冬小麦水分消耗少,小麦可以安全过冬。同时在播种过程中,适当增加节水小麦的播种量,对于小麦之间的栽培密度,也应适当地提高,这样小麦的根系结构可以充分获得深层水的滋润,以满足冬小麦的水分需求。在播种过程中,应保证冬小麦的种子均匀性,深度适宜,同时对于植株之间,也应保证均匀性。

2.7 田间管理

在冬小麦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及时的进行划锄松土,使得地温能够快速提升,对于底墒较差的冬小麦,在浇冬水时,应选择在晴天进行,使得麦田能够储存更多水分,沉实土壤,保证幼苗安全过冬,同时应为其适当追施肥料,可以采用氮、磷化肥,以解决底肥不足的情况。

2.8 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地影响,会发生病虫草害问题,所以应注重病虫草害的有效防治,春季经常发生的病虫草害主要有吸浆虫、麦红蜘蛛等等。应做到提前防治,尽量避免病虫草害的出现,进而保证冬小麦的正常生长。

3 总结

总之,我国对小麦需求量较大, 而我国水资源缺乏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的现状,给我国冬小麦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为了提高冬小麦的生产效率,采用节水高效冬小麦育种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其加强对土壤水分利用率,减少灌溉的次数以及灌水量,加强冬小麦的播种管理,使得冬小麦能够正常、稳定地生长,不断提高冬小麦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建忠.冬小麦节水基因型品种育种技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

[2] 杨丽娟,蒋志凯,盛坤,等.节水高效小麦品种筛选与应用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6(04).

[3] 吴志学.冬小麦新品种衡观35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09(08).

猜你喜欢

冬小麦种植技术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冬小麦般耐心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