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针对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堂上发言弱化现象的一剂良方
2018-05-14金艳华
金艳华
【摘要】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在语文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或不想发言,出现发言弱化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效、有趣味、有艺术的课堂提问为之提供了解决途径,也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言弱化;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学生到了高年级,课堂发言时就普遍变得“沉默寡言”。有时候,一个问题问下去几乎无人举手,进而出现了发言弱化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主动”,课堂中的提问则显得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有效的提问呢?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提问,激活学生发言的内驱力
(一)设计适量问题,类型多样
教师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类型要多样,问题需要精练、有价值,具有启发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深层认知,让学生想发言。例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在组织学生速读课文后,可以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后进行概括与分析;可以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从哪里能够看出?”引导学生学会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的故事内容;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司马迁的精神品质,明确文章中的情感导向。
(二)设计主问题,层层推进
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中心问题,找准切入点,进行前后相连、层层递进的有效追问。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可以设计“肖邦是一位怎样的人?”作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爱国”和“杰出”,围绕这一中心再逐步设计问题去推动整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与探究。
(三)设计变式问题,促进迁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式、对比式、反问式、追问式等多类型的提问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辨析和探究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与学习兴趣。例如《莫高窟》一课的文本段落结构是“总—分—总”。对这一段落结构知识点的巩固及迁移,教师就可以采用变式提问法进行教学。如提问“文中是如何体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的?从几方面表达的?用的是什么段落结构?”引导学生逐步总结出“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二、趣味提问,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言热情
高年级学生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发言热情。如学习《黄山奇松》时,教师提问: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认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有了答案,发言的兴趣与热情也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发言能力
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发言能力。如在学习《半截蜡烛》一文时,教师根据文中最后一句想象一下:“蜡烛熄灭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的说杰奎琳怕敌人再看出端倪,重新检查蜡烛,将藏着情报的金属管提前从蜡烛中取出来,又一次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有的说在情报被发现之后,伯诺得夫人一家巧用家里隐藏着的机关,成功带着情报逃脱……这样的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打开想象之门,发言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代入角色渲染气氛,调动学生发言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角色情感,多角度地进入角色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发言兴趣,回答问题时就能够很好地进入角色,取得更好的发言效果。
三、艺术提问,激起学生发言的主动性
(一)教师善于倾听,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鼓励孩子围绕课题自主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尝试中提出问题,体会发言的成功感与愉悦感。
(二)教师提问面向整体学生,及时肯定,评价民主
教师在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只提问个别优等生。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发言的惰性与消极心理状态。
(三)教师善用课堂诱导启发艺术,探寻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
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为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发言弱化现象,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增强课堂提问的趣味性、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能够激活学生课堂发言的内驱力、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韩素静.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马兰,盛群力.多彩合作课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編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