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2018-05-14曹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曹超

[摘 要]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本文基于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土崩瓦解,农村集体经济在职能、实现方式、路径选择等层面均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这也使得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两者相互整合交融,并逐渐形成一种新集合体——“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在这一基本经营制度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三个主体间的功能具有相似性,职能重叠现象普遍。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明确提及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利用多种途径发展集体经济。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心动能的新阶段,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产生—发展—调整—完善”的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依托于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诸位学者总结出“苏南模式”“诸城模式”等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90年代中期,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不少地区开始实施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制,这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近年来,部分地区逐渐改变过去依托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企业的模式,深化集体物业改革,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然而,农村集体经济整体上发展的不平衡性、力量薄弱、作用发挥受限等弊端逐渐暴露,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乏力。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是有效化解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必由之路。

2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探寻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集体经济有中心城区、郊区、农区三种发展形态,也具有发达地区、后发地区两种地域分布形态,发展组织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各个区域的特殊性也使得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无法照搬,探讨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途径需要与时俱进并逐步深化,

2.1 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城乡统筹供给体制

推动农业园区建设、强化集体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是政府主导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的根源所在,也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要优化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首要任务是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别。政府应发挥主体性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均衡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数量、质量,合理配置城乡公共产品。通过改革逐步废除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发展农村电商,推动农业现代化,消除工农“剪刀差”。与此同时,拓宽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意愿的表达渠道,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就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2.2 鼓勵多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建设

完善契约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的关键在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契约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政府应该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提升社会责任感,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提供所有的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支出费用,若仅由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则会导致效率低下,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市场途径与方式,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充分调动各项非营利组织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鼓励村民自治组织或合作组织(集体)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供给决策过程中去。

2.3 改革决策机制,变决策主导为需求主导

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必须符合服务群体的公共利益。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服务或增加农民的利益为目标,变“供给主导”为“需求主导”,打破原有政府人员的制定政策垄断权,解决好决策权配置问题,建立“由下而上”的需求信息传输机制和民主集中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在供给信息收集和决策过程中让农民参与,赋予他们参与权,建立一种反映农民真实需求的表述机制,并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制定过程。农民在参与决策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政策利益主体的各种丰富的需求信息,使制定的政策更体现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也能使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公开化、透明化,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公平性、公益性和科学性,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决策模式。

3 结语

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是一项深远的任务,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适性发展模式,需要不断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城乡统筹供给体制;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建设;改革决策机制,变决策主导为需求主导。

[参考文献]

[1] 洪猛,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2] 韩松.论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2011(06).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