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共享生命成长幸福
2018-05-14
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秉承“进德修业”的校训,践行“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追求“共享生命成长幸福”的办学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以特色提品位,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匠心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适合的分层教学体制:双轨动态班级授课制
分层教学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彰显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态度,有助于实现教育追求公正平等的目标。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是一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深谙自己所肩负的教育责任。面对生源水平不一的现状,学校在教学体制上大胆创新,打破传统的自然行政班级授课制,采用双轨动态班级授课制,即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品质的差异,将他们分成A、B两个层级,实施分层教学,与行政班并行。具体做法是:划定年级前180名为A层,分成4个班,学校安排专人到指定教室上课;剩余学生为B层,在原自然班上课。分层教学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为激励学生竞争上进,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后,学校会结合学生的成绩及学习品质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双轨动态班级授课制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培优补弱”、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美好愿景。
二、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课堂又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聚焦课堂,不懈探索,打造出了实用高效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结合教育对象的学情和各学科特点,推出“5+30+10”和“5+25+10+5”两种课堂结构,引导教师精讲多练,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及生物学科实施“5+30+10”的课堂结构模式。“5”指的是温习旧知,即教师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新授课内容的预习情况,鼓励各个小组积极展示交流。“30”指的是学教新知,即在30分钟时间内,师生通过互动,合作探究新知识、新能力。“10”指的是巩固反馈,即教师利用课堂结束前10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当堂巩固所学内容,以记忆、背诵及练习为主。下课前,教师再进行简短的点评及总结。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及化学学科则实施“5+25+10+5”的课堂结构模式。“5”指的是温故,即教师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5”指的是知新,即在25分钟时间内,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新内容的教与学。“10”指的是巩固新知,即用10分钟时间当堂巩固,强化练习,提高技能。“5”指的是交流提升,即课堂最后5分钟,师生对当堂巩固的练习进行评点、质疑,加深对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课堂观。如今,在我校的课堂上,合作、探究、交流已经成为主要的學习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成为常态景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效。这样的创新管理也带来了我校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
三、适切的素养提升措施:“三大工程”和“1+N”体系
当代初中生是将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教育必须担负起这样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我校坚定地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在唱响学科课程主旋律的同时,开拓多种渠道,搭建多彩平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求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
一是实施“阅读、演讲、写字”三大工程。此项工程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话、善说话”的能力,提高学生“写对字、写好字”的汉字书写水平。为此,我校加大投入,构建了“图书角—图书馆—图书漂流驿站”三级阅读平台体系,创设优雅的阅览环境,丰富学生的阅读书目,让他们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充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了切实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我们将阅读、演讲、写字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每周至少安排1节阅读课、1节演讲课、1节写字课,以此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我们为每位学生制定了3年训练目标:潜心读书50本、当众演讲10次、用心练字1000张。此外,我们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力助推三大工程建设,故事会、演讲比赛、书法展、作业展、读写大赛、课本剧等轮番登场。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内在潜质,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是打造“1+N”素质提升体系。该体系以“生命教育”为主题,以学科课程为载体,以学科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平台。其中,“1”即一个核心——“生命”;“N”为构筑生命成长平台的各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社团组织,如语文学科的海燕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经典诗文诵读兴趣小组,体育学科的海燕体育俱乐部,音乐学科的器乐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美术学科的泥塑兴趣小组、民间美术兴趣小组等。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天地里,各取所好,各展其长,收获着成长的快乐。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多年来,我校学生在省、市、区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屡创佳绩。
四、适当的专业成长路径:“里应外合”发展策略
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教师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我校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实施“里应外合”、多管齐下的发展策略,努力为教师营造发展空间,拓宽发展路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里”即校本、师本。我们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常规活动实行全程跟踪督查,通过行政人员“推门听课”、教师校内开设公开课、教研组磨课议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在课堂上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合作、探究、交流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从而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我们还深化有效教学研究,明确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引领教师聚焦教学行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最终水到渠成,收获接地气、有内涵、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外”即他人、外部。我校依托区域优势,经常邀请市、区教育专家莅临指导,对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培训;邀请市、区名师来校授课,现场传授教学技艺;承办市、区级教学活动,让教师多学习、多实践;组织教师外出考察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观念。
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催生出累累硕果,学校师资队伍得到了长足发展,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目前,我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3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也是蒸蒸日上:教师在核心刊物上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在“五四杯”“师陶杯”等重大赛事中荣获省级一、二等奖30余个;另有4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15项区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
生命因教育而成长,生命因成长而幸福。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校将更加坚定“适合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高举素质教育的鲜明旗帜,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继续向着打造省内一流名牌学校的目标努力奋进。
(根据“江苏省初中教学管理创新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实验中学参评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