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2018-05-14李爱香

山西农经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路径学前教育

李爱香

摘 要:从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专业标准》为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指导参考依据,突出教师七个专业能力的发展;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入与培养机制,重点搭建院园合作平台;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学前教育;培养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11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5.1 文獻标志码:A

1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引入机制不健全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新引入师资的学历要求比较高,一般都需具备硕、博士学位,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历。即便她们在就读学位期间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研究或者在幼儿园见习过一段时间,但都没有真正地担任过幼儿园的班主任,缺少幼教一线实践经验。

1.2 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由部分地方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转型而来,很多院校师资普遍紧缺,教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任务。虽然学校都安排有各种以老带新、以老带青等教师培养制度,但很多老教师也缺乏实践经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进入幼儿园等机构才能实现。学校虽然也要求教师自觉到幼儿园等进行调研实践,但这种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达不到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效果。

1.3 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教育部已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各高校,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职称晋升或教师评优评先等方面,还是过于追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级别。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考核上过于追求双师型,忽视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考察。由于相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降低了教师自发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2 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

2.1 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的指导参考依据

它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详尽阐述。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掌握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三个领域方面的知识。在专业能力方面需要掌握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要与幼儿园工作过程对接。作为幼儿师范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能够熟练教授相关专业课程外,必须拥有幼儿教师要具备的上述七大专业能力,胜任一线幼儿园教学工作,才能成为称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合格教师。

2.2 建立健全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引入与培养机制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引入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时,要明确目标定位,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不仅仅关注教师的学历结构,从高校中吸纳优秀的毕业生,还要打破唯学历为身份认识,重点考核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有幼儿园实践教学或管理经验者优先,后期也要注重这一类教师的学历提升。

2.3 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定期考核与激励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双师双能型教师以政策倾斜,对在幼儿园参加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的教师根据其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推动专业教师自觉向“双师双能”转型,使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成为良性循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只有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韩妍容,张晓梅.《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教育探索,2014(7)

[2]罗正红.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5)

[3]梁艳.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

[4]詹秋文.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能”师资建设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6)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路径学前教育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