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平台下 个性化学习“场”的设计和模式探索

2018-05-14朱建文汤余颖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综合型个性化微课

朱建文 汤余颖

摘要

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借助于SPOC平台、畅言智慧课堂、智学网等网络平台和平板电脑学习终端,积极探索个性化学习“场”的设计策略,并构建指向个性化学习的“三环三案”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

SPOC平台 个性化学习 “场”的设计 “三环三案” 模式探索

个性化学习尊重个体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的差异性,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包括学习策略、资源等),可实现因材施教。将个性化学习理念与智慧课堂融合,既能体现智慧课堂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利用智慧课堂模式来大面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目前,指向个性化学习的“场”和“三环三案”智慧课堂模式正在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不同学科教师的探索中逐步完善。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优化,以期为个性化学习提供系统的研究范式。

一、 SPOC平台概述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2年以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迅速兴起。然而,MOOC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的日常教学中难以推广。针对MOOC的不足之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阿曼多·福克斯和戴维·帕特森首次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概念。“后 MOOC时代”宣告到来。

SPOC具有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它提供了必要的人文氛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考查结果更加真实的优点,因此,更加适合初中课程教学。SPOC在融合MOOC教育思想的同时,将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SPOC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于个性化学习风格的“场”的设计

个性化学习即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规律、学习风格等要素,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学习策略、流程、资源、平台等,以促进学生在自我“最近发展区”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从感知方式偏好视角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作型、综合型四种。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不同,我们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初中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场”。

1.视觉型——创设“知识可视”视觉场。

视觉型的人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学校特地为这部分学生打造“场馆体验式学习”资源。学校整合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赴南京博物院、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处博物馆感受视觉盛宴。在设计学习策略对应的学习资源时,为视觉型风格学生提供导学案、PPT、微课,还有大量视频材料。PPT通过字体、颜色突显重、难点,结尾利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些策略满足了视觉型学生的需要。

2.听觉型——创设“协助交流”语言场。

听觉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教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除了为听觉型学生录制微课外,学校还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合作交流时,听觉型学生喜欢听不同组员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节假日,学生可在沪江cctalk网络平台上和教师对话交流。学校各班级建立微信和QQ学习群,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交流或发语音文件。

3.动作型——创设“情境感知”活动场。

动作型学生不善于从书本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要借助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进行。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视频创设情境,为这部分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场景,通过情境导入、问题链导学,一步步从具体到抽象来引出学习内容。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理科实验操作和课堂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他们体验深层次的知识体系。在感悟生活、动手实践和角色扮演中,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综合型——创设“生命体悟”内化场。

综合型学生适合边听音乐边学习;每学习15~25分钟要休息3~5分钟;在学习或记忆时可以采用走动、仰卧或俯卧等不同姿势;在闭眼睛时往往在头脑中再现学习的内容。此类学生适合单独学习,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时间和方法,经过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体悟,将知识内化、吸收,为自己所用。

三、SPOC平台下指向个性化学习的模式探索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构建了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型,即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做课前练习,课中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总结反馈。笔者根据此教学模型,对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形成了课前微课助学、课中互动内化、课后反思升华的“三环三案”个性化学习模式(如下图所示)。SPOC平台支持下的该教学模式,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策略、资源类型,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学案引领,自主探究。

第一环节,教师课前利用SPOC平台向不同风格的学生发布电子导学案、微课、音频、实验视频、PPT等资源。视觉型学生倾向于利用实验视频、PPT等材料自主学习;听觉型学生倾向于利用微课、音频等材料自主学习;动作型学生往往联系实际或动手实践来掌握学习内容;综合型学生学习时间有间断性,适合学习3~5分钟微课,并完成对应思考题。导学案作为自主学习路线图,对不同风格学生也有不同要求。如尿液的形成这节内容,视觉型学生可以设计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来使知识可视化;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师生在线互动、微信音频等方式掌握知识;动作型学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肾单位的模型来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综合型学生则可以独自上网查阅资料,内化吸收这部分知识。

2.观看微课,检测答疑。

学生在自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利用SPOC平台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微课看完后,登录作业平台完成在线知识自测,并将答案提交到作业平台上,系统将自动分析统计出学生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率并反馈给教师。教师登录系统查看学生高频错题,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采用不同点拨策略。教师一般会在网络平台上与听覺型、动作型学生多交流,对视觉型、综合型学生采用面对面的个性化点拨。

3.优化小组,个性互补。

第二环节,合理组建个性化学习小组。每个小組由四种不同学习风格类型学生搭配而成。视觉型、听觉型、动作型、综合型学生就预习时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部探讨交流。小组内一般会安排听觉型学生组织讨论,视觉型学生负责记录,动作型学生扮演故事角色或动手操作。在小组浓厚的研讨氛围中,综合型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及时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在组间质疑对抗中,综合型学生不时走动到其他小组“观摩”, 听觉型学生则善于表达小组“研究成果”, 动作型学生上台夸张地扮演角色或实践操作,不断掀起个性化学习的思维风暴。

4.展示点评,拓展提升。

对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学生类型进行设计,确保展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展示的内容包括,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规律、方法、小窍门等。展示要脱稿。展示方式可口头、可角色表演、可板书、可使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把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本、导学案都上传到白板上,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板演的紧张和兴奋的状态之中。一般视觉型学生会选择拍照投影,动作型学生会上台展示,听觉型学生则选择认真倾听。通过学生展示,教师就会知道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在关键知识点上实时掌握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诊断并拓展提升。

5.课中微课,点拨突破。

第三环节,教师精讲点拨。教师也可以通过录制的课中微课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点拨答疑,并利用训练案进一步拓展升华,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和展示的具体情况,上课过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对于微课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教师可现场答疑、点拨。点拨案主要包括,展示安排和要求,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和归纳,点拨策略的设计与思考,重点、难点的迁移训练等。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要随时捕捉有效教学信息,进行适度、适时的点拨指导、提炼提升。教师对个性化学习生成的问题要加以保护、引导、解决,同时善于追问、引导、拓展、总结(规律和方法)。教师的点拨要“要言不烦”,“点”要收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效果,“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目的。本环节是将课堂引向深入,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一环。

6.当堂检测,完善提升。

训练案分级设置习题,既要有所有类型学生都会做的基础题,又要有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难度较大的综合题。训练案设计习题要围绕本节的重、难点,易错、易混淆点,中考的考点。训练案设计方式多样,可以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等形式。通过当堂检测,不同风格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综合型个性化微课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综合型艺术与设计产业服务探究
综合型物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金属拉伸综合型实验教学研究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