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猕猴群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2018-05-14宋鹏飞

山西农经 2018年3期
关键词:腹泻猕猴诊断

宋鹏飞

摘 要:猴腹泻病通常表现为拉稀、脱水,发生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如不进行及时的护理和治疗,严重的可导致猕猴发病并死亡。这也便对饲养人员的猕猴腹泻的护理治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就笔者工作的本溪市动植物园内的猕猴群的实际情况进行猕猴群腹泻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关键词:猕猴;腹泻;诊断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3-005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858.9 文献标志码:A

在临床治疗中,猴腹泻的主要表现是猴因为食物、环境等原因而出现拉稀、脱水等症状,出现腹泻的猴群很大部分是由人工进行饲养,而且因为引起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多样,因此在实际预防护理过程中,需要饲养员及相关医护工作者的格外关注和细致处理,否则猴群很容易因为腹泻恶化导致在较短时间内发病,并最终死亡。这也为猕猴的人工饲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本园猴舍由河南新野引进猕猴100只。其中30只雄性、70只雌性,年龄二到五岁不等。有13只因为不同原因死亡,在通过对近期死亡的5只猕猴进行解剖及镜检分析得知,猕猴的病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导致腹膜炎、肠炎。现将有关材料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

本园猕猴群由河南新野运至辽宁本溪,长途运输可能引起猕猴群的应激反应。有些猕猴在长途运输后便容易产生轻微腹泻等现象。

对气温不适,过热或过冷,尤其寒冷刺激造成,幼龄猕猴为最多。例如本园的猴舍外部无挡风设施、水泥地面,室内通风不良,仅有一排木质栖架加火墙进行取暖,且冬季的供暖时间较短。由于北方冬季室外温度低,最冷时可达-30℃,这与河南新野冬季的室外最低温度-5℃相差较大,导致猕猴群难以适应本园的饲养条件。使猴群抵抗力下降,体质变弱。由于猕猴是一种等级分明且好斗的野生动物,在合群后会为食物、地盘及配偶等问题发生斗争,体质变弱的猕猴在斗争过程中处于劣势,长期便造成了猴群的分化现象严重,体质弱的猕猴在斗争中受伤无法得到充分的饮食和护理治疗,最终导致死亡。

有部分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由于本园猕猴采用的是开放式饲养,猕猴直接排放在地面的粪便若没有经过及时处理,这便使得在对猕猴进行食物投喂时容易因为沾染粪便等不洁物品造成肠道疾病的传播。

2 症状

在对近期死亡的5只猕猴进行解剖及镜检分析可发现猕猴的肝脏整体发绿,小肠壁薄,内含大量气体,肠道膜细菌感染严重,肠道出血、水肿等现象,镜检白细胞增多。说明猕猴发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饲养环境等因素造成。

2.1 急性型

通常猕猴会在1d内产生水样粪便,排泄难以控制,对周围环境及猴体自身造成污染,并产生腥臭气味。病猴活动积极性下降,食欲不佳,眼球凹陷,心力衰竭,往往一两天死亡。

2.2 慢性型

初期排软便,精神尚好,不易及时发觉,等1~2d后,粪便变稀,呈稀粥样或水样,气味强烈,且发现有未经消化的食物。2~3d后该现象逐渐加重,此时体温多在38℃~39℃之间。经过多次腹泻排便后,病猴体型消瘦明显,如果没有发现病猴异常对其进行治疗,则很容易造成死亡。

3 治療

对粪便样品进行腹泻四项病原(隐孢子虫、冠状病毒、K99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及螺旋体检测,均未检出病原感染。

对粪便进行大肠杆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再无菌条件下,取2份粪便分别接种相应平板,并贴药敏片,将平板放入37℃温箱中培养过夜,2个平板均为大肠杆菌,结果高度敏感的药物是头孢噻呋钠。

全体猴群口服头孢噻呋钠,20mg/kg体重,连用3天,效果良好。

4 预防措施

新引进的群猴,不要急于饲喂过多的精饲料,多喂水果和青饲料。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到口,防止以强欺弱,互相争食。

新引进的群猴,要经过隔离检疫,观察2周左右,无病症者,放进猴群。为防新引进的群猴腹泻,可在其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或痢菌净。

定期消毒,笼舍、地面可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食具可用高锰酸钾液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日一次。

冬季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尤其未成年幼猴,自我保护能力差,应隔离精心饲养管理。针对本园现状,可在猴舍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增加取暖设施;室外增加隔凉栖架。

保护好饲料和饮水不受污染,不喂食变质、冰冻的饲料。

紧急预防时可在饮水中加入氟哌酸饮水剂,连续饮用3d,停3d,然后再饮水3d,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腹泻猕猴诊断
小猕猴侦探社⑩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侦探社
小猕猴智算珍珠数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