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产业革新

2018-05-14崔增辉

山西农经 2018年7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崔增辉

摘 要: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力量之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博爱县孝敬镇绿色蔬菜产业基地通过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互联网+”助推农业产业化、以发展弘扬孝敬文化铸品牌为主的多元化路径大力推进了其新时代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计划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推进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特色产业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7-01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孝敬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南部,总面积60km2,52 000人,辖28个行政村。全镇共有3 666.67hm2耕地,600hm2沁河灘地,是一个蔬菜种植面积大、农技水平和农业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孝敬镇充分利用自身传统蔬菜种植优势,结合现代化先进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绿色蔬菜”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套以“企业+基地+农户”抓生产,电商网络平台促发展,孝敬文化铸品牌的“绿色蔬菜”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1 构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1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粗放分散经营、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低下、产业效应羸弱等突出问题,充分暴露了在以经济新常态引领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因此,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使其向集约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尤为必要。随着中央开始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力支持,孝敬镇抓住发展时机,在农业发展模式上进行革新变貌,积极转型。

1.2 探索构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构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充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孝敬镇以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对接以半地下式温室为载体的蔬菜种植农户,以生产为抓手使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链接蔬菜深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企有机结合;衔接第三产业,以服务为宗旨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2.1 对接第一产业,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一镇一品,特色建镇”成为新时代乡镇发展的主题。孝敬镇以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对接以半地下式温室为载体的蔬菜种植农户,以精品小黄瓜,优质长茄等为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为抓手,逐渐形成独具特色,颇具风格的特色农产发展之路。

1.2.2 链接第二产业,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以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中介,打通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道路。通过引进蔬菜烘干加工企业、蔬菜贮藏企业等逐渐形成一条以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孝敬镇以特色蔬菜种植为生产龙头,利用龙头优势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蔬菜年产值13亿元,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1.2.3 衔接第三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农业。在以绿色蔬菜产业基地的带动下,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以生态草莓采摘园,葡萄采摘园为主体,辅之以乡村农家乐、沁河观光游览区等服务业的快速推进,将休闲旅游农业快速融合到农业产业发展当中,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互联网+”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2.1 “互联网+”嵌入农业产业的内在机理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适时嵌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使其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销售、服务对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农业中,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多受时空限制,不能充分的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到最佳水平,有甚至于出现亏损。在涉农领域适时嵌入“互联网+”,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和应用“互联网+”的信息生产力,将其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链的全过程,使其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驱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服务化融合发展,对农村农业的产业兴旺具有重大意义。

2.2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互联网+农业”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互联网+”助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以孝敬镇“博爱源”绿色蔬菜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为例,园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生产力,在农产品销售和农技培训等方面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2.2.1 普及“互联网+蔬菜种植”模式。园区与“一亩田”、“博爱人家”等电商平台相对接,建立线上销售平台,逐步实现蔬菜销售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园区与“博爱人家”的合作,使得园区蔬菜实现了“农超对接”,为县城大中型超市提供稳定货源,向订单农业大步迈进。

2.2.2 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训”。园区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化优势,以网络培训的方式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自农民网络培训学校开办以来,开展各类培训325期,培训农民11 651人,为产业兴旺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3 弘扬孝敬文化,以文化支撑铸品牌

3.1 传统文化支撑的现实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成长之基。在不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资本和力量与其现代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其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益于社会发展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创造出同时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产品,是化解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

3.2 弘扬孝敬文化提升市场需求

孝敬镇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以“孝敬”为名的乡镇,孝老敬老的历史十分悠久,至今依然流传着秦朝殷王司马印的孝老故事。将弘扬和传承孝敬文化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积极因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孝敬镇通过开展“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弘扬和传承孝敬文化,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同时,以“孝敬”为品牌,注册“孝敬”牌蔬菜商标。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蔬菜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孝文化感染力和感召力,创造出同时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孝敬”牌礼品菜,该产品已经逐渐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业的附加值。

结束语

新时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乡村振兴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心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物质基础。推进产业兴旺,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切合实际的开发文化资源,将农业产业发展成为有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孝敬镇在推进产业兴旺的进程中,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指引、以坚持新发展理念,引入“互联网+农业”为助推、以传统孝敬文化为品牌走出了一套符合镇情,顺应民意,发展民智的绿色蔬菜产业发展之路。以上是笔者在对孝敬镇绿色蔬菜产业所做调研之后做的总结与思考,以期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8.

[2]王文君,李佳,喻泽恩.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农村的实地调研[J].中国商论,2017,(9):147-148.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乡村振兴
基于特色产业新闻宣传的地方发展推动思考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特色产业科普的创新思考与发展研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宣威特色种植四两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