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域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研究
2018-05-14朱曼华
朱曼华
摘 要:就业是高校扩招背景下的重点课题与关键任务。文章基于就业的分析视角,以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为分析案例,探究就业视域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企情,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结论显示: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兼容、生活压力与收入水平不匹配是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的核心弊病。鉴于此,学校应该采取校企协同培育、注重就业培训、强化专业教学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就业视域;高校;通信工程;培育探究;市场竞争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11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探究就业视域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1 就业视域下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研究,而对于实践操作往往不够重视,最终造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即使是通信工程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学科也不例外。诚然,造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设备限制、场地限制、经费限制、教员素质限制等,但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学校必须重视当前实践操作不足的教育现状,这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降低其就业竞争力,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兼容,适应能力较差
恃才傲物是许多大学生的通病,造成该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兼容,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市场的竞争,最终成为弱势的就业者,通信工程作为技术性专业,许多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智商很高与情商不足的现象普遍。造成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兼容,说明学校在该方面的培育还不够完善。
1.3 生活壓力与收入水平不匹配,获得感不明显
在就业市场上,“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因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在经济发达的同时,其消费水平也高,且竞争压力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学生生活压力与收入水平不匹配,工作的获得感不明显,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通信工程属于应用型专业,对技术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很容易造成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
2 就业视域下优化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育的对策探究
2.1 校企协同培育,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对于通信工程类的专业培育,应用研究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建立校企协同培育机制,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多学多用,真正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尤其是对于通信工程来说,实操多了对于通信架构的了解、对于技术的应用会更加熟练,从而逐步形成量的积累,最终促成质的飞跃,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
2.2 注重就业培训,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
如前所述,除了对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培育,还需加强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培训与引导,要提升其适应能力,要学会放低心态,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要真正放下高等学府的心态,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见真章,要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尤其是要培育学生在竞争中如何进行协调合作,因为在目前高度发达的通信技术体系中,脱离团队的研究者与应用人才难以有所作为,故而既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协作。
2.3 强化专业教学,提振学生的内在信心
通信工程是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专业度,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对于专业教学的强化,以期提振学生的内在信心,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大设备的投入,改善科研的环境,让师生的研究更加有设备、经费保障;第二,要引进一批应用型教师,尤其是在通信企业有过就业经验的高等知识分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第三,要积极鼓励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并给予奖励与引导,提高大家钻研知识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快速扩招的背景下,就业问题是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更加明显。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培育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脱节、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不兼容、生活压力与收入水平不匹配等问题,形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差、学生的获得感不明显的困境。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坚持校企协同培育、注重就业培训、强化专业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提振学生的内在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