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治理及工程模式探讨

2018-05-14曲少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

曲少东

[摘要]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载体,是发展农耕的重要基础,开展土地治理工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土地整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治理工程的基本原则,讨论了土地治理工程的三大工程模式,即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治理;工程模式;作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识别码]A

地球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土地和生态环境不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同时由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对农耕的重视和发展也较为不足。在目前科技水平下,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农耕用地的利用率,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土地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对于土地治理项目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较多,土地治理工作的情况,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高土地治理水平是目前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土地治理工程中受到国家的政策、法律、社会及经济等因素影响,治理目的不仅仅是改变土地用途,也是提升基础建设、实现农村地区土地高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生态人文景观价值的途径。国内在80年代时,开展了土地资源整合治理的初步工作,主要是土壤重构、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90年代时,针土地利用率低、未开发利用及利用不合理、因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的进行集中治理,主要在土地的开发、再利用、整合和复垦几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出台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对土地治理的对策及相关要求有了较为完善的依据。近年来,GIS技术的应用,使土地治理的方法更加快速和准确,推动了土地治理的进程,使得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及规划过程,更加符合真实情况,测量准确,实现植被、水域、建筑、农耕等不同类型的地表信息的分辨,以此制定的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本文通过土地工程治理的三大方面来讨论土地治理工程的不同建设模式,以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解决土地资源规划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

1 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16年统计年鉴,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如下表1。

1.2 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资源总量大,充分利用制约因素多。研究区位于陕西南部,地形地貌复杂,盆地、山区、平川、丘陵等地形多变(表2)。地形坡度是制约土地充分利用的因素,导致交通不便、远离居住区、灌溉水源无法良好解决,夏季暴雨期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使得此类土地发展农业经济种植较为困难。

(2)气候环境及土壤类型,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及管理。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尤其是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执行,林草植被率达到78.7%,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3)土地利用类型丰富,但关联性和差异性较大。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杂乱,林地分布较广且不均衡,反应出山区及丘陵地区面积大的特点,优质耕地基本分布在盆地及平川。其他土地利用则较为集中,且利用的占比较低。

(4)耕地质量差异较大,后备资源较少。由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的差异,导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加之农耕管理投入不足,使得不同区域产量差异极大,高效产区皆分布于平川、部分丘陵及水资源丰富地区,其余粗放式种植,收效较差。

2 土地整治工程分区

2.1 工程分区治理原则

土地治理过程需要在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时参考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施工难度、经济因素等,其原则如下:

(1)地域划分性原则。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土地治理工程的实施方向及核心;(2)可持续发展性原则。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及满足社会的需求,设计更加符合时代变化的土地资源利用規划;(3)效益性原则。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为综合考虑的因素,科学合理的设计土地规划及方案,实施土地整治工程;(4)效益最优化原则。需要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综合考虑土地的规划重点,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2.2 分区方法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多个变量进行线性变化,选出重要变量的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减少分析指标数量,提高重要指标的分析影响程度。再利用综合变量分析,规划土地整治区域。

3 土地整治工程模式

3.1 土地整治工程内容

土地整治工程基本内容为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重新规划及工程组合利用,对部分区域的表层土地进行改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果,提高农耕作物的经济收入。其中包括的内容有:

(1)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对水资源进行投资升级,改良灌溉排水系统等,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灌溉工程、输配电工程等构成,满足农地水利的基本需求。

(2)田间道路工程,包括对城乡道路的修建、升级,田间道路的改良,居民与田间连接道路的建设,为实现农耕机械化铺平道路,实现更加便捷的道路功能系统。

(3)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改善和提升农耕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种植,并建设包括坡岸防护、水土保持、沟渠防护等工程设施,降低受自然环境影响导致农耕地被破坏的情况发生。

3.2 整治工程模式划分

根据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温度、湿度、降水、土壤类型、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等,选择不同的经济作物,从而实施三大工程的建设,治理方案模式见表3。例如在山区及山丘区域,远离工业区、云雾缭绕、土壤有机物含量高、土壤富含硒,富含氨基酸,推广种植茶树,产茶季节温度适中,不易发酵,收效良好。

4 结语

目前各类型区域中种植作物与文中所选作物基本相同,中国目前为粮食产品进口大国,从长远来看,粮食作物更能促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届时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作为土地资源的长远发展来看,结合实际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农耕作物的种植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郭仙.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的关联性[J].吉林农业,2018(05):92.

[2] 黄传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25.

[3] 肖山.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公司化基层治理模式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06):86-93.

[4] 王华华.中国城镇化土地征收冲突治理模式转型研究[J].科学发展,2017(05):89-100.

[5] 范金梅.生态型土地整治大有可为[J].中国土地,2017(03):13-15.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账户核算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探索山东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