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县P乡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2018-05-14杨国丽
杨国丽
摘 要:精准扶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本文以L县P乡为例选择44户贫困户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浅析致贫的主要成因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因病致贫现象普遍等,结合实际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P乡;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3-00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新世纪开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工作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制定了新的扶贫标准,在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收入2 300元作为扶贫的标准,针对这一新的形势,我国扶贫领域提出了新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期构建新的扶贫格局,将目标精准到村到户[1]。习总书记于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新概念,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
1 调查目的和主要方法
对L县P乡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贫困特征进行实地了解和调查,通过入户访谈的方式获得相关信息,并且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P乡具体的致贫因素及原因;根据影响贫困的具体因素,提出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1.1 总体情况
本次对L县的P乡、M镇、D乡、N乡进行了调研,入户调查了共160余户,本次报告分析以L县P乡为分析对象,在P乡,抽取了A村、B组为调研对象,A村、B组都属于贫困村和偏远村、动态调整变化较大的村,其中在P乡的调查样本中新纳入户3户;已脱贫6户;预脱贫10户;非建档立卡12户;建档立卡7户;共38户。
P乡位于L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 km,乡政府驻地P村委会,地处山区、半山区。海拔1 620 m。境内居住汉族、佤族、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全乡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1.2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1.2.1 新纳入贫困户统
2017年9月9日在P乡入户调查的新纳入贫困户统计。在平山乡小园子村民委员会安乐寨组走访了新纳入户3户,调研对象2男1女,均为汉族,都达到了“两不愁”,饮用水均为自来水,房屋结构为土木结构,另外导致贫困的原因均为因病。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研的3户新纳入户,家中均有学生,且没有外出劳动力,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地务工均为0,本地务工也只有1户,家中缺乏经济来源。
1.2.2 建档立卡户调查
2017年9月8—9日在P乡入户调查的建档立卡户。在平山乡小园子村建档立卡户走访了7户,分别是荆竹林1组3户、荆竹林2组1户、安乐寨3户。调研对象5男2女,且均为汉族,房屋结构均为土木结构,具体情况如表2。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在建档立卡户的这7户,劳动力都呆在家里,靠养殖、种植、本地务工获得收入。另外每家都获得了一定的帮扶措施,分别有危房改造、医疗救助两大类。对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情况都持滿意态度,在政府的帮助下近一年来家里的状况有很大改善,近一年来村子里的道路、饮用水、卫生医疗设施、通信设施等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人们希望政府能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还有提供资金帮扶方面投入,以帮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
1.2.3 非建档立卡户调查
2017年9月8日在P乡入户调查的非建档立卡户。调研期间在平山乡非建档立卡户调查了12户,被访者男性8人,女性4人,均为汉族。都达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的情况,饮用水都为自来水,住房结构中土木结构占9人,砌块砖木结构占3人,具体情况如表3。
对非建档立卡户的访谈结果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在人均纯收入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大部分家庭均有负债且负债的数额较大。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学、缺土地,有的家庭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均没有收入,家庭收入就比较少。
1.2.4 预脱贫调查
2017年9月9日在P乡入户调查的预脱贫。调研期间在平山乡预脱贫访谈了小园子村荆竹林1组、荆竹林2组共10户,被访者8男2女,且均为汉族,饮用水均为自来水,住房结构中2户砌块砖木结构8户土木结构,在10户中具体情况如表4。
通过访谈显示人们对现有帮扶方式都持满意态度,在政府的帮助下人们的住房条件、收入、子女读书条件、医疗费用都有一定的改善,在帮扶下乡村道路、饮用水、通信设施都有改善,在谈到针对本村的发展时,人们希望能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加大投入,以帮助本村尽快脱贫。
1.2.5 已脱贫调查
2017年9月9日在P乡入户调查的已脱贫。调研期间在平山乡已脱贫户访谈了小园子村荆竹林2组、安乐寨共6户,被访者3男3女,且均为汉族,饮用水均为自来水,在6户中住房结构有5户时砌块砖木结构1户为土木结构,住房均安全,具体情况如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出被访谈的已脱贫6户家庭中,家庭收入途径变的更加多样化,脱贫前人均收入在2 000~2 500之间,通过自身劳动,脱贫后的家庭人均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从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在帮扶的过程中都获得了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小额信用贷款方面的帮扶措施,且对现有的帮扶方式都持满意的态度。人们希望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帮助本村尽早脱贫。
2 P乡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P乡贫困户的回访,交流与实地观察等,可以较清晰感受到其致贫的主要原因集中为:
2.1 基础设施落后
表现出来较为严重具有代表性的是交通方面,该地方的地理条件有限,人口居住分散,且大多被数座大山阻隔,所调研的几个乡镇,其中有一个都还没有通路,其他的还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
2.2 经济发展滞后
农业较为传统,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基础设施较差,人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2.3 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贫困地区人口受地域条件影响,眼界有限。贫困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也比较弱,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农户自身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由于文化生活的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态相对滞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简陋,农村里面开展文化活动还是以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介为主,这些现实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素质的提升。
2.4 因病因残致贫现象普遍,由于地区医疗水平偏低
因病致贫这在贫困地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更是有限,对于村民的有些大病重病的前兆并不能当即诊断出来,往往就会把表征不明显的大、重病当成普通病症来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村民们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2],身体因为疾病,不能参与到增加家庭的收入中来,家里的劳动力随之就会减少,而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家庭收入几乎都支付了医疗费用,从而导致了整个家庭贫困。
3 推动P乡贫困户脱贫的建议
按照扶贫攻坚政策实施,各地精准脱贫的经验借鉴,结合P乡实际,在推动P乡贫困户尽快脱贫方面,要着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重点抓好扶贫基础建设
特别是加强交通、水、电、通讯设施的建设。针对P乡贫困地区实际,要提高认识,重点解决好该地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保障P乡地区的村民不为基础生活需求所扰。要不断完善P乡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加强该地区与外界沟通,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实现了“要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的过渡。另外还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争取早日实现“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庄美化、卫生洁化”的乡村建设目标。
3.2 加大P乡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培育,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区的特色资源,结合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条适合P乡发展的特色产业化扶贫道路。P乡全乡以农业为基础, 可以依靠科学技术,培育壮大茶叶、畜牧两大产业。发挥好以生龙茶厂为主的龙头企业和平山乡茶叶协会作用,构建产、供、销体系,发挥茶叶产业效益,将其发展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3],发挥规模效益,真正的实现既丰收也增收。
3.3 加大P乡农户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户自我发展的能力
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扶贫效果的好坏和扶贫效率的高低,加大对贫困人口培训力度,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政府如果只是给予经济、物质上的补助,并不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脱离贫困。因此,要长久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脱贫不返贫,根本上就是要通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4]。
3.4 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重大疾病致贫已成为农村贫困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农村人口进行精准扶贫,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救助对象,要给予分类施保等多种措施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降低农民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郭蒙,王健.新常态下青海精準扶贫新思路[J].价值工程,2017,36(35):56-57.
[2]刘岩.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医疗保障研究[J].法制博览,2017(35):77-78.
[3]赵敏.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电商精准扶贫新模式——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精准扶贫工作点为例[J].物流科技,2017,40(12):74-77.
[4]孙新华.因病致贫、精准扶贫与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以武汉市L村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39(03):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