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县产业扶贫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2018-05-14白玉静赵金龙王丽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

白玉静 赵金龙 王丽萍

[摘要]易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但易县产业扶贫存在着困境,扶贫产业的选择与实施困难、运行的持续性不强、脱贫功效不明显等。要想摆脱这种困境,易县必须优化扶贫产业选择机制,在稳定现有扶贫产业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规范合作社运作方式,培养新的产业经营主体;提高产品层次,树立品牌意识。

[关键词]产业扶贫;扶贫效果;扶贫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1 易县产业扶贫发展中的困境

1.1 扶贫产业选择与实施中的困境

扶贫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和产业运营的主体——农户的功能和诉求不同,两者之间很难达成一致,使得易县扶贫产业在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

贫困乡镇、贫困村应选择哪种产业类型多依靠乡镇基层干部以及专家提供的意见。专家及技术人员等只能通过标准化测量来进行扶贫产业选择,其对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情况很难了解清楚。为实现脱贫而选择的产业项目必须是贫困人口能参与、能受益、能承担得起相关风险的项目,所以扶贫产业的选择范围很窄,易县目前发展的扶贫产业主要以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为主。易县现在的扶贫项目都还没到收获期,其效果还没有得到检验。农户对苹果产业、核桃产业、羊产业、兰花产业的市场前景心存疑虑,甚至有许多村民认为将扶贫资金分掉比发展产业好。对村干部来讲,一旦项目失败,就会引发民怨,他们就可能失去村民的信任。所以,贫困村选择项目时非常谨慎,往往只敢选择并无多大盈利空间的传统种养项目。

1.2 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困境

易县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管理、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约束。

易县扶贫产业自我运营能力不足。易县现有扶贫产业基本上是按政府诱导、社会多种主体参与的模式运行的,资金、技术、扶贫人员都由政府投入。一旦扶贫工作结束,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便不可能再继续深度参与扶贫产业的运作。行政和社会力量退出后,这些产业的运营管理将成为一个问题。

劳动力市场上的人工成本上升压缩扶贫产业盈利空间。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产业都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林果、种植业相较于传统农业产业用工数量多,雇工价格高,用工分散,劳动力成本高;并且近年来养殖业的人工成本占饲养总成本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的整体工资水平都处于上涨趋势,扶贫产业的盈利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农产品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威胁产业收益。易县扶贫产业生产者的收益受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外贸的影响,以原材料供给为主要方式的易县农业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以生猪产业为例,2001年到2014年饲养每头猪的收益在339.79~1775.67元之间浮动、成本在285.31~1440.95元之间浮动、净利润在0.36~485.04元之间浮动。饲养生猪的收益、成本与净利润波动幅度很大,养殖生猪的市场风险很高。不仅如此,国际畜产品也逐渐开始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国际畜产品的大量进口,无疑会压缩国内养殖户的市场空间。

1.3 产业扶贫对农户脱贫功效的困境

易县产业扶贫的脱贫效果欠佳。易县扶贫产业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生产周期长,扶贫效果显现慢并且贫困户对扶贫产业运行参与度低,产业扶贫没有对贫困户的生计有明显改善。从种植业方面来看尤为明显。苹果种植是易县扶贫产业的重点之一,但是苹果产业的前期投资时间相对较长,投资5年后才能达到收益的高峰。

贫困户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参与程度低也影响了产业扶贫效果。首先,易县产业扶贫一般是依托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的,但贫困户与合作社的“紧密”程度低,合作内容、方式较单一;其次,扶贫对象对产业扶贫政策的认知程度低,贫困户对产业扶贫持怀疑态度;第三,合作社辐射范围小,合作社无法做到全覆盖贫困人口,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不强,辐射面窄,实际带动的贫困户不多。通过笔者调研得知占调查人数56.67%的贫困户认为参加扶贫产业并没有提高自家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没有使自己的生活更方便,收入有些许提高,但是作用不大,产业扶贫对贫困户生计没有明显改善。

2 易县摆脱产业扶贫困境的对策建议

2.1 优化扶贫产业选择机制,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产业的选择要放在大区域中考虑,农村精英与贫困户要参与其中。由扶贫工作队、村干部、乡村精英与贫困户共同选择发展项目。易县农村的党员很多,这些党员往往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项目选择和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参与式扶贫机制,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在扶贫产业选择中要广泛的听取贫困户的意见。在扶贫产业实施过程中,要建立长效、连续的绩效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实施扶贫考核和问责制,公开考评结果,要把扶贫对象主体能力培育的成效纳入到当地扶贫开发的绩效考核内容中去。

扶贫产业也不应急于求成,应采取小步快走、小步稳走的方式逐渐发展。易县扶贫产业应逐步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转变,扩大收益途径。应利用好并大力扶持果品加工厂及肉类加工龙头企業,提高苹果、核桃、牛羊肉等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其附加值。易县还应当立足实际,依托旅游景点发展扶贫产业,鼓励景区附近乡镇贫困户依托国家扶贫政策投资农家乐、民宿等,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增加贫困户收入。

2.2 规范合作社运作方式,培养组织领导者

易县主要通过让贫困户新组建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产业运营的方式开展产业扶贫,所以必须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合作社短期内必须由村中能人尤其是村干部进行管理,但这些人在进行管理时,必须将村干部与合作社管理者的身份区别开,这样才能逐渐将合作社与村两委分开,为将来合作社的独立运行创造条件。

易县应当重点培植当地的合作社经营者,对刚毕业的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培训,让其逐渐成为合作社的领导者。此外,还要构建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合作社的主体作用、学校和咨询机构参谋作用、贫困农户监督作用。通过综合措施,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

2.3 提高扶贫产业竞争力,形成易县品牌优势

首先,大力开展贫困户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聘请高校的专家和农业科技人员等进村进行农业相关知识与技术培训。其次,与一些农业院校相结合,聘请大量经验丰富的管理型人才和创新实用型人才,为特色农业持续发展、技术攻关和科技开发提供智力和技术保证,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易县要通过发展工业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在质量提升上走以工促农、以工带农之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档次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可追溯制度,间接促进农民按质量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力度,通过品牌战略打造产品形象,使用网络营销、广告策略等营销手段提高易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义媛.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与基层治理困局[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6):42-49.

[2] 张远瑞. 贫困村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3] 胡丹. 精准扶贫背景下古龙岗镇产业扶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7.

[4] 王国庆,王亚峰.关于加快推进宁夏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J].农业科学研究,2017,38(1):65-68;91.

[5] 郑盼盼. 泗县多元产业扶贫实践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6] 董佳苹. 阜平县大枣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的石泉经验
农业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关于河南省产业扶贫法律问题的研究
百色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探讨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江西答卷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