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

2018-05-14陶荣娥

山西农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种植业安徽省

陶荣娥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省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接着提出了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要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区位优势,强化科技和惠农政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关键词: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02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1 文献标志码:A

1 安徽省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

种植业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对于安徽省来说,整个省的种植行业的结构是百分之七十为粮食作物,百分之三十为经济作物。安徽省种植业结构现状如下:

首先,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比较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随着国家政策政策改革力度的深入,安徽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在逐年增加,保持着稳定的增产速度,粮食收入也比较稳定。比如,2000年安徽省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561万hm2,2009年为600万hm2,2017年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664万hm2;平均667m2产348.9kg,较2016年增长1.75%;粮食总产347亿kg,较2016年增长1.71%,比全国高1.41个百分点。[1]

其次,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安徽省的粮食作物组成包括谷物、豆类以及薯类。就种植结构来说,小麦总产139亿kg,比2016年增加0.3亿kg,增长0.55%。夏粮平均667m2产386.9kg,比2016年增加10.8kg,增长2.86%。早稻面积16万hm2,下降9.79%;单产每667m2406.3kg,较2016年增加9.64%;总产10亿kg,较2016年下降1.1%。豆类播种面积也在增加,增速比较大,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7.45%。薯类作物面积则逐年减少,年平均减速在6.3%,这些都跟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2 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拉动力不强

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就要注重农作物的科学技术含量,因为科学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作用比较明显。当前安徽省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农业关键技术以及科研成果在农业发展中的适用性不是特别强,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通病。农作物新品种的更新换代相对比较慢,技术服务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是特别宽泛。种子市场还存在“多、杂、乱”等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农户选择自留种子,这些自留种子的产量自然上不去。此外,从农作物的种植到深加工运用的高科技设备相对比较少,而研究证明,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持,这样才能看到明显的经济效果。[2]

2.2 农机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施农机技术的普及及田间培训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的一部分。农机技术的普及及田间培训开展能够把农业生产中先进的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联系,进而把农机与农艺结合在一起,让农业经济按着经济规律进行有序的进展。要实现科技兴农,就要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及田间培训开展,这是先进技术推广的一部分,也是农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式。但是,纵观安徽省种植业发展中,农机推广力度仍旧不是特别大,传统作业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影响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

3 优化安徽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思路

3.1 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区位优势

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注重特色农业资源建设。每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地表状况的复杂程度不一样,导致不同地域的农业资源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不同。这属于一个大的多功能系统,结构多、层次多,影响因素也多,各个组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比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以及水资源等系统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作为子资源的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又可以分为土壤、地貌以及岩石等,随着水土流失或者生物群落出现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可以看出各个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要加大政府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设布局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比如,淮北地区以优质的小麦、棉花和水果为主,江淮地区以优质的稻米和油料为主,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则以名优茶、干果和茧为主等等,在距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则可以选择绿色无公害的瓜果蔬菜产业区,借助交通便利的优势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3.2 强化科技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要积极培育新的农业品种,加大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应用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扩大稻、麦、棉、油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农业生态种植示范基,运用现代传媒来推动农业资源的开发,让科技服务农业生产。加大農业科技推广的速度,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稻、麦、棉、油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建立,让生产者感受运用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强其科学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明确现代化种植技术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起到很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此外,还要鼓励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运用温室培育的方式。温室采用的是复合材料,内层具备蓄热系数大的特点,外层的导热率小,能够在温室相对比较密闭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减少散热。要选择恰当的温室规模,长宽高、后墙高以及脊高等都要符合规定。一般来说,温室的跨度在6m到7m,高度空载2.4~3m之间,高度降低10cm就要让南坡的角度降低1°。日光温室节后要本着坚固耐用的原则,还要减少因为材料太多导致的遮光。[3]总之,结构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才能保障农作物对阳光以及温度的需求,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3 发挥政府惠农政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要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充分发挥政府惠农政策的作用,包括粮食直补、农机购置税补贴等。种植业补贴重点放在主要农产品上;经济作物中除了棉花和油料,适当增加皖西、皖南山区的特色茶和干果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障,提升了农机作业的整体水平。在选择农机设备的时候,农户要结合自身经济实际,还有具体的使用率,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国家在对农机设备购置方面的补贴,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安徽省要结合地方实际,在开展农机推广过程中考虑当地农机产品特色,关注农机补贴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提升农民购置农机设备的积极性,实现农机补贴政策价值的最大化。要在全省范围内成立相应的农机推广系统,设立专业的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农业机械作业方面的质量检测,验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农机购置补贴状况,及时解决因为农机作业质量引发的矛盾,针对用户对农机作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解决,一旦发现农机作业质量不合格的经营者进行处罚,对所辖区域内的农机推广质量进行管理,从而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省在当前国家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种植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区位优势,强化科技和惠农政策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钟甫宁,朱晶.结构调整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经济,2016(7):4-7.

[2]鲁礼新,周杉.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行为和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15(8):160—161.

[3]王宏伟,杨代营,陈长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8):33.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种植业安徽省
成长相册
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