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2018-05-14王忠伟

山西农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存在问题

王忠伟

摘 要:农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主要研究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中分析农村文化传承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存在问题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1-001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1 传统文化保护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一个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乡村建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保证传统的乡村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这些都与有效的乡村规划紧密相关。虽然各级、各部门在乡村建设规划上已经完成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但是在工作的规划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计划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并且很多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一旦涉及到拆迁、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就成了“空划”。

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1)难以清晰地进行文化的定位。很多地区在进行乡村规划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外在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于乡村中的人文特色挖掘得不够充分,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当地的特色和民俗文化,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就难以体现出这些富有特色的人文符号,并将其当作乡村的规划理念,避免出现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2)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很多地区在设计乡村规划时,盲目地采用运用城市建设的标准,单纯地追求图形形式和现代建筑效果,特别是在建筑覆盖方面,几乎采用一样的设计和规划,用一座座楼房替代传统的古建筑,在乡村也看到了大广场、大马路,导致出现“千村一面”的景象,丢失了民族和自然地域的特色。(3)可操作性低。有些乡镇在乡村规划的设计中并未深入到其中了解实际的情况,没有考虑村民的意愿,脱离群众盲目建设,其规划形同虚设,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只是依赖于县级,跟着县级的意愿走,可操作性低。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力度也不足,很多地区只注重大的方面,而忽略细节,缺乏长期有效地保护。

2 文化遺产遭遇“建设性”破坏

在当前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对乡村文化的遗产保护还是受到了很多关注的,领导部门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强调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历史性老房子的破坏。在传统的乡村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情况,这些地区的村落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比较偏远,社会经济和发展程度上也比较落后,这些地区通常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气息,但是却缺少日常的维护工作上使得其日益破败,具有历史性的老房子濒临坍塌的危重局面。(2)“建设性”破坏持续蔓延。一些地区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质理解过于片面,认为搞建设就是拆老房,盖别墅,新农村建设导致大批当地建筑遗产和历史文化村的消失和破坏。还有一些地区的政府受到政治上的不良影响,急功近利地将传统村落进行大面积地改造翻新,把建筑外墙刷成了一样的颜色,只做形象工程,完全忽略了地方特色和乡村特色。(3)过度地进行旅游开发。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掠夺式开发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得很多乡村优秀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很多的古村落发展为旅游景点,从而盲目建设了宾馆、超市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导致古村落的原生面貌逐渐消失。

3 传统文化保护中农民缺乏主体性

3.1 缺乏尊重保障农民意愿的意识

农村文化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在农村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创造主体就是农民群众,他们在代代生活的过程中将农村文化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保护乡村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农民在其中的主体地位,要调动其农民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

3.2 组织形式上大量存在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通常以学术研究为主,这种保护的模式是单边而缺少互动的,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力量很难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农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出来,其主体作用也就很难发挥。

3.3 人口外流导致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青年农民是农村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但是受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放弃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外出务工或经商,追求更高的经济和生活水平,导致缺失了乡村文化活动的主体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海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存在问题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