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班会: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

2018-05-14秦望

新班主任 2018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德育

通过微信我访谈了“中国班会第一人”丁如许老师。他自1979年参加工作起,就开始研究班会活动。他说:“当时班级问题比较多,考虑如何改变班级面貌,一个一个学生谈话要花很长时间,就想能不能通过集体活动来改变学生。”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班会研究历史:

一、国家政策指明方向

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工作规程》通知中第二十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三章“职责与任务”第十条: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这是班会实践与研究的政策依据。

二、媒体搭建信息分享平台

纸质媒体《中小学德育》《人民教育》《德育报》《中国教师报》《新班主任》及各大学学报、各省市教育类报刊,为班会文章发表提供平台。

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网站,如“学科网”“高考资源网”存储了大量的班会课件和教案,但缺少精品;班会类网站“中小学主题班会资源网”按学段规划班会资源,特点是时序性;“班会网”按主题兼顾学段规划班会资源,突出的是班会资源包(课件+教案+素材)。这些网站与纸质媒介相比具有门槛低、大众化、时效性强等特点,是广大一线班主任发表和搜集班会资源的途径。

中国教育电视台超级班会课是一档公益类大型访谈节目。它借助校园班会的形式,超越单纯的校园学习生活,添加了多元化的内容和多视角的表现形态,全方位面向孩子们展示可接触到的社会生活。

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赛课活动

不同层级班会赛课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如中国教育学会中德育专业委员会、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大赛”活动已进行了大约十届;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长规律研究与实践探索》总课题组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主题班会课展评活动”,还有各地区的赛课活动,这些班会赛课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一线班主任研究班会的热情,推广了优秀班会设计与实施的技巧形式,为一线班主任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班会案例。

教育行政部门还组织编写班会丛书,如《主题班会活动设计》共有法规、安全、能力、心理、道德教育五卷,对班会进行了细致划分和专题探讨,为一线班主任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素材。中央电教馆出版了很多班会录像光盘供一线老师学习观摩。

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课程

各大师范院校在班会研究理论构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学校。

中小学校大都开设了班会课,写入课表,时间固定。部分学校规范开展班会公开课和观摩课,极少数学校形成校本班会序列。如广东省湛江一中编著了《班会课校本教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编著了《高中系列化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等,这些学校以课题的形式规范一线教师的研究行为。

五、民间团队合作态势喜人

被誉为“中国班会第一人”的丁如许老师专注于班会课研究。从1989年6月,首家推出班会课本教材《初中班(队、团)全程系列活动》,2001年出版了《中学班级全程系列活动》《中学班会课--班级活动设计与实践》,成立了“丁如许班主任工作室”,整合了全国各地工作室和班会研究个体户合作撰写,相继出版了《魅力班会课》《打造魅力班会课》《魅力班会课课堂实录精选》等实用班会书籍。

通过数据统计,丁老师是发表有关班会文章和书籍最多的班会研究者。他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合作成立“丁如许德育工作室”开展班会研究,与“创新教育”合作召开“全国中小学班会课专题研修现场会”,先后在西安、济源、武汉、上海等地举办了十届。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迟希新博士与诸多学校合作开展研究,著有的《有效主题班会八讲》从班会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内涵与功能,设计与实施的理念、过程、原则、创新,素材积累,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是班会研究的顶尖著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学红与“随园夜话”沙龙合作开展研究,出版了《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书,从班会课的性质与功能、规划与设计、反馈与评价诸多方面对班会进行了阐释,是一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系统研究著作。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研究部主任李季,与一线老师梁剛慧、贾高见合作撰写了《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从理论、实践、资源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体验型班会。

全国自主教育研究会郑学志老师以其团队在自主教育研究之余也在班会方面发力,出版了《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论述了班会的形式、设计与组织技巧,开发了小、初、高班会案例。

河南省“十佳班主任”秦望老师主持的“8+1工作室”研究班会十三年,全程参与“丁如许德育工作室”的书籍撰写和全国班会研修会,与迟希新博士密切合作。该团队80后青年班主任杨兵在“万千教育”出版了《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该书梳理了班会的八大主题、十二大技巧、五种形式并奉献了精彩案例十五个,已加印三次;秦望在《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一书中收录了他的17个高三系列班会。团队成员王晓琳研究电影课程十年,开发了电影班会系列,出版了《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

“8+1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班会研究者,并建立了全国最好的班会资源网站《班会网》和QQ群研修平台,创办了国内唯一一个以班会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电子刊物《班会月刊》,还组织全国志同道合者100余人,进行主题班会、微班会、心理班会、电影班会等研究。该团队编著了主题教育班会实录集《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推出“中小学班会教程”系列丛书九本,秦望主编的《高中系列班会课》由全国优秀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丛书为班主任提供了班会教学参考书。2016年秦望的《“十招”打造迷人微班会》在《德育报》连载五期,是目前国内微班会研究最系统的论文之一,引起了强烈反响。8+1工作室与培训机构合作在全国办班会专场数十场。该团队有一网——《班会网》,一刊——《班会月刊》,一个书系——《中小学班会教程》丛书,两位班会专家、十位作课教师,是实力最雄厚的班会研究团队之一。

六、个体研究百花齐放

名班主任群体贡献很大,李镇西老师的《要爱你的妈妈》《叩问爱情——一堂主题班会课》等班会是经典中的经典,李老师的班会主要特点是谈心,通过与学生不断的对话让学生产生共鸣,把学生思想带到高地,这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人文主义情怀。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班主任的人文素养是最好的班会资源。

丁榕老师在她的报告《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中讲述了她在新班初建阶段,以班级认同为主题的三个系列班会《峥嵘过去,崛起今日,辉煌未来——自我展示展览会》《难忘青春足迹,难忘初中生涯——看谁的过去好演讲比赛》《全班一盘棋》设计独特。

还有许许多多的一线班主任、大学教授、研究者等在班会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如李银德老师的《小学主题班会理论与实践》、华东师大李家成教授的《常规班会:回归教育本真》、朱洪秋老师的《主题班会课的三维目标与三阶段四环节模型》、东北师大宫贺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班会中应用的研究》等等。

与我国中小学主题班会不同,西方中小学的班会是指主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对班级事务进行集体讨论,并做出集体决策。华中师大罗建河老师的《堂娜是怎样开展班会的》进一步介绍了加拿大教育家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开展班会的方式。这些文章涉及了班会的方方面面,是一线班主任深入研究班会的参考资料。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德育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