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图景:主题、热点与趋势

2018-05-14谭明杰余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未来趋势研究热点

谭明杰 余娉

摘要:系统梳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研究者和实践者整体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未来开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通过对2017年度刊发在8本CSSCI期刊上的641篇远程高等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可描绘出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研究图景。总体上,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聚焦为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远程学习者、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国外远程教育介绍、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研究热点集中在MOOCs应用、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探寻各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等方面。但是,当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仍然呈现出传统研究范式占据主体地位、理论研究根基薄弱、新技术应用研究偏少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在如下方面重点加强:第一,促进基于实证方法的研究范式转型,提升远程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第二,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进一步促进和丰富远程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第三,理性关注新兴技术,促进远程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和深度学习研究。

关键词:远程高等教育;聚焦主题;研究热点;未来趋势;文献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5-0039-10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5.005

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把握2017年度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整体情况,进而为分析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本文将基于2017年度发表在8本CSSCI期刊上的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热点等多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综述。

一、样本文献选择

本文将文献来源限定在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7-2018)目录”(含扩展版)收录的8种期刊,分别是《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电化教育》和《中国远程教育》。做此限定的原因在于:第一,上述期刊均为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较高,在上述期刊上发表的学术成果可以代表国内远程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第二,远程高等教育涉及研究范围较广,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难以获取所有相关文献。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来源于上述8种期刊,发表年度为“2017年”的文献,共获得相关文献1225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和正文,对如下三类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剔除:第一类,通知、公告、广告、评论、导语等不具备完整研究范式的非学术文献;第二类,研究对象或研究样本明确设定为学前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初中和高中)等仅针对K12教育阶段的研究文献;第三类,研究对象和内容不符合 “教师和学生(或教的行为活动和学的行为活动)相对分离”这一远程教育本质特征(丁兴富,2005)的研究文献。剔除上述三类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共计584篇),共获得有效样本文献641篇,其详细来源如表1所示。

二、研究概况

为从宏观上对本年度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远程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笔者通过详细阅读文献正文,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样本文献进行分类。研究主题分类主要借鉴Zawacki-Richter(2009)、张伟远(1999)、冯晓英等(2015;2016)、朱祖林等(2014)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国内远程教育研究的特点,考虑近年来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发展变化趋势,按照“并归小类”“类型间不重叠”和“尽量覆盖完整”的原则进行类型划分。本研究最终确定的研究主题包括如下15类: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远程教育资源、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理论、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远程学习者、远程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职业发展与培训、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远程教学中的交互与反馈、远程教育中的评价与考核、国外远程教育介绍、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

对研究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后发现,排名前五位的研究主题依次为: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远程学习者、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国外远程教育介绍、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排名后五位的研究主题依次为:远程教育中的评价与考核、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历史、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各类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统计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排名前五位的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共有369篇(占比57.6%),而排名靠后的五类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仅有80篇(占比12.5%),表明学界对于不同研究主题的关注度差异较大,关注主题聚集现象明显。“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主题下的文献数量最多,达到129篇,这一方面说明技术与媒体作为远程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关联。“国外远程教育介绍”主题下的文献数量达到57篇,并且该类文献的被引次数通常较高,这说明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受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大。

研究方法分类主要借鉴Zawacki-Richter(2009)、张伟远(1999)、朱祖林等(2014)、李爽(2009)、武丽志等(2011)的分类,划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其中定性方法包括案例研究法、描述与讨论法、行动研究法、扎根理论法、思辨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等8种;定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元分析方法、数据挖掘方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滞后序列分析法等6种。

对样本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标注和统计后发现,文献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研究方法依次為:描述与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排名后五位的研究方法依次为:德尔菲法、行动研究法、扎根理论法、滞后序列分析法、元分析方法。采用各类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一篇文献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情况,因而图2中文献数量的总和大于文献样本数。同时,图2也揭示出国内远程教育研究中传统研究范式仍占据主体地位,而采用新兴研究范式的研究则相对偏少。

另外,对研究方法类型进行统计发现,仅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421篇(占比65.7%),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104篇(占比16.2%),混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116篇(占比18.1%)。全部样本文献中,仅采用一种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436篇(占比68.0%),采用两种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156篇(占比24.3%),采用三种及三种以上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为49篇(占比7.6%)。另外,有研究者指出“探讨、思辨、描述、讨论等”方法应归为“非规范研究方法”,并且指出2016年度我国远程教育期刊文献中采用“非规范研究方法”的比例为52.37%(毕磊等,2017)。本研究中仅采用“描述与讨论法”或“思辨法”的文献共有321篇,所占比例为50.08%。虽然两项研究的文献来源略有差异,但“描述、讨论、思辨”型研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将是未来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趋势。

笔者还采用如表2所示的二维频数分布表对样本文献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上的分布情况进行呈现。可以看出,描述与讨论法在“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和“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两类主题中的采用比例较高,分别达到91.1%和83.7%。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数据挖掘方法较常被用于心理测量、特征属性统计分析和潜在模式发现,这三种方法在“远程学习者”主题中的采用比例分别为52.9%、20.6%和17.6%。案例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在“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主题中较常使用,实验法常被用于“远程教育技术与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主题,而思辨法则主要被用于“远程教育理论”研究。

三、研究主题

1.遠程教育技术与媒体

该类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大数据(16篇)、学习分析技术(14篇)、学习管理系统(12篇)、网络学习空间(11篇)、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应用(11篇)、人工智能教育应用(9篇)、教育技术解读(8篇)、移动学习(8篇)、区块链技术教育应用(6篇)、智慧学习环境(6篇)、云技术教育应用(4篇)等主题,此外还涉及创客教育装备、教育游戏、可视化技术教育应用、直播教学技术、具身学习环境、虚拟实验室、学习仪表盘等主题。

教育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是该类主题的研究热点。传统学习管理系统注重对教育资源的管理,而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则具备互操作性、个性化、分析建议和学习评估、协作、通用设计等特性(徐振国等,2017),多数研究关注针对MOOCs或SPOCs的传统学习管理系统,少数研究引入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王帅国,2017)、智能虚拟助手(王萍等,2017)、个人知识可视化技术(赵德芳等,2017),使其具有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的特征。

部分文献从宏观层面分析了AR和VR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其余文献涉及AR和VR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李小平等,2017)、虚拟展馆开发(高义栋等,2017)、课程视频录制(李勇等,2017)等领域的应用。移动学习研究主要涉及基于微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作为一种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快速升温,不少学者开始探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建立个体学信大数据(杨现民等,2017)。针对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等未来4-5年方可能广泛应用的教育技术,多为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定性研究。

2.远程学习者

该主题下的研究可划分为以下5类:学习行为(25篇)、学习心理和动机(22篇)、学习者特征(11篇)、学习心理对于学习行为的影响(5篇)和学习需求(5篇)。

学习行为研究通常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数据挖掘方法或滞后序列分析法对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模式特征,或对其学业表现进行预测。例如,王怀波等(2017)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探究不同学习深度的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上的差异;陈子健等(2017)利用分类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在线学习者的学业成绩进行预测。还有部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分析不同类型学习者在学习行为上的差异,例如文书锋等(2017)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学习者在学习参与度上的差异,并提出了改进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学习心理和动机研究通常先提出基于概念的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而构建测量工具,再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该类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满意度的心理机制、在线学习动机和持续学习意愿的形成机理。例如,戴心来等(2017)在ACSI模型基础上引入网络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三个观测指标以测量“感知质量”概念,并对MOOC学习者的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孙治国等(2017)对全国不同地区学习者的19个学习动机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

学习心理对于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实际是上述两类研究的结合,即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测量,通过实验或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其学习行为,以发现学习心理对于学习行为的影响。例如,衷克定等(2017)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研究了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主体意识发展及其对学习行为表现的影响;马志强等(2017)利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了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对于社会性学习行为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研究主要涉及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李宝敏等,2017)、学习者的数字创造力(谷传华等,2017)、在线学习者效能(李彤彤等,2017),以及特定学习者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刘述等,2017)。

学习需求研究主要针对特定时期、文化、年龄、教育类型的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其具有自身群体特点的学习需求和偏好。

3.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该主题主要聚焦以下研究:混合式学习(14篇)、翻转课堂(12篇)、STEM与创客教学模式(11篇)、基于MOOCs的教学模式(2篇)、游戏化教学模式(2篇)、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14篇)、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模式的影响(4篇)。可以看出,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强调实践的跨学科教学是远程教学模式研究的主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式学习是将在线学习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涉及评价方式、技术工具、师生互动方式的混合(胡小勇等,2017)。研究多以某一类或某一门课程作为案例,介绍其实践经验,部分研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其教学效果。例如,吴祥恩等(2017)在构建在线临场感TSCEL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在线临场感实施路径,将其运用在多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并使用实验法、数理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

翻转课堂是对课堂内外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的重调,使得师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互动,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该类研究通常以微课、MOOCs、SPOCs为课前学习资源,通过对课前学习、课堂活动、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验证其教学效果。例如,丁永刚等(2017)通过设计基于SPOCs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成三次知识内化。

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还有:包括选择、搜索、解决和分享四个模块的“4S”教学模式(唐翠兰等,2017),在线教育平台与学习中心融合的“沪江教学模式”(周效章,2017),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的“SOHO式”教学模式(孙田琳子等,2017)。

4.国外远程教育介绍

“国外远程教育介绍”主题下有57篇样本文献,所涉及的主要国家包括美国(30篇)、日本(4篇)、英国(3篇)、加拿大(3篇),另有10篇文献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可以看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国内远程教育研究的影响较大。

按照樣本文献关注的对象种类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远程教育相关发展研究报告解读(17篇),国外大学在特定领域的实践经验(12篇),国外特定领域的实践经验(9篇),国外著名学者访谈及论著翻译(6篇),国外学术会议与研究文献综述(6篇),国家或地区层面的政策、制度与规划(6篇),国外教育理论(1篇)。其中,发展研究报告解读涉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美国《地平线报告2017(高等教育版)》、美国《教学2030》、OECD《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数字技术和技能的力量》。

国外大学涉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日本放送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卢森堡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对于国外特定领域的实践经验介绍涉及STEM教育、开放大学、移动学习、学习成果认证、游戏教育等。国外学术会议涉及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2017年会、第四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等。文献综述涉及教育技术、教育数据挖掘、代际学习等。国家或地区层面的政策、制度与规划介绍包括:马来西亚的高校MOOCs学分转换政策(方旭等,2017),美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国家行动“#GoOpen计划”(胡盈滢等,2017),美国圣地亚哥郡的STEM教育质量标准(赵慧臣等,2017)等。

5.远程教育经济与管理

该主题下的研究可划分为宏观教育管理与政策(31篇)和微观教育管理(25篇)两类,前者是从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的视角来研究宏观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教育综合管理行为的规律,后者是从教育机构或其下属部门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管理的规律和组织内部的战略及制度制定。

宏观教育管理与政策重点关注的主题包括:远程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战略问题(7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制度建设问题(5篇),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等非传统大学的发展问题(5篇),终身教育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问题(4篇),与远程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供给侧改革问题(3篇)。例如,曾文婕等(2017)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中期教育战略(2014-2021)》进行了价值取向解析;丁哲学(2017)以黑龙江为例分析了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微观教育管理主要关注以下话题:学校层面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制定与评估(7篇)、MOOCs的商业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7篇)、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与绩效评价(5篇)。其他话题还包括: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问题、远程教育中的辍学问题、智慧教育中的数据管理问题。例如,任军(2017)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策略;邱伟华(2017)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高等教育MOOCs的盈利模式。

四、研究热点

为把握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笔者首先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出现频度进行统计。641篇样本文献所涉及的不同关键词数量为1817个,其中出现频度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数量为26个,涉及文献323篇(占比50.4%);小于等于2次的关键词数量为1643个,涉及文献616篇。这表明研究话题的分布呈现长尾特征,即少数话题集中多数话题分散。去除“远程教育”“高等教育”等描述特定范围的词汇,并对“MOOCs”“MOOC”“慕课”等含义相同但表述方式不同的词汇进行合并,共得到频度大于10次的关键词24个(见图3)。可以看出,本年度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MOOCs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研究,远程教育中的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面向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创客式教学、SPOC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人工智能、智慧教育、虚拟现实等新兴教育技术研究,探寻各类教育现象和指标影响因素的实证类研究。

图3 关键词频度图

对频度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得到表3所示的共词矩阵。可以看出,学习分析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线学习的相关性较高;MOOCs与影响因素、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的依存性较高;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MOOCs、翻转课堂等较为相关;人工智能与个性化学习、学习分析、智慧教育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个性化学习与大数据、学习分析、人工智能的依存性较高;智慧教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较为相关。

1.MOOCs应用研究

以“MOOCs”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59篇,主要涉及学习者(17篇)、教育资源(8篇)、教学模式(7篇)、课程设计与开发(6篇)、交互与反馈(4篇)、教育管理(4篇)、技术与媒体(3篇)、教育经济(3篇)、其他(7篇)。课程完成率较低是MOOCs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该类研究主要从分析影响MOOCs学习者持续学习意愿、满意度和参与度的相关因素展开。例如,徐光等(2017)对影响学习者持续利用MOOCs进行学习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成功的能力和努力会通过内部动机对持续学习意愿产生正面影响,而失败的能力和运气则会通过外部动机对持續学习意愿产生负面影响。针对MOOCs资源建设的研究主要有MOOCs资源的学科分布、建设与发展现状、在特定专业中的应用。例如,陈丽等(2017)的研究指出,MOOCs所推动的优质学习资源免费开放及其相关学分认证机制的建立,将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并引发高等教育教学服务模式变革。在教学模式研究方面,MOOCs研究与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呈现出密切关系。例如,丁翠红(2017)构建了多维互动的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交互与反馈层面则关注MOOCs中的在线深度互动和知识共享。例如,刘艳春等(2017)的研究发现参与意愿、个体能力、教学情境、知识氛围、支持服务等因素对MOOCs学习者的深度互动行为影响显著。可以看出,当前MOOCs研究更关注实践和应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注重将其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

2.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

以“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62篇(有14篇重叠文献),主要涉及技术与媒体(26篇)、学习者(10篇)、交互与反馈(6篇)、质量保证(4篇)、学习支持服务(3篇)、教学模式(3篇)、其他(10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MOOCs的兴起,教育数据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1)智能化学习管理系统的构建,如陈凯泉等(2017)提出了人工智能2.0时代智能化教学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模型;(2)在线学习中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如李宝等(2017)构建了基于教育大数据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框架;(3)相关应用案例介绍和应用前景分析,如孙洁等(2017)基于香港科技大学VisMOOC项目开展了关于在线视频点击流行为可视化分析的研究。针对学习者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学习行为和学业表现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改善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例如,石磊等(2017)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习者存在突击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规律,提出通过增加平时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考核的方式来提升学习绩效。交互与反馈层面的研究注重分析并促进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互,以期提升在线学习体验,降低学习孤独感。例如,刘三女牙等(2017)对近年来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所开展的学习分析研究进行综述,认为该种方法有利于揭示在线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方式。

3.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混合式教学”“混合学习”“翻转课堂”“创客式教学”“SPOC”作为关键词的文献共有79篇(有2篇重叠文献),主要涉及教学模式(28篇)、课程设计与开发(11篇)、媒体与技术(7篇)、学习者(7篇)、教育理论(5篇)、质量保证(5篇)、其他(16篇)。该类研究注重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通常通过一门或多门课程来验证其改革效果,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例如,王胜清等(2017)对北京大学2015-2016年间开设混合式教学的2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赵可云等(2017)在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则表明,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教学效果较好;吴永和等(2017)基于以“学做创”为导向的高校创客教育课程模式,运用O2O学习空间开展面向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创客课程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上述研究表明,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强调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和媒介,因而学生所具有的个体特征特别是信息技术素养,通常会对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4.探寻各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实证”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有27篇(有3篇重叠文献),主要涉及学习者(14篇)、质量保证(3篇)、交互与反馈(2篇)、教育理论(2篇)、专业人员职业发展与培训(2篇)、其他(4篇)。该类研究主要关注:(1)参与在线学习和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如蒋志辉等(2017)从管理学视角探究了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而从学习环境、课程质量、互动反馈等层面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满意度的路径;(2)在线课程质量和实施特定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如黄璐等(2017)针对MOOCs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课程学习支持与服务”和“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师素养”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3)学习过程中在线交互深度和知识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如张思(2017)利用经济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对网络学习空间中影响学习者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的自我价值感等利益因素对共享行为存在正向影响,而需付出的代价对共享行为存在负向影响;(4)教师采纳新兴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如江丰光等(2017)利用技术接受整合模型(UTAUT)对教师采纳创客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采纳行为进行解释。可以看出,此类研究多从其他学科领域(如管理学、经济学)引入相关理论,对远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定量方法,并结合文献分析、描述与讨论等定性方法。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分析,当前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实证研究逐渐增多,仅采用描述与讨论法和思辨法的研究仍占主体地位;第二,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缺乏,从其他学科引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呈现增多趋势;第三,新技术应用研究偏少,关注新兴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较多。

展望未来,笔者提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在如下方面重点加强:第一,促进基于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转型,提升远程高等教育研究水平。远程教育研究中实证方法应用的普及与深入,将大幅提升该领域对重大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丰富远程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未来教育研究的趋势,与教育技术具有密切关系的远程教育研究受此趋势的影响尤为显著。第三,关注新兴教育技术,促进混合式学习和深度学习。一方面,随着技术成本的日益下降和学习资源的日趋丰富,混合式学习的热度在未来几年内还将持续;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自然用戶界面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以及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运用,将可通过构建虚拟化、智能化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场景来降低深度学习的实现难度和实施成本,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深度学习也将日益普及。

参考文献:

[1]毕磊,朱祖林,郭允建等(2017).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度进展报告[J]. 远程教育杂志, (5):15-26.

[2]陈凯泉,沙俊宏,何瑶等(2017). 人工智能2.0重塑学习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兼论智能教学系统的功能升级[J]. 远程教育杂志, (5):40-53.

[3]陈丽,王怀波,孙洪涛等(2017). 中国MOOCs的回归与高等学校教学服务模式变革方向[J]. 中国电化教育, (8):1-6,12.

[4]陈子健,朱晓亮(2017). 基于教育数据挖掘的在线学习者学业成绩预测建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12):75-81,89.

[5]戴心来,郭卡,刘蕾(2017). MOOC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大学MOOC”学习者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分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17-23.

[6]丁翠红(2017). 多维互动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7):102-108.

[7]丁兴富(2005). 远程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之我见[J]. 开放教育研究, (1):32-41.

[8]丁永刚,金梦甜,张馨等(2017).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2.0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 (6):95-101.

[9]丁哲学(2017). 老年大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黑龙江省为例[J]. 现代远距离教育, (4):70-74.

[10]方旭,王娟(2017). 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慕课学分转换[J]. 现代教育技术, (11):85-91.

[11]冯晓英,李秋菊,陈悦等(2015). 远程教育学术期刊论文研究范式的元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12):49-58.

[12]冯晓英,刘月,宋琼等(2016). 国际远程教育领域相关性研究应用图景——基于国际远程教育学术期刊的质性元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3):47-58.

[13]高义栋,闫秀敏,李欣(2017). 沉浸式虚拟现实场馆的设计与实现——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红色VR展馆开发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 (12):73-78,85.

[14]谷传华,韩梅,薛雨康等(2017). 数字创造力: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影响[J]. 中国远程教育, (9):55-61.

[15]胡小勇,伍文臣,饶敏(2017). 面向私播课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8):70-77.

[16]胡盈滢,金慧(2017). #GoOpen计划:推进美国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国家行动[J]. 远程教育杂志, (4):58-65.

[17]黄璐,裴新宁,朱莹希(2017). MOOCs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5):78-86.

[18]江丰光,田浩,李心怡等(2017). 创客教育教师接受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103-111.

[19]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等(2017). 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满意度研究:发展、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向[J]. 现代远距离教育, (3):34-43.

[20]李宝,张东红(2017). 教育大数据下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框架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 (9):62-69,80.

[21]李宝敏,祝智庭(2017). 从关注结果的“学会”,走向关注过程的“会学”——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力测评与发展对策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4):92-100.

[22]李爽(2009). 远程教育研究领域分类的初步探索[J]. 中国远程教育, (3):29-35.

[23]李彤彤,武法提(2017). 在线学习者效能的结构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9):49-56.

[24]李小平,陈建珍,赵丰年等(2017). AR/VR学习情境设计问题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8):12-17.

[25]李勇,宋亮,徐世东等(2017). 全景技术在新型课程视频录制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 (6):122-126.

[26]刘三女牙,石月凤,刘智等(2017). 网络环境下群体互动学习分析的应用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 (2):5-12.

[27]刘述,孙治国,王迎(2017).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人口学特征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6):30-38,80.

[28]刘艳春,张庆普,李占奎(2017). 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在线深度互动影响因素[J]. 开放教育研究, (5):64-73.

[29]马志强,苏珊,张彤彤(2017). 基于学习投入理论的网络学习行为模型研究——以“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1):74-80.

[30]邱伟华(2017). 高等教育慕课的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4):39-49.

[31]任军(2017).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4):74-78.

[32]石磊,程罡,李超等(2017). 大规模私有型在线课程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學网络课程学习为例[J]. 中国远程教育, (4):23-32,80.

[33]孙洁,姜强,赵蔚等(2017). 大数据背景下在线视频点击流行为可视化分析与思考——以香港科技大学VisMOOC项目为例[J]. 现代远距离教育, (4):51-62.

[34]孙田琳子,张舒予,沈书生(2017). SOHO式学习:“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新形态[J]. 中国电化教育, (2):13-19.

[35]孙治国,赵铁成,孙丽青等(2017).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学习动机调查[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85-92.

[36]唐翠兰,范福兰(2017). 基于自带设备的高校“4S”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 (12):38-43.

[37]王怀波,李冀红,杨现民(2017). 高校混合式教学中深浅层学习者行为差异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12):44-50.

[38]王萍,陈章进,陶媛(2017). 智能虚拟助手的教育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8):18-24.

[39]王胜清,冯雪松(2017).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混合式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11):71-77.

[40]王帅国(2017). 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 现代教育技术, (5):26-32.

[41]文书锋,孙道金(2017). 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 (9):39-46.

[42]吴祥恩,陈晓慧(2017). 混合学习视角下在线临场感教学模型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8):66-73.

[43]吴永和,刘晓丹,仲娇娇等(2017). 创客教育课程设计与应用——以华东师范大学2015级研究生创新课程为例[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88-94.

[44]武丽志,陈庆礼,李风鸾等(2011). 聚焦中国成人教育领域近十年之研究问题——基于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23-30,54.

[45]徐光,刘鲁川(2017). 慕课学习者的归因、动机与持续使用意图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3):68-74.

[46]徐振国,张冠文,石林等(2017). 下一代学习管理系统:内涵、核心要素及其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10):62-67,81.

[47]杨现民,李新,吴焕庆等(2017).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34-45.

[48]曾文婕,郭佳佳,黄甫全(2017). 培育全民的创造力与责任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教育战略(2014-2021)》价值取向解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20-27,36.

[49]张思(2017).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空间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 (7):26-33,47,80.

[50]张伟远(1999). 中、英、美三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论文的比较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Z1):59-62,94-95.

[51]赵德芳,朱梦梦,杨娟(2017). 可演化的个人知识图建构及认知评估模型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95-103.

[52]赵慧臣,马悦,陆晓婷等(2017). STEM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内容及启示——以美国圣地亚哥郡为例[J]. 开放教育研究, (3):50-61.

[53]赵可云,王海燕,杨现民(2017). 翻转课堂在全日制教育专硕培养中的应用实践——教育专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J]. 现代远距离教育, (5):44-49.

[54]衷克定,岳超群(2017). 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者主体意识发展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6):48-56.

[55]周效章(2017). “在线教育平台+学习中心”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沪江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 (10):33-40.

[56]朱祖林,郭允建,朱晨灿等(2014).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度进展报告[J]. 远程教育杂志, (3):3-12.

[57]Zawacki-Richter, O. (2009). Research Areas in Distance Education: A Delphi Stud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10(3):1-17.

收稿日期 2018-03-09 责任编辑 刘选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未来趋势研究热点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