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2018-05-14吴继峰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理特性冬季饲养管理

吴继峰

摘  要:冬季气温下降,会给仔猪的健康生长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应该结合其生理特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结合多种综合预防措施,以达到减少应激、优化整群、抗病促长的目的,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冬季;仔猪;生理特性;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5.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2-0037-03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天气寒冷,部分地区气温可降至-10 ℃,昼夜温差大,给猪的健康生长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仔猪由于其生理特性,对外界适应性差、自身抵抗力弱,进入冬季后,猪场仔猪经常出现腹泻、呼吸道疾病,死亡率升高,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应根据冬季天气特点,结合仔猪的生理特性,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成活率和断奶重,以利于育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

1  仔猪的生理特性

1.1 免疫力低

初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这是因为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较大,不能通过血液从母体转移到胎儿,因此仔猪的抗病力弱,不利的环境会造成多种不利的应激性反应,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仔猪消化道吸收,但分娩后24 h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会急剧下降。10日龄以后仔猪自身开始产生抗体,但水平很低,直到35~45日龄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1.2 体温调节能力差

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还未健全,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对体温进行有效的调节;仔猪体内能源贮备有限,血糖含量极低,自身产热不足,不能抵御寒冷;仔猪皮下脂肪很少,保温隔热能力差,很难适应环境温度的较大变化。当环境温度较低或变化较大时,仔猪将体温调节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会较长,当环境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仔猪无法进行调节来适应,最终会出现冻僵甚至冻死的现象。

1.3 消化功能不完善

初生仔猪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都非常小,出生时仔猪的胃仅4 g~8 g,只能容纳25 g ~50 g的母乳,随着生长逐渐增大。仔猪消化器官的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反射性胃液分泌在5日龄左右才能形成,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胃蛋白酶,蛋白质的消化主要依靠小肠中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随着生长功能才逐渐完善,但远远达不到成熟水平,因此,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在饲养方面稍不注意容易造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1.4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

仔猪的生长发育很快,物质代谢机能旺盛,尤其是出生后第一个月,仔猪的体重会比出生时增加5~6倍。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发育所需的营养,因此需要给仔猪提供优质的营养全面的饲料,否则会抑制其生长发育,这也是仔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非常敏感的原因。

1.5 肢体协调能力差

仔豬出生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会造成肢体协调能力差,加之体弱,不能灵活地支配身体,这会造成哺乳期发生母猪压死、踩死仔猪的现象,这也是仔猪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2.1 仔猪舍的维修和准备

入冬前应对仔猪舍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包括圈舍、墙壁、顶棚等,防止冷风透过缝隙进入圈舍。开放式猪舍应搭建保温棚,对窗户和多余的通风口进行封盖,门上悬挂棉帘,以防贼风侵袭。此外,猪舍还要准备保温灯、保温箱、保温板等保温设备,使用之前需检查这些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数量是否充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猪舍安装空调或热风机,保温效果很好,但成本较高。供水管要做好防冻保护,防止冰冻和水管破裂。

2.2 保温

猪属于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处于适宜范围内,其能够通过自身的物理调节来维持正常体温。但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皮下脂肪少,体热散失比较严重,因此在冬季更要加强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初生仔猪应尽快放入保温箱,温度保持在32 ℃~34 ℃,以后每周降低2 ℃,直至26 ℃左右。冬季做好仔猪舍的保温工作有多种措施,通常采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箱、保温板及加厚垫草等方法。红外线保温灯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保温效果好被猪场广泛使用。使用方法只需将红外线保温灯悬挂在仔猪舍,根据仔猪所需温度随时调整灯的悬挂高度即可,各种猪场均可使用。保温板安全省电,调温灵活且恒温,适用于大型养猪场。加厚垫草是传统的保温方式,由于经济、方便简单,多用于家庭和小散户养殖,使用时应注意勤换垫草,保持干燥。

2.3 接产和防压工作

确定妊娠母猪的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分娩舍,进入之前对圈舍进行清扫和消毒,准备好各种接产物品。仔猪出生后,迅速把仔猪全身擦干净,以免体热过度散失,然后放入保温箱内,1.5 h后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吮乳。

母猪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会出现行动迟缓、脾气暴躁等现象,加之初生仔猪力弱、肢体行动不灵活,很容易发生母猪踩死、压死仔猪的现象。母猪分娩后一周要做好防压工作,可以在圈内设置护仔栏,此外安排专人日夜看护。听到仔猪叫声异常,应及时查看,如果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应拍打其耳根让其站起,救出仔猪。

2.4 吃好初乳和寄养

初生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仔猪可以从母猪初乳中获取母源抗体从而获得自身免疫力。母猪分娩后24 h内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但之后含量会迅速下降,因此要确保仔猪及时吃好初乳,增强免疫力。同窝中一些仔猪因体弱争抢不到乳头,可人工帮助仔猪固定乳头,原则是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三对泌乳量大的乳头,强壮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这样可以提高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和成活率。

如果母猪的泌乳量小或仔猪过多,或母猪分娩后死亡都需要对仔猪进行寄养。寄养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寄养母猪要选择产仔间隔不超过3 d的母猪,而且母猪要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乳性能强。寄养前,要用母猪尿液等使仔猪和养母猪具有相同的气味,这样母猪才不会攻击或拒绝寄养仔猪。

2.5 补料和饮水

补料可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增强体质,让仔猪早早适应饲料,提高仔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和胃黏膜的形成,在断奶时不至于应激较大。仔猪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饲料配制要营养全面、适口性强。补料时间在7日龄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断奶后仔猪可完全采食饲料。如果补料时间过晚,仔猪在短时间内会较难适应饲料,而且饲料也无法满足仔猪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最终会抑制其生长。

饮水是仔猪健康生长的基本条件,但饮水温度常常被养殖者忽视。不适宜的饮水温度会造成仔猪饮水不足,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尤其在冬季,由于气温偏低,猪场的饮水系统如果暴露在室外,会造成饮水的温度也偏低,仔猪饮用后冰冷的水后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张智等研究表明,25 ℃的饮水相比13 ℃和30 ℃的饮水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日饮水量、饮水行为比例等,同时能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断奶仔猪的发病率和腹泻率也有明显下降。在冬季,规模化猪场可以给仔猪安装自动加热保温的恒温饮水装置。如果条件有限,可以人工对饮水进行预加热。

2.6 适时断奶

早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猪场应根据仔猪的不同用途及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猪场的断奶时间,一般为3~5周龄。断奶时仔猪会经历生理、營养和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会对仔猪的健康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生产中可遵循“三不变”原则,即环境不变,仔猪留在原圈饲养,将母猪调到其他圈舍;饲料不变,断奶前后饲喂相同的饲料;饲喂方式不变,断奶后饲喂的次数和方式与断奶前相同。

2.7 消毒和防疫

仔猪的抗病力弱,消化机能发育不全,在冬季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仔猪发生腹泻等疾病的概率很高,在管理中一定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时清粪,定期消毒,保持干燥。冬季,养殖者在做好保温工作时往往会忽视猪舍的通风,导致仔猪发生呼吸道疾病或一些慢性疾病。可选择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适当通风,避免穿堂风、贼风。

防重于治,做好仔猪的防疫工作,在冬季尤其注意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根据猪场所在地区的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腹泻疫苗进行接种免疫。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植生素等饲料添加剂进行预防保健。一旦仔猪出现腹泻,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以免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30日龄左右对仔猪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

3  小结

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要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结合仔猪的生理特性,在常规的饲养管理措施下还要采取加强防寒保温、增强仔猪体质等措施,确保仔猪在冬季健康生长,为之后的育肥期做好充分准备,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生理特性冬季饲养管理
超声波处理对羽扇豆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品种番茄幼苗在弱光条件下对亚适温的适应性研究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简述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