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伪狂犬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5-14沈强兵张柳柳桑乃元陆淑华
沈强兵 张柳柳 桑乃元 陆淑华
摘 要:2015年春,江苏省如东县某猪场新进保育猪发生以腹泻、咳嗽、跛行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亡率较高。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诊断为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而后立即进行猪PR的紧急免疫,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最终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12-0021-02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是以動物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猪是感染后唯一可以存活的物种,因此,猪是该病毒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该病常引起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以及新生仔猪大批死亡[1]。感染PRV的猪抗病力下降,极易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尤其是副猪嗜血杆菌病,对养殖业危害极大,是当前我国猪场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瑟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疾病[2]。该菌寄生在健康猪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传播,也可以经消化道等其他途径传播。主要影响2~4周龄的猪,感染高峰为4~6周龄[3],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规模化猪场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临床上一例猪PR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饲养和免疫情况
我县某中小规模养殖户,连续3 d从本地苗猪市场购进苗猪600头,购回10 d后进行阉割,同时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免疫,未进行PR免疫。饲喂全价颗粒料,为防止应激,购回5 d和阉割前后3 d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和电解多维。
2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阉割和免疫3 d后,猪场开始发病,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发热 (40.5 ℃~42 ℃)、腹泻、呕吐,有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鼻有分泌物,并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出现关节肿胀、跛行、步态不稳。有些仔猪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开始为震颤、共济失调,后期倒地四肢划动,出现角弓反张。全群用黄芪多糖饮水,严重的注射阿莫西林和黄芪多糖,但用药效果不明显,发病一个星期后死亡数开始增多,共死亡102头。养户认为这种情况是由免疫应激引起的,与村级防疫员产生纠纷,上报到我中心,我中心立即派出专家组前去诊治,通过剖检以及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共死亡268头,死亡率达到44.7%,养户损失惨重。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4头,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点;脾脏表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点;肾脏表面有出血点,个别猪可见灰白色坏死点;肺肿大,有炎症以及出血点;严重的出现心包炎和胸膜炎,心包内充满大量豆腐渣样干酪物;胸腔和腹腔大量积液,呈淡黄色透明状或灰白色浑浊状,内含中等量的纤维素渗出物;肝和脾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坏死点脑膜充血,脑水肿,脑脊液增多。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怀疑为猪PR并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随机采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4 采样送检与确诊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肺脏、淋巴结、脑组织、扁桃体、心包液、关节液以及康复猪血清等样品,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 细菌培养鉴定(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实验室检测)
通过细菌培养,生成菌落,检测微生物的蛋白质指纹谱图,通过软件对这些指纹谱图进行处理并和数据库中各种已知微生物的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匹配,从而完成对微生物的鉴定。
● 分子生物学诊断(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实验室检测)
猪P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为阳性。
● 血清学诊断(本中心实验室完成)
利用法国IDVET公司的猪伪狂犬野毒抗体gE检测试剂盒,参照说明书步骤,对所采集的10份康复猪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E野毒抗体,阳性率达到90%(9/10)。将基因缺失疫苗注射给动物后,不会产生针对缺失基因编码蛋白(gE)的抗体,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到gE抗体阳性率为90%,表明生猪已感染了PRV野毒。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猪PR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混合感染。
5 防治
对未感染的猪群通过滴鼻法紧急接种PRV gE基因缺失疫苗,剂量为每2头猪一份。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包被的恩诺沙星、圆蓝混感康(抗病毒的复方中药制剂),连用7 d。为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葡萄糖,连用7 d。对病情严重的猪用头孢噻呋、恩诺沙星、清开灵注射液分点注射,连用3 d。加强消毒,猪圈和工具用百毒杀进行消毒,频率为隔天消毒一次。用药5 d后,猪群精神逐渐好转,采食量增加,病情逐渐得到控制。
6 小结与讨论
(1) 该养殖场主要是购进苗猪进行育肥,这些苗猪一般为20~30日龄,日龄小,抗病力差。到养户家时还没有进行断奶,且断奶前没有通过补料训练,胃肠发育不完善,再加上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易诱发腹泻等疾病。养殖户购进一周后就进行了免疫和阉割,应激过大,易导致并发疾病甚至死亡。另外该场不能自繁自养,苗猪来源复杂,疾病发生的风险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疾病传入的风险,应提倡养户自繁自养。
(2) 该养殖场生猪死亡率达44.7%,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如下:一是生猪日龄小,加上断奶应激,抗病力差;二是发病时间长,呈混合感染,加重了死亡;三是生猪发病后,没有进行专业的诊断治疗,错过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良机,在病情发展到无法控制时,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数量大。因此,猪场发病要及早诊断,积极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极大地减少损失。
(3) PRV随着病猪、带毒猪、带毒鼠类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液排出,通过鼻与鼻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在易感猪中传播。野毒可潜伏于神经系统中,导致动物感染后终身带毒,在应激、抵抗力下降、自身抗体水平较低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导致猪发病。免疫预防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因此控制和消灭该病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PR疫苗的免疫接种。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定期检测。一旦发病,出现神经症状后,治疗效果往往不大,应及时进行淘汰处理。
(4)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在气候变化较大和猪抵抗力下降时容易继发感染,由于该菌血清型较多,疫苗免疫效果较差。因此预防本病除了平时加强药物预防保健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养密度、严格消毒、加强通风、减少有害气体和各种应激等。
参考文献:
[1]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Riising H J.Prevention of Glassers diseaset hrough immunity to Haemophilus parasuis [J].Zent ralbl Veterinarmed B,1981,28(8):630-638.
[3]B.E.斯劳特,S.D.阿莱尔,W.L.蒙加林,等.猪病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49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