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8-05-14刘秋廷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

刘秋廷

摘 要 贵州省贵阳市是全国蔬菜重点发展规划区域,近年来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迅迅,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蔬菜品质显著提升,综合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总产量產值逐年攀升。基于此,简要分析了贵阳市近年来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贵州省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7.073

1 贵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总产量与总产值逐年攀升

近年来,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逐年加大,总产量与总产值逐年攀升。据统计,2017年全市累计蔬菜种植面积11.7万公顷,实现总产量242万吨;累计食用菌种植规模9 410万棒,实现总产量5.3万吨(以上数据为农情数)。据统计,2017年蔬菜实现总产值

10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32%,为保障蔬菜市场有效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单个品种播面在

0.1万公顷以上的蔬菜有36种,播面10.6万公顷,占总播面的90.3%,产量209.9万吨,占总产量的90.1%。按周年上市和季节上市两个供给时段分,周年上市品种有18种,播面6.1万公顷,占总播面的52%,产量122.76万吨,占总产量的51%;季节上市品种有18种,播面4.6万公顷,占总播面的39%,产量97.6万吨,占总产量的40%。

1.2 基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近年来,贵阳市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加强和夯实蔬菜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在重点保供蔬菜基地建成生产设施大棚(温室)30万余平方米,露地喷灌333.3余公顷,分拣车间1万余平方米,冷库近2万立方米,管网到田333.3余公顷,机耕道20余千米,基地生产便道50余千米,沟渠40余千米等,覆盖蔬菜基地0.2万余公顷,基地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新阶段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7年底,贵阳市共引进培育蔬菜企业、合作社和大户190家,基地面积达0.6万公顷,占全市蔬菜基地面积的13.71%;指导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0.2万公顷,省级蔬菜高效示范园区7个,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蔬菜基地0.5万余公顷,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截至目前,贵阳市相对集中连片在20公顷以上的蔬菜种植基地有180余个,种植品种主要有萝卜、大白菜、莲花白、速生叶菜、番茄、辣椒、豇豆(棒豆)、大葱、香葱和折耳根等。产品销售品牌化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

1.3 标准体系日趋完善,蔬菜品质显著提升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蔬菜产品质量得到较好保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等“三品一标”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生产从注重产量向确保均衡供应和提质增效并重的方向加快转变。各地突出地方特色,规划引导,重点扶持,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于一体的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种植高效农业示范园和生产基地。随着贵阳市蔬菜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与之相配套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基地产品经国家农业部例行抽检,每年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2017年基地蔬菜自检合格率达99.97%,农业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截至2017年底,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4.7万余公顷,无公害蔬菜认证个数539个,绿色食品认证27个(有效期内3个),有机产品认证36个。

2 贵阳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良种种苗统供能力建设,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各区市县相关业务部门及企业要紧密建立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间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蔬菜新品种选育,加快培育出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蔬菜优良品种;依托全市蔬菜技术推广部门,推进市和主产区县(市)、重点乡镇三级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骨干技术人员和农村蔬菜专业人才培训计划,确保新品种、新技术及时到位。各区市县要依托技术推广系统和科研院所,加大技术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力度,大力推广蔬菜生态化栽培技术。

2.2 实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贵阳市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环境良好的优势,打开蔬菜产业向粤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通道,把蔬菜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1)加强标准和“三品一标”认证。贵阳市要抓好技术引进、试验和集成示范,修定蔬菜标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通过标准引领,推广集约化育苗、高效生产模式、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机械化耕种收等生态化、轻简化栽培技术;以规模化基地和园区为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区,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加强安全生产和监控,严格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依托相关农产品质检机构及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及时对基地进行抽检和上市检测。3)建立健全生产档案、产地准出、上市检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从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2.3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1)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拓展蔬菜产业的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和教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和旅游村寨,提升“周末菜园”品牌建设,挖掘整理农耕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3大产业相互融合和渗透,在拓展蔬菜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功能的同时,培育和催生贵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2)引进有实力的蔬菜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创新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蔬菜产业“三变”模式和建立与农户(低收入困难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和带动一批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社及农户通过发展蔬菜种植致富,创造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推行商品化处理与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蔬菜深加工是延伸蔬菜产业链、推动蔬菜商品化和提升蔬菜附加值的重要途径。1)加强蔬菜采后分级、包装、深加工等商品化处理以及配套冷链贮运设施的建设,逐步提升蔬菜由单一种植向商品化蔬菜转化水平,稳步提升蔬菜产品的质量。2)加强蔬菜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大力推广外观形状好、耐贮运、保存时间长的蔬菜鲜食品种和加工专用优良品种。3)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推动传统蔬菜种植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转化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
加快蔬菜产业提质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安达市蔬菜产业发展探析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阳高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京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黄冈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九台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十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