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对策

2014-03-13夏树应王永重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蔬菜产业十堰市发展对策

夏树应 王永重

摘 要:十堰市蔬菜产业在逆境中稳定发展,产品总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基地类型趋于优化,科技应用逐步深入,市场流通相对完善,龙头企业稳步壮大,同时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生产风险大、加工损耗大等挑战,且供求矛盾和价格波动长期存在。对十堰市蔬菜产业建设稳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剖析,系统性地提出了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即明确责任目标,完善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支撑,保增基地面积,完善服务网络,做强龙头企业,整合品牌资源,完善建管机制。

关键词:十堰市;蔬菜产业;现状;挑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4-0067-04

“菜篮子”工程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接农业农村农民,一头连接城市市场居民。对经济效益而言,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对社会效益而言,是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城镇供应的重点产业之一;对社会稳定而言,事关市民的一日三餐,是民生之本。抓好“菜篮子”工程就要紧盯“菜园子”建设。十堰市市委、市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和结构调整布局重点,近几年十堰蔬菜产业平稳发展,产品总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基地类型趋于优化,科技应用逐步深入,市场流通相对完善,龙头企业稳步壮大,在保供应、稳物价、增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十堰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及蔬菜产业发展经历了6个重要阶段,1969-1972年初始阶段,大量依赖外调;1973-1987年起步发展阶段,正常季节基本能够自给(1973年还实现了调出鲜菜52万kg,受到了原商业部表彰,并被列为全国35个大中城市蔬菜产销联系点之一);1988-1998年全面发展阶段,蔬菜基地、品种、总量、产值不断增长,城区供应基本得到保障;1999-2003年产业雏形形成阶段;2004-2008年产业基本稳定阶段;2009年至今为蔬菜产业大发展与蔬菜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阶段。

2 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2.1 产业现状

①蔬菜总量不断增加,品种结构较为丰富,产业效益更加明显 2012年全市蔬菜总量(不含马铃薯)比2000年总量(含马铃薯)增长48.6%,产值比2000年总产值(9.5亿元)增长300%,在农林牧渔业及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17.9%和31.2%,农村人口人均蔬菜纯收入1 021.6元,占全市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22.4%。常规种植品种稳定在45个以上,部分品种略有外销,如高山白菜、包菜、莲藕等。

②生产设施种类齐全,固定设施不断扩大,设施生产增效显著 我市蔬菜生产分4类,即固定设施(高标准温室类设施、一般性春秋设施)、简易竹木设施、地膜覆盖、露地生产。平均667 m2效益为高标准设施1.4万元、一般设施0.9万元、简易设施0.85万元、露地0.51万元。蔬菜种植效益一般是粮食的4倍左右,高标准设施配合实用技术的效益可高达8倍左右。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提高蔬菜产能和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

③科技水平有所提高,安全意识逐步加强,质量安全全面提升 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广泛开展多形式技术服务,加大“三新”(新品种、技术、材料)引进和推广,编印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手册》、《南水北调新建基地蔬菜生产技术手册》、《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等。全面推行蔬菜无公害和标准化认定、生产、宣传,使生产者、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全市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1.3万hm2,认证产品59个,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10项;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培训服务120余场次,培训菜农20 000余人次,检测蔬菜样本1万余份,杀虫灯、粘虫板、防虫网、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生物肥料、工厂化育苗等技术被逐步推广应用,从技术层面保障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

④市场分布逐渐优化,流通队伍不断壮大,流通渠道相对快捷 在加强基地建设、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的同时,稳步建设各类市场,培育壮大合作组织和产业经纪人,充分发挥合作社(中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市场开拓作用,为产品从地头到餐桌创造相对快捷的流通渠道。全市现有各类较大贸易市场68个,占地面积19.2 hm2,年交易能力达59.78万t;各类小型集散贸易市场85个,其中产地市场13个;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83家,年流通能力在10万t左右; 6个可用于蔬菜冷贮的冷鲜库,总容量3 960 t。

⑤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能力加强 目前,全市有蔬菜龙头企业23家,其中,市级以上蔬菜加工龙头企业13家,资产过亿元企业3家(十堰市渝川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统香食品有限公司、房县聚达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蔬菜17万t,总产值11.682 4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相对稳固的原料生产基地2 466.7 hm2,带动农户5万余户。

⑥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园区建设渐显雏形,适度规模优势明显 随着城市拓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蓄水,原有熟化基地快速减少,为稳定生产和供应,借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建蔬菜基地项目,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全市3 a新建蔬菜基地3 333 hm2,流转土地233.3hm2以上,建设各类园区14个,适度规模既提高了抗御风险的能力和蔬菜产品质量,又保障了农户经济收益。

2.2 产业面临的挑战

①蔬菜自给不足、高价位运行的挑战 一是蔬菜产品具有集中上市、不耐贮运、鲜嫩供应等特性,受生产成本、生产风险、交易成本及蔬菜产品城乡倒流、加工损耗等影响,有效供应市场的鲜菜数量有限。二是蔬菜总量受季节、品种、灾害和大流通影响,存在产品短缺与过量的供求矛盾和价格波动大的现象。三是蔬菜批发市场唯一性形成的垄断性、农贸零售市场缺失公益性形成的商业性,是蔬菜价格奇高的强力推手。全市地产鲜菜有效自给率为20%~38%,十堰城区地产鲜菜有效自给率为25%~72%(除5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下旬至11月常规性蔬菜上市期),且蔬菜价格处于高位运行。

②南水北调淹没和一城两带、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征占用熟化基地的挑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将淹没1 166.7 hm2熟化基地,一城两带、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已征用666.7 hm2;同时大批蔬菜生产技术熟练的种菜能手随移民外迁,郊区菜农失地转业,新建蔬菜基地熟化需3~5 a,实用科技普及推广难度大,科技增效效果弱。

3 存在的问题

3.1 责任监管体系不健全

一是“菜篮子”产业没有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蔬菜产业发展还没上升到政府工作的重要办事日程;二是机构体制不顺,各县市区均有蔬菜机构,多为挂靠,且大部分专业基地乡镇没有技术人员;三是责任体系不健全,规划落实难,建设管理难。

3.2 产业载体承载力脆弱

蔬菜产业需要生产、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五大载体“一条龙”支撑。一是生产载体。基地被不断蚕食萎缩,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抗御风险能力较弱。二是流通载体。专业合作社吸引指挥作用有限、市场体系不全、冷贮设施缺乏,产品外出不畅。三是加工载体。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小农意识浓厚、品牌开发不够,辐射带动有限。四是服务载体。服务机构弱化、服务人员缺乏、技术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基层支撑。五是项目载体。蔬菜项目难立、项目捆绑整合有限,产业推进缺乏合力。

3.3 政策支持不够

一是缺乏蔬菜生产硬性补贴政策;二是新菜地开发基金征收使用政策未执行到位;三是地方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对蔬菜产业支持“块头小”,建设大基地难。

4 发展对策

4.1 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措施

一是强化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党委政府的“头号”工程,大员上阵,强势推进,更好地解决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责任考核,各级政府必须把蔬菜产业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农业农村及民生第一支柱产业,细化目标责任,强化督办考核,实施“一票否决”,奖优扶强,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和推动蔬菜产业的积极性。

4.2 完善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建设以南三县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带,以专业村为起点适度集中连片,打造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保障本地供应,对接京津地区7~9月供应;建设以北三县为主的加工蔬菜带,以露地加工型耐贮运品种为主,实现加工增值和农超对接。建设十堰城区周边县市区临近乡镇为主的城市蔬菜供应万亩设施基地。依托现有加工资源,建设10个具有强力带动作用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二是实施梯级基地建设。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市县城区为主的城市常年性蔬菜基地、市县毗邻乡镇0.5 h运距的重点商品基地和1 h运距为主的季节性渡淡蔬菜基地,提高全市蔬菜生产供应的保障能力。三是实施储备调控工程。建设3~5个10万t冷贮仓库,采取旺贮淡供措施,调控稳定产销,保护多方利益。

4.3 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投入机制

一是建立蔬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蔬菜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吸引外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蔬菜产业。二是建立新菜地开发基金。落实《湖北省蔬菜基地建设保护办法》和鄂政发[1996]7号文件规定,依法征管新菜地开发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新菜地开发和蔬菜科技开发及市场建设。三是用活其他项目和资金。跟踪现有的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南水北调对口协助项目,争取高山蔬菜、设施蔬菜、技术推广等项目;招商引资,银行信贷对企业、流通的支持资金。

4.4 改善基地设施,保增基地面积

一是高标准实施专业基地水、电、路、地、环境的综合建设与治理,提升基地综合配套功能,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产业固本活源。二是大力推进蔬菜专业村建设,以专业村为点辐射带动专业乡镇,形成区域布局、分类生产、点面融合。三是加大规模经营典型事例宣传和政策扶持奖励,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带动更多生产、流通主体和资本进入蔬菜领域。同时,采取措施,鼓励较高学历青年从事蔬菜活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大基地建设储备新型农民。

4.5 完善科技体系,构建服务网络

一是建设市级蔬菜科技服务中心。整合科研、良繁、检测资源,组建专家服务团,指导、服务全市蔬菜产业。二是完善县市区蔬菜生产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协调县市区蔬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三是加大内引外联、请进走出力度。扩大外部先进技术、经验的学习、交流,提高管理、技术人员能力。四是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提升驻村及农民技术人员力量,延伸部门技术力量,实现专业基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五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蔬菜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发布系统。

4.6 做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对现有地方企业实施优势重组,培育本土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和科技型龙头企业。二是探索推广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与菜农分享企业加工利润,激发菜农积极性,进而形成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

4.7 完善市场布局,配强中间环节

一是完善产地市场。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争千亩连片基地必有产地市场,蔬菜专业乡镇建设产品集散市场。二是建设培育大型蔬菜贸易市场,破除市场垄断。三是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实施专业合作社覆盖专业村,专业乡镇有参与蔬菜产加销、调运贮、产学研各链条、各环节连接与协调能力的蔬菜合作组织。四是培育壮大蔬菜运销经纪人队伍。采取奖励扶持措施,逐步提高规范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五是配置城市小区市场。依据《城乡规划法》、《十堰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办法》、《十堰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会商会审制度》规定,在各新建、在建及报建楼盘小区配置规划蔬菜市场,规划配置面积每6户不少于6 m2。

4.8 整合资源品牌,建设蔬菜园区

一是加大蔬菜标准化建设。实施重点蔬菜基地、重点季节、重点品种检测全覆盖。二是加强蔬菜品牌营销。加大对好香口、回家牌、安沟香芹等现有品牌的支持与宣传,整合全市蔬菜品牌,用3~5 a时间打造十堰地区统一的蔬菜品牌,争取进入“中国名牌”行列。三是探索品牌蔬菜外延产业。引导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充分挖掘品牌资源,拓展品牌价值,发展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外延产品。四是加大蔬菜观光园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使创业回归资本、社会企业资本进入蔬菜园区,发展都市农业和蔬菜观光旅游等外延项目,打造蔬菜旅游观光精品乡镇园区。

4.9 完善基地建管机制

一是完善全市蔬菜基地普查登记,争取设立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完善土地向大户、农场及公司流转机制,探索建立超市、企业、市场与乡镇(村)、合作组织联建基地,合作组织、农场、公司与企、超、校、社(区)建立直供机制,实施规模基地稳定奖励。

猜你喜欢

蔬菜产业十堰市发展对策
“先劝后罚”,该赞!
A Very Scary Trip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
绿色营销是发展蔬菜产业的根本出路
Natural Environment in My Hometown
My Favorite Hobbies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