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因素分析

2018-05-14吴柏钧牟琪

关键词:寡头实质性利润率

吴柏钧 牟琪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各种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出台,很多受惠企业的非发明专利申请大幅度增加,但发明专利等实质性技术创新成果却没有显著提高,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差强人意。本文基于古诺模型构建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模型,并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描述了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动态竞争博弈过程,以期找到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原因。通过模拟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率先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与跟风创新的企业往往最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这严重影响到企业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更新的积极性;(2)即使企业创新成功,随着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的提高,市场趋于垄断,大部分创新成功的企业依然面临较高的破产风险;(3)相较于初始利润率较高的市场,初始利润率较低的市场中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行为更容易促使市场趋于垄断,因此后者市场中的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积极性更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 市场竞争 蒙特卡洛仿真模拟

[中图分类号]F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8)01-0059-11

一、 引言

已有的实践和研究文献证明,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微观主体,其创新发明和技术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因此,政府推出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补贴和产业政策,以达到推动企业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但是近几年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很多企业利用优惠政策,通过非发明专利申請等所谓的技术创新,如对产品外观或用途进行低技术水平改良的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以获得政府补贴,能为企业带来实质竞争优势的产品发明专利申请并没有显著提高。①②实际上企业更多的是进行一种策略性创新,而非实质性技术创新。?譹?訛

一般而言,高质量的创新行为能为企业带来技术进步和竞争优势。?譺?訛对于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部分学者采用企业专利申请来衡量。据统计,我国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创新投入产出和发展活力均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其中,在创新投入方面,201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人员和经费投入强度分别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出2.35%和0.57%,到2014年前者的R&D人员和经费投入强度比后者分别高出4.3%和0.84%;在创新产出方面,201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出9.39%,到2014年前者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比后者高出13.59%,且在五年间,专利密集型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高达48.1%。此外,在过去几年间,较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专利密集型产业拥有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201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利润率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分别高出1.9%和0.15%,到2014年前者的总资产贡献率和利润率比后者分别高出1.1%和1.12%。鉴于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或提高利润率促使企业技术进步并获得竞争优势,所以,笔者将发明专利称之为企业实质性的技术创新,而那些非发明性的创新活动称之为表象性创新。

对于企业缺少实质性的技术创新投入或热衷于非发明性专利的投入申请的原因,现有研究大多归咎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等非市场因素,鲜有从市场竞争演化角度分析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因素,这使我们难以探究清楚一定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内在的创新动力及其作用机理。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博弈模型,以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方法,研究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原因,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文献述评

关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状态,特别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现有的文献一般从产业政策的不完善性和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两方面加以分析。

产业政策方面,因为创新成果存在溢出效应,企业创新不可避免会面临“搭便车”行为或市场失灵,所以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和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譻?訛但是政府的税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是否纠正了这种溢出效应,从而保证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很多学者经过研究后给出的结论是否定的,甚至有学者认为不完善的产业政策对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Marcus and Howard研究了日本、韩国的产业政策,认为政府有选择性的R&D补贴对产业创新和生产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譼?訛Bennis对我国台湾新竹科技园进行案例分析,认为政策虽然对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依然有很多既定目标没有实现,且由此而产生了很多被以往研究所忽视的负面和消极影响;?譽?訛安同良等研究表明,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且在用于原始创新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格过于低廉情况下,政府所提供的R&D补贴对企业的创新将产生反向激励作用。?譾?訛也有学者认为政府的产业政策扭曲了企业创新动机,政府推出的财税补贴等成为了企业寻租的对象,?譿?訛促使企业为了“寻补贴”而进行策略性创新,而非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余明桂等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民营企业通过寻租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补贴,而因此获得的财政补贴却与企业效率,包括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譹?訛黎文靖等通过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政府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财税手段促使企业为获得政府补贴进行策略性创新而非高质量创新活动的结论。?譺?訛关于企业自身创新动力方面,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创新研发的高投入、创新成果的外溢性以及创新资金人才的短缺等均会降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张小蒂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在技术创新项目需要高投入以及创新成果会产生“外溢”的情况下,很多相关企业会选择等待接受其他创新企业的“技术外溢”策略;?譻?訛潘建成对我国40个城市进行了企业创新专项调查,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筹资困难和技术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企业创新,且企业创新资金大部分用于完善现有产品和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相对不足。?譼?訛

从市场竞争方面研究企业创新的文献大多基于市场结构视角进行分析,包括横向和纵向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而基于市场内生性视角分析企业创新的研究较少。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之后,许多学者对横向市场结构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Arrow通过构建不同市场结构下激励创新的模型,研究得出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创新激励大于垄断市场条件下创新激励的结论。?譽?訛而Kamien and Schwartz则采用创新决策论模型研究得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根本不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譾?訛王子君、張伟也对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寡头垄断对于激励创新行为更为合适。?譿?訛 Chen and Schwartz则对产品创新进行研究,得出了市场竞争程度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由产品的差异化性质、技术创新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进入壁垒所决定的结论。?讀?訛随着“加尔布雷斯假说”的提出以及部分行业下游买方市场力量的增强,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纵向市场结构中下游买方市场势力对上游企业创新的影响。Peters以德国汽车行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买方市场集中度对上游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供应商市场集中度较低时,上游企业的创新强度会随着下游买方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而下降,但当上游供应商市场集中度较高时,上游企业的创新强度可能会增加。?讁?訛Inderst and Wey分析了在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上下游市场结构和技术选择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下游企业可以战略性地选择特定的市场结构来影响上游企业的技术选择,即当下游企业合并,买方势力增强时,会激励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輥?輮?訛Caprice and Rey通过对市场下游买方联合谈判所导致的买方势力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下游买方联合会增强其势力,且买方联合势力的扩大会促进其上游企业增加对创新的投资,但买方势力过大会对上游企业创新投资起到抑制作用。?輥?輯?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以往相关研究侧重于产业政策的影响和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等方面,研究的视角偏向于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资源,但何以这种政策性环境导致特定的市场结构,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机理缺少研究;在既有的市场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也研究阙如。此外,现有的理论和经验实证研究由于变量和样本选择的不一致性,导致研究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试图在古诺模型基础上引入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和行动误差两个因素,构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博弈模型,以呈现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演化过程和结果,进而分析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因素,由此在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拓展企业创新的研究工作。

三、 假设和模型

依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2家企业,市场需求函数为P=a-Q。两家企业都没有固定成本,边际成本都是c,每一轮博弈企业都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最后达成市场均衡,且均衡时每家企业的产量都是(a-c)/3。推广到N家企业时,市场均衡条件下每家企业的产量为(a-c)/(N+1)。

通常情况下,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售价,最终为企业带来技术进步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这种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将引发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当实质性技术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引发技术革命,导致市场结构分化。因此,本文在古诺模型中采用成本降低值来体现和测量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和程度,成本降低值越大说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越小,创新程度越高,随着创新难度的提高,创新程度会越来越低,即成本降低值会越来越低。同时,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行为是存在先后顺序的,本文假设10个企业依次采取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来模拟企业采取创新行为的顺序对其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影响。此外,古诺模型中假设企业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但现实中企业的决策会存在人为的行动误差,使得企业通常无法严格按照利润最大化产量来进行生产决策,因此,笔者在古诺模型的企业产量模型中加入随机误差项来反映企业的行动误差。具体的假设和模型构建如下所示:

首先,假设市场上有N个企业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企业没有固定成本,企业进入市场的初始边际成本都是C0,那么企业此时的初始利润率均为(P-C0)/P。

基于以上所构建模型,本文采用MATLAB编程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计算模型中的变量主要包括成本和产量等,并统计每次模拟计算的结果,得出企业在市场中的存活情况,以反映市场中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动态竞争博弈过程,进而分析企业缺乏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因素。

随着市场中企业创新难度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压缩,市场会自发形成一种淘汰机制,可以设置每次仿真模拟为2000步,随着模拟步数的增加,有些企业的产量会变为0或接近于0,说明这些企业已经退出市场,通过统计市场中存活企业数量的概率便可以反映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竞争博弈结果,例如,如果市场中两个企业存活概率为99%,说明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使市场结构更趋于双寡头垄断竞争,大部分企业被淘汰。且由于存在随机数?着it,为了得出稳定的结果分布,共进行了100000次模拟,并统计每次模拟的企业存活数量的概率分布来反映和分析市场结构的演化情况。

四、 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所给出的假设和模型,设置蒙特卡洛模拟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中的参数解释如下所示:

(1) N表示市场中企业数量,设为10。一方面,过多的企业进入模型将增加模型的复杂度,10个企业足以描述市场竞争的过程;另一方面,十进制为人们所熟悉,便利统计最终的结果。比如,最终存活2个企业,可以直观地认识到企业的存活率为20%,并定义这种市场结构为双寡头市场。

(3) ?着it为企业偏离市场均衡时最佳产量的误差率,假设其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着it~N(0,1),?着it由MATLAB软件随机生成,由于误差率的存在,使得每次模拟的结果都存在差异。因此,进行100000次模拟,从而得到较稳定的模拟结果。

(4) C0为企业刚进入市场的初始边际成本,是体现初始利润率的参数。根据企业进入市场的初始边际成本,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初始利润率,即初始利润率PR=(P-C0)/P。由于每一轮博弈企业的市场价格都是相同的,因此C0越高,则企业初始利润率越低;C0越低,企业的初始利润率越高。比如两个初始成本分别为90和50的市场,它们的初始利润率分别为:

初始利润率的不同,意味着完全不同的市场。设置7个初始边际成本值,分别为90、80、70、60、50、40和30,通过调整初始边际成本取值,來观察不同初始利润率的市场中,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竞争过程和结果。

(5) thresholdk代表企业利润阈值,其中k=1,2,3,4。设置1000、10000、100000和1000000四个企业利润阈值,当企业利润累积达到阈值后,实质性技术创新才能产生成本下降的效应,阈值是逐级上升的,体现实质性技术创新的难度逐级提高,往往一个市场初期的技术升级空间比较大,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质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难,同时其降低成本的效应也逐渐变得较难实现。

(6) ?驻Ck表示成本下降值,其中k=1,2,3,4。设置的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减少值?驻Ck分别为10、5、3和2。?驻Ck的取值是递减的,一方面体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实质性技术创新的难度是递增的,从而导致创新程度和效应都是递减的,即实质性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值逐级变小;另一方面也体现实质性技术创新程度的大小,当实质性技术创新程度较高时所产生的效应会更加明显,即会带来较大幅度的成本降低。此外,由于实质性技术创新具有延后效应,因此假设只有在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后的利润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效用才能得到体现,即?驻Ck与企业利润阈值thresholdk有关。?驻Ck与thresholdk的关系表达式为:

其中,?鄯it为企业i第t期的累积利润,Cit为企业i第t期的边际成本,C0为企业初始边际成本,且k=1,2,3,4。

(7) qi0表示市场中企业i的初始产量。前文假设市场中所有企业的初始产量均为1。一方面,便于直观认识企业初始利润率(亦或初始成本率),具体解释同(2);另一方面,由于所模拟的结果最终是稳定收敛的,所以初始产量的取值并不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根据所构建模型和参数设置,进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可以依次给出无实质性技术创新的模拟结果、实质性技术创新顺序的影响模拟结果、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的影响模拟结果和初始利润率的影响模拟结果。首先,无实质性技术创新仿真模拟结果,可以描述不存在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时,市场竞争的演化情况,从而证明是实质性技术创新导致市场竞争产生分化;其次,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顺序的影响模拟结果能够体现企业在市场中采取具有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的顺序对其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影响,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率先进行发明创造或跟风模仿创新对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再次,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以纵向反映随着市场、技术的成熟和创新难度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存活状况及其对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影响;最后,初始利润率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以横向比较和反映不同行业中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积极性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并进一步细化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影响的模拟结论。

(一) 无实质性技术创新情况下的企业市场竞争格局

首先对不存在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情况下的市场竞争情境进行仿真模拟。基于实质性技术创新导致成本降低的内在关系,假设所有企业生产同质产品,那么企业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成本或价格的降低,因此,在模拟中将成本降低值?驻Ck的取值由[10,5,3,2]改为[0,0,0,0],来检验如果不存在实质性技术创新时市场的竞争情况。这种市场竞争的情况以市场中10个企业的存活数量概率加以体现。模拟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初始边际成本C0不同,即初始利润率不同的市场中,10个企业存活的概率均为100%,说明如果市场中的企业均不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那么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退出市场,市场竞争情况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可以看出企业倘若不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忽略其他的影响因素,市场竞争呈现固化状态。同时,进一步的模拟结果将表明(如表4所示),在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时,即当?驻Ck的取值变为[10,5,3,2]时,确实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变动状态。

(二) 实质性技术创新顺序对企业市场竞争结果的影响

假设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会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产生变化,首先论证企业采取创新生产的顺序对市场竞争结果的影响。本文通过设定在每轮博弈中10个企业依次进行创新性生产来反映企业采取实质性技术创新的顺序,从而分析企业创新生产的顺序对其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影响。由于不同初始利润率情况下的模拟结果大致相同,本文在此仅给出初始边际成本为90,即初始利润率为10%的10个企业各自存活率,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企业2、企业3、企业4、企业5和企业6存活的可能性最大,存活概率分别为18.43%、14.04%、13.31%、11.58%和9.98%。其余企业存活率均远低于10%,且企业1、企业9和企业10存活概率最低,存活概率分别为4.72%、5.79%和6.72%。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先行采取创新生产的企业,在市场博弈中没有占尽先机,反而成为最有可能被淘汰的对象,较晚采取创新生产的企业也处于不利地位。第二顺位采取创新生产的企业及中间采取创新生产的企业在市场中存活的概率较高,尤其是第二个企业,其存活率是最高的。

由此可见,企业率先进行发明创造,采取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如果企业在市场创新大环境下后知后觉,一味跟风创新,那么也极容易被市场所淘汰。以上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创新内生性的淘汰机制,而这种内生性机制会影响到企业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升级的积极性,即会对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 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对企业市场竞争结果的影响

根据上文模拟结果,如果企业采取实质性技术创新的顺序和时机合适,那么企业在市场中存活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创新难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创新成功的企业是否可以继续在市场中存活,本部分的模拟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解答这个问题。本文用成本降低值?驻Ck的递减来体现创新难度的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值?驻Ck体现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难度和程度,?驻Ck越高表示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越低,创新程度越高,?驻Ck的取值为[10,5,3,2],逐级递减,表明随着创新难度的增加,创新空间越来越小,创新程度也越来越低。同样,市场竞争情况仍然以市场中企业的存活数量来体现,企业是否退出市场取决于其产量的变化,如果某个企业的产量变为0或接近于0,说明企业退出市场,因此可以通过统计市场中产量不等于0的企业数量的概率分布来反映市场的集中度和竞争程度。基于上述假设,首先将初始边际成本C0设为90,即企业初始利润率为10%,进行一次模拟。10个企业的成本变化和产量变化如图1所示:

图1和图2横坐标均表示每次仿真模拟的步数,每次模拟进行2000步。图1纵坐标表示成本,图2纵坐标表示产量,两个图给出了10个企业在一次模拟中成本和产量的变化情况。

本次模拟结果显示只有两个企业存活下来,市场形成双寡头竞争。由图1和图2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大约400步的时候企业2和企业3的成本开始大幅度下降,而其他企业成本一直为90,且除了企业2和企业3之外,其他企业产量全部降为0,此时市场竞争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由此可见,随着创新难度的提高,企业创新程度逐渐减低,大部分创新成功的企业依然被淘汰出市场,这种竞争结果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以上只是初始边际成本C0为90时的某一次模拟结果,通过调整初始利润率(即初始边际成本C0取值)继续多次模拟,可以进一步验证和细化上述结论,统计结果和分析在下部分详述。

(四) 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初始利润率对企业市场竞争结果的影响

产品初始利润率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对其市场竞争的结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整初始边际成本C0的取值,进行仿真模拟以得到不同初始边际成本情况下,即不同初始利润率下,市场中企业存活数量的概率分布,可以反映不同初始利润率的市场中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竞争结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细化第(三)部分的模拟结果,即在不同市场或行业中,随着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的提高,市场竞争会产生何种变化。本文假设企业不存在固定成本,那么市场的初始利润率取决于初始边际成本C0,C0越高,企业的初始利润率越低。模拟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當企业初始边际成本为90时,初始利润率为10%,经过多轮博弈后,市场中存活2个和3个企业的概率最大,即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和三寡头垄断的概率最大,分别为83.07%和14.34%,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合计为97.41%。市场中企业存活数量为4和5的概率分别为2.4%和0.19%,且企业存活数量大于5的情况不存在。说明在初始边际成本为90的市场中,即初始利润率为10%的市场中,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促使市场趋于双寡头和三寡头竞争的概率非常高。

随着初始边际成本的下降,初始利润率的提高,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促使市场竞争程度开始趋于多寡头竞争或完全竞争。从表4中可以看出当初始边际成本降为80时,初始利润率为20%,市场形成双寡头垄断市场的概率降为42.75%,形成3寡头垄断的概率上升为51.37%,两者合计为94.12%。市场中企业存活数量为4和5的概率均有显著提高,且市场中企业存活数量为6的概率由0提高为0.03%;当初始边际成本降为70后,初始利润率为30%,市场趋于完全竞争的趋势更加明显,市场再无法形成双寡头的市场竞争,且形成三寡头竞争的概率高达95.25%;当外生成本降为60时,市场形成三寡头竞争概率大幅下降,而形成四寡头竞争的概率明显提高。当初始边际成本降到50之后,初始利润率为50%,市场连三寡头竞争都无法形成了,市场形成四寡头和五寡头竞争的概率分别提高到88.29%和11.67%,合计为99.96%,市场形成六寡头竞争的概率也有少许提高;当初始边际成本降为40后,初始利润率为60%,市场中一半企业得以存活的概率高达98.74%,市场趋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此时,市场中存活7个企业变得有可能。当初始边际成本降为30后,初始利润率为70%,市场中50%和60%的企业存活的概率总和高达99.97%,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市场趋于完全竞争状态。

根据以上仿真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初始利润率处于[10%,20%,30%,40%,50%]的区间时,市场上超过一半的企业基本上都会被市场淘汰,且越是在初始利润率低的市场,企业被淘汰的数量越多,由此可见,在初始利润率较低的市场,即使企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了实质性技术创新,并在市场初始博弈中存活,但是随着创新难度的提高,大部分企业仍然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厄运,例如在初始利润率为10%的市场中,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概率高达83.07%,表明市场上80%的企业基本上都会被淘汰。而在初始利润率较高的市场,如初始利润率为60%和70%的市场,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却促使市场趋于完全竞争。因此,由模拟结果可以推断,相对于初始利润率较低的行业,这些初始利润率较高的行业有更大的积极性和动力去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实生活中为何航天航空等初始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技术更新相对较慢,而移动手机等初始利润率相对较高的行业技术更新则更频繁。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在古诺模型基础上引入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和行动误差两个因素,构建了企业在市场中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的竞争博弈模型,并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深入分析了不同的实质性技术创新情形下,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可能导致的市场竞争结果,从而剖析了决定或影响企业是否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市场内生性因素,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 最先采取實质性技术创新生产的企业被市场淘汰的概率最大,较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生产的企业被市场所淘汰的概率次之。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进行发明创造和跟风创新均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虽然在本模型中第二顺位进行创新生产的企业存活率最高,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很难把握实质性技术创新的最佳顺序和时机,这种市场的内生淘汰机制会对企业的实质性技术创新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2) 随着市场的成熟和实质性技术创新难度的提高,大部分创新成功的企业被淘汰出市场。在模型中,实质性技术创新使得初始利润率最低的市场最终趋于双寡头垄断,表明即使企业抓住最佳时机进行了创新并成功存活,但被市场所淘汰的机率仍然很大,这会严重打击企业创新积极性;

(3) 初始利润率不同的市场或行业中,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相较于初始利润率较高的市场或行业,在初始利润率较低的市场或行业中,企业进行实质性技术创新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更容易趋使市场竞争趋于寡头垄断或垄断状态,进而导致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更低。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创新活动,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创造自由市场交易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政府应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或精准的措施支持企业开展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在扶持企业创新时应加强企业前期科研的支持力度,以降低企业进行发明创造的沉没成本和破产风险,同时政府也应注重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扶持,以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从而促进市场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同时,政府应尊重市场竞争规律,及时甄别市场竞争中传递的不良信息,维护市场秩序消除进入壁垒,以降低市场垄断对企业实质性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初始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应给予更多的监督和指导;此外,政府实施旨在鼓励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技术创新策略和产业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实质性技术创新、产业成长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以使产业政策取得正向的效应,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The Market Endogenous Factor Analysi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of Substant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WU Baijun, MOU Qi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urnot model we buil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odel of the enterprises' substant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run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 find mainly three points. Firstly, the enterprises which take the lead in substant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or take the following innovation is usually the easiest to be eliminated by the market. Secondly, even the enterprises get the innovation succes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bstantial innovation difficulty, the market tends to be monopolistic. Thirdly,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high-margin market, substant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behavior is more likely to stimulate the initial lower-margin market to be monopolistic. So the latter market's enterprises innovation enthusiasm is lower.

Key words:substant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market competiti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猜你喜欢

寡头实质性利润率
《去寡头化法》难解乌克兰寡头干政的顽疾
短视频四寡头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实质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法律援助的实质性分析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乐视网盈利能力分析
寡头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