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数字机遇,实现联合国第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8-05-14赵建华李铭王雷岩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

赵建华 李铭 王雷岩

摘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承办的“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研讨会”于2018年6月11-12日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旨在支持实施教科文组织《青岛宣言》和2030年教育议程,抓住数字机遇,为全民提供受教育机会。各国代表在政策、慕课平台、机构层面、学习者层面、跨部门合作这五个主要议题中就高等教育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经验分享与交流,达成如下共识:在政策层面主要关注高等教育MOOC的国家愿景和战略;针对国家MOOC平台建设应关注全纳技术的应用;在机构层面应更加关注MOOC自我评估框架;针对青年和成人学习者,需要起草关于MOOC问题的陈述;教育技术跨部门合作关系问题。慕课在中国未来发展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推进各平台融通和提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研讨会平台构建亚太慕课网络,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和质量,更好地应对在亚太地区实现第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高等教育;慕课;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4-0003-12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4.001

作者简介:赵建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铭,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雷岩,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广东深圳 520255)。

一、概述

2018年6月11-1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域教育局(泰国曼谷)、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承办的“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研讨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的100余名代表,包括政策制定者、大学校长、教师、研究人员和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抓住数字机遇,实现联合国第四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又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以下简称SDG4)”,旨在支持实施教科文组织《青岛宣言》和2030年教育议程,即“抓住数字机遇,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会议通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研讨会声明文件,在亚太地区就构建高校慕课网络达成共识,确立具有包容性的慕课政策和实践以形成面向联合国SDG4的研究框架,借助公共和私人企业的最新技术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亚太地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更好地应对在亚太地区实现SDG4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李铭认为本次会议为各国政府、大学、国际机构以及企业家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可以充分探索在高等教育创新实践中有效利用ICT,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人享受高质量和公平的高等教育。在亚太各国共同实现SDG4的同时,有利于推进亚太地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域教育局局长Shigeru Aoyagi(青柳茂)先生在致辞中提出,亚太地区当前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50%,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入学率仍然还在不断攀升,已经提高到1.12亿。高等教育领域必须要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机会,信息通讯技术和慕课可以为青年人学习提供这样的平台。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极大地颠覆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在线课程和慕课可以为我们提供迎接未来挑战的解决方案。2015年联合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4个目标主要针对教育,提出到2030年,世界各国应实现让国民获得可以负担得起的、公平和包容性的教育机会。距离实现2030教育目标仅剩下12年时间,我们需要立即行动起来。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联合在青岛主办了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大会,并发布了《青岛宣言》,该宣言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非常重要的宣言。本次会议所探讨的主题慕课,即是践行《青岛宣言》内容的重要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局非常重视针对慕课的研究与实践,先后在中国成都、韩国首尔、泰国曼谷召开了一系列慕课相关会議,探讨了将慕课应用于高等教育体系的理念、规范、框架与实践体系。本次会议重点探讨三个议题:(1)慕课质量以及在线公开课程在设计课程模块时,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何在课程大纲方面做好充分准备?(2)为慕课课程建立有效的支撑系统。只有在线课程是不够的,根据远程教育实践经验,必须建立完整的支撑体系,包括为线下讨论和与学生互动提供支持的师资等。支撑系统能够确保慕课平台发挥应用,这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初级和中级教育都要关注的问题。构建学生群体、教师群体、指导老师群体的支撑体系非常重要。(3)依托慕课平台,在高等教育体制内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探讨如何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区域性合作机制,依托该机制开展相关慕课议题的探索,包括通过建立研究框架推动在慕课领域所面临的相关挑战;确立慕课领域所关注的议题,如定期出版物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汤涛教授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的7年发展历程。学校于2017年成立慕课中心,聚焦高质量慕课在线课程建设,目前在建慕课课程14门,来自材料系、电子系、数学系、语言中心和高教中心。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基于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慕课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改革成绩考核、学分认定等方式,为慕课应用奠定基础。南科大在高等教育领域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开展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探索ICT融入高校教师能力建设、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作用。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南科大和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共同推进亚非高校合作,目前已经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柬埔寨的皇家金边大学、斯里兰卡的科隆坡大学、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埃及的爱因斯姆斯大学、吉布提的吉布提大学共同开展ICT能力建设和智慧课堂援建项目,在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的框架内开展ICT能力建设,同时由中国企业(伟东云教育集团)在每所大学援建一个可以容纳50人学习的智慧教室,在提高高校教师ICT应用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提供ICT应用的试验环境。此外,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的前提下,为这些高校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包,包括100余门在线课程,把教育资源共享到合作高校中,帮助这些国家高校踏入信息化应用领域,为南南合作、响应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计划”做出突出贡献。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介绍了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高等教育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目前国内外来深圳办学的著名高校达13所,到2025年将达到20所左右。慕课是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而衍生的新的教育形式,是确保学习机会公平公正,让所有成年人和年轻人都能充分享受接受教育机会的重要手段。深圳市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界对慕课发展高度关注。2014年深圳大学倡导发起了中国地方高校U课联盟,目前加盟院校达到118所,上线课程213门,学生选课人次累计突破50万人,覆盖高校师生300多万人,成为教育部重点关注的全国四大慕课平台之一。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周家贵强调,面向2030年的教育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更加适合的教育、更加人本的教育、更加平等的教育和更加可持续的教育。要实现这样的教育,一方面要抓住慕课战略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包容、教育质量和促进终身学习,带来历史性的机遇。还要努力缩小或者避免因为使用信息技术可能导致的数字教育鸿沟。本世纪初,中国政府组织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通过“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高度重视本次会议,高等教育司、政策法规司、科技司的领导专程参加会议交流。教育信息化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政府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高等教育慕课应用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学分互认,为全球高等教育创新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教育创新和技能发展部汪利兵主任介绍本次会议的目标是在之前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实现《青岛宣言》所列出的目标。ICT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三个方面好处:第一,成本。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和模式相比,互联网将在线课程覆盖到传统没有办法接触到优质课程的人群,其成本的性价比非常高。第二,能够丰富学者学习的经验或者体验。传统学习意味着本地化学习,随着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大规模开放的教育资源,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开展学习,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体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用纸、笔或者其他教学设施,现在则通过互联网获得慕课。第三,提高教育治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本次会议的目标为:(1)政策方面。发达国家监管者们不会采用太多的政策进行太多干预,但对于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层面的干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在对资源进行集中的同时,还要把资源使用的优先性进行排序。中国、韩国在慕课政策方面运用是比较成功的,他们的经验特别值得分享。(2)慕课平台方面。当前有很多优秀的慕课平台,如来自泰国的Thai MOOC,韩国的K-MOOC,日本的J-MOOC等。亚太地区不同国家对各自的慕课平台进行了很大支持,如日本的J-MOOC采用学校之间的联合和合作方式进行运作。我们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提供在线课程方面是需要应对的重点。(3)机构方面。所关注的议题包括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和基于慕课的在线学习。此外还包括预算问题。来自大学领域的代表将向我们介绍他们在这方面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等。当前很多大学建有学习中心,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中心,而是将学校、机构的教学法和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结合,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支撑。(4)青年和成人学习者。当前终身学习方面的特点是需求关系从供给侧方面出现变化,尤其是来自于ICT和在线课程的使用方面。(5)教育技术部门和跨部门伙伴之间的关系。主要探索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问题,包括体制与机制,这对于推动慕课事业发展非常重要。

20余位来自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慕课研究者针对会议的“政策层面的慕课:区域、政府和机构策略”“国家慕课平台:国家级慕课平台促进创新”“机构层面的慕课:影响区域、国家和机构合作和服务的助力与阻碍”“青年和成人学习者:慕课促进终身学习的经验分享”4个议题开展了20场专题报告。会议针对慕课五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设计了“政策层面:高等教育慕课的国家愿景和战略”“国家慕课平台:全纳技术”“机构层面:慕课自我评估框架”“青年和成人学习者:起草关于慕课问题陈述”“教育技术和跨部门合作关系”专题讨论。

二、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慕课应用特色与成效

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宋毅在主旨报告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世界,学习形式多样、学习主体多元、学习空间泛在。特别是慕课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兴起,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推进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慕课的现在与未来开展探索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慕课建设与发展,2013年被称为中国慕课元年,并由此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慕课建设的篇章。中国慕课发展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基础与兴起

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高等学校质量工程规划,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2010年,共建设39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將其推向网络、推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2011年教育部启动第二轮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代表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包括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到2016年已累计上线992门视频公开课和288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从精品课程到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开放,为中国慕课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当慕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兴起之时,中国已密切关注国际慕课建设与发展的态势。2012年8月,中国教育部派出开放教育资源考察团赴美国、日本考察慕课建设。2013年4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中国高水平大学开始提供慕课课程。2013年5月起,教育部多次召开慕课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系列研讨会,开展顶层设计。2014年4月教育部成立在线教学研究中心,多家自主研发的中国慕课平台开始上线服务。概括说来,中国慕课的兴起经历了课程国际化、平台本土化过程,体现了提高质量、推进公平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使命的有机融合。

2.慕课建设与创新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对中国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迫切。新科技革命必将引发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慕课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策略。为支持慕课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确定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发展定位,制定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总方针。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宏观指导;大学承担慕课建设与应用共享的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慕课体系建设。中国慕课建设的推进策略立足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立足大学内教育,推进共享校级优质教育资源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兼顾社会学习者的学习要求;采用多模式建设与应用。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的多种建设应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需求;要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推动线上知识学习、测验、互动,线下反转课堂讨论、辅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建设、管理两手抓,在大力推动建设的同时,强调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主体责任,有效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和课程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并加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推广培训。

3.发展成效

(1)课程建设方面,截止2018年4月,中国主要慕课平台上线的慕课数量超过5000门。2018年以政府名义推出了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出的课程,占到70%。由院士、著名教授等名师大家领衔建设的课程占70%。已初步建成了300余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与慕课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学习和实践、试验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2)课程种类方面,具有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特点,包括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学分课,面向社会学习者职业提升需求的专业课,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通识课,面向国内受众的课程,面向国际平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高水平大学影响力的课程。在共享范围方面,真正体现了慕课的优势,如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艺术与选美》课程,选课学校有600多所大学,选学人数达到33万人次。中国大学慕课的单门课程选学人数突破100万人的课程越来越多。(3)认可度方面,得到了开课教师、大学生、社会学习者、政府官员、国际相关组织等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和评价。中国教育界对慕课越来越认同,很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在制定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规划。(4)平台建设方面,中国高校和机构建成了十几个各具特色的慕课平台,发展速度快、服务质量高,形成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平台格局,如清华大学推出国际化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慕课大学平台汇聚了中国广大高校优质课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自主建设了高水平大学慕课平台;地方高校慕课联盟共同体平台;医学类、外语类等学科性专业平台;提供通识教育学分课程为主的平台。慕课平台通过在线教学与学习、技术与数据的服务,有效促进了大学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5)课程应用方面,采用多模式并重方式,涌现出众多典型应用案例,创造了慕课应用的中国模式。除慕课大规模在线自主学习模式以外,结合高校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总结出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转化、服务课堂教学的“慕课+翻转课堂”等,联盟高校共建共享的“1+1”“1+M+N(1门课程+M所学校+N个班)”,线上线下见面课、直播见面课,服务社会大众终身学生等多种应用模式和案例。中国慕课在破解教育公平难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慕课应用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流通与共享,形成新型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西部和中部基础薄弱的高校成为中国慕课最大受益者。2017年西部高校选用的慕课已经达到8600门次。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有一个13岁的男孩,他通过慕课平台学习了古文字学和奇异仿生学,获得了慕课课程的证书。一位来自成都的85岁高龄安老先生通過慕课的学习,获得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导论慕课课程的结业证书。中国慕课正在成为广大社会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最优质的资源。

4.未来发展

(1)做好发展规划。立足中国慕课发展现状,总结国内外慕课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规划2018-2025年中国慕课发展规划,为中国慕课建设和应用做出整体部署。(2)建好慕课标准。研究中国慕课建设与应用的国家标准,包括慕课上线标准、慕课学分标准、精品慕课标准等,形成三级标准体系,构建全面、科学、系统的中国慕课质量保障体系,为亚太地区乃至更广阔的地区慕课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方案。(3)一流课程建设。中国教育部提出并实施“双万计划”,到2020年左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其中1万门国家级课程,包括教育部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7000门多模式应用的一流课程。(4)促进慕课的建、用、学。研究出台鼓励教师应用慕课的有关政策,继续加大教师慕课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培训,大力动员和支持广大教师善用慕课,会用慕课,不断创新慕课应用的模式,用慕课改造大学教学。建立和完善慕课的学分管理制度,推进慕课学分在更大范围内的学分认定,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5)利用大数据推进各平台融通和提升。支持和促进慕课平台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的引入,加大教学辅助工具、适应性学习系统、学习行为数据采集评价反馈系统和高交互性、参与性系统研发等,积极探索各课程平台间资源、数据共享的有效途径,实现互联互通,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育与学习空间。(6)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亚太地区各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在线教育的广泛交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在线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合作共赢。充分发挥中国慕课的国际价值,为实际行动推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教育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阿联酋美国沙迦大学赵伟副校长对慕课应用进行了反思。这位前澳门大学校长以澳门大学为例,介绍了人才培养观。澳门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采用“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包括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以及课堂外的研习教育和社群教育。强调体验式教育,多方位、全天候地让学生经历各种体验。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星期必须至少贡献一个小时参与社群教育。每周三下午不设课堂,让师生进行研习和社群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具有非常好的成效,学生的学业成绩、公民责任、领导才能都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广泛使用慕课。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个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由于社会发展主要基于个体多样化,因此教育目的应具有个性化。慕课可以代替一些老师的课程,机器人可能终有一天会站在台上授课,但教授的角色难以被取代,这是因为教授不仅仅要授课,更多的任务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是谁,因此AI机器人代替不了教授的这一职能。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未来学习院院长David Gibson分享了柯廷大学利用慕课开展创新实践的经验。柯廷大学共有学生5.8万人,30%的学生来自国外,是澳洲学生人数排名第9的大学,教职员总数4000多人。科廷大学慕课的兴起基本与学堂在线处于同一时间点,与麻省理工全球教育实验室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柯廷大学采用“四合一”方式,通过翻转课程和开放教育资源(OER)来帮助学者丰富在线学习体验。柯廷大学在数字化学习项目中主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为创新型学习模式提供支撑,包括翻转课堂、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应用等,还包括微软推出的一些证书项目合作平台。柯廷大学开展了基于挑战的学习项目,运用基于机器的学习方式和人工智能,通过发明用于团队学习的应用,让很多人一起来进行学习,帮助大家形成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注册自己学校里的慕课课程或者公开大学的课程,最终通过课程的修习获得学位。目前科廷大学慕课平台有21门课程,注册人数是27.6万人,还有三个微软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者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参与在线课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将作为未来学位获得方式。柯廷大学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字图书馆项目,利用手持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内容,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全球其他地方,只要有远程智能设备就可以去听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在线直播讲座。在利用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领域,柯廷大学开始了15个体验式项目,包括学生身份识别、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意图等,帮助学习者获得足够和及时的信息。在全球网络中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网络,并且运用该网络帮助学习者开展学习。

三、促进慕课建设与发展的政策创新

慕课在高等教育应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慕课政策层面上取得突破和创新,以保证慕课顺利和快速发展。来自国家、大学和机构的政策制定者们在研讨会上分享了其经验。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学条件处李静处长分享了中国慕课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中国教育信息化已经被纳入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并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强调加强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要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中”。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慕课的发展都有相关要求。2018年4月份,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深化慕课建设与应用。在行动计划中要求要完成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000门精品课程以及省级10000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鼓励每所学校参与精品课程制作,以带动大批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国家高等学校内部教学改革。慕课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格局中越来越受关注,作用愈加明显,不仅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公平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差异很大,慕课可以很好地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阿富汗高等教育部高教發展项目主任Noor Ahmad Darwish介绍了阿富汗ICT教育应用的基本情况。ICT成为阿富汗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支持ICT在高教中应用,并将ICT融入高等教育机构教与学过程中。2015年阿富汗制定清晰的未来10年分阶段实施ICT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规划,主要在8个公立大学实施,还制定了第一个针对线上电子学习的法律文件。阿富汗在实施ICT教育应用于项目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因特网连接、财政资金等。虽然阿富汗在慕课学习方面的历史比较短,起步较晚,希望可以成为未来重要的慕课国家,可以得到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广慕课应用。

柬埔寨教育青年体育部信息通信司副处长Chandara Om介绍了柬埔寨ICT教育应用发展情况,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ICT政策、总体规划和一些与策略相关的政策文件。2014年发布了ICT教育应用5年规划,强调ICT是学与教的重要工具,主要阐述了未来如何帮助教师和学生使用ICT,如何更好地帮助公民利用各种各样的电子媒介接触到信息以促进全民教育,提高效率和有效性,从而让学校系统更有效。柬埔寨ICT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包括:(1)基础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为教育做准备,得到和ICT相关的一些知识。(2)高等教育。让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正式和非正式材料,为开展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提供支撑,通过技术改善学科教学。(3)教育部公布了2018-2022年ICT发展政策与战略。

四、慕课平台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慕课平台是承载和运行慕课的支撑环境。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慕课平台建设,有国家平台、区域性平台和机构平台,有公益性平台、也有商业平台,呈现出多元和多样发展的局面。研讨会期间,来自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慕课平台对推动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践及经验。

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主任Manpreet Singh Manna分享了印度慕课平台的建设情况。印度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但规模非常小。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庞大,入学率仅有25%。2016年8月,在分析印度本身慕課入学率较低的前提下,通过与微软公司开展合作,印度国家慕课平台SWAYAM上线,目前除印度外还有澳大利亚、英国等三个国家使用此平台。印度希望通过SWAYAM平台把所有的标准课程、各种各样的课程,包括人文、社科、法律、理学、工学课都放进来。还要支持多语种,不仅包括印第语、英语等,也会包括在印度使用频率最高的20种本土语言。要保证SWAYAM平台资源开放且免费特性(包括发证书都是免费的),不管是用手机(安卓/苹果系统)还是电脑,都可以用已经开发的资源。因此,印度立志要把SWAYAM做成最大的慕课平台,为全民教育提供支撑,从而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提供高质量教学。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1500门,200多万分布全世界的学习者,700所大学以及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负责制定慕课课程标准,挑选全国最好的教师建设课程,并对慕课质量进行监督。

韩国教育部未来教育规划部副主任Susie Suh介绍了韩国K-MOOC的基本情况,它是韩国大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K-MOOC是2015年底由韩国教育部推出的基于Open edX的国家官方慕课平台,旨在为学员提供一个接触和学习由韩国一流高校推出的高水平慕课的机会,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K-MOOC上的在线课程不仅有视频,还有开展互动学习的机会,包括小测验、问答和讨论区。负责K-MOOC运营的办公室隶属于国家终身教育研究所,是一家非盈利公共事业机构,2018年政府投资为800万美元。由70所合作机构提供324门上线课程,主要是本科的人文社科类课程,由大学和国家出资进行课程的维护。2017年10月,K-MOOC平台的访问量达到400万次,正式注册的学习者有44.5万人,平均课程完成率为14.2%,满意度为87.8%。所有完成课程的学员都可以获得由K-MOOC颁发的结课证书。2017年12月,韩国已经有33所大学决定认可K-MOOC平台上的学分。K-MOOC不仅在校生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用于终身教育以及政府雇员的培训,K-MOOC的课程大纲制作时参考了企业的意见,因此当学生修完K-MOOC课程时,他们所拿到的证书上有公司的签名或者印章,意味着这些课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促进成年学员技能拓展和提高就业率的目的。韩国计划2018年在K-MOOC平台上开设500门课程,尤其针对大数据和AI内容。韩国认证国外慕课和国内慕课平台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慕课推广。K-MOOC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和盈利性商业模式,以确保平台更稳固和可持续性地发展。

阿富汗高教部科学项目设计开发部主任Zubair Sediqi介绍了阿富汗慕课发展情况。阿富汗有38所公立大学,131所私立大学,学生总人数达46万人,教师1万人。阿富汗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去了欧洲和美国留学,毕业后会回到阿富汗帮助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阿富汗的慕课发展相对较慢,但阿富汗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去发达国家学习,也不可能把发达国家的所有课程都引进到阿富汗。慕课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英特网在家就学到这些优质的课程。因此,可以采用慕课手段促进偏远地区学生利用慕课平台完成高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普及。阿富汗在全球化过程中,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知识汇聚在一起,通过慕课平台在输出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他国文化。

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学研究室主任吴博分享了“爱课程(iCourse)”平台。2011年“爱课程”开始做公开课,截止到目前注册人数1200万,学习人次5000多万,规模最大的一门课学习人次超过100万。“爱课程”有差不多1000门公开课,2886门课堂实录的资源共享课,有2500门慕课课程,累计开课学习5000多个学期。目前开课次数最高的一门课是英语课程,开课次数达到101万次;计算机课程开课次数紧随其后。“爱课程”平台的课程涵盖了从基础教育的先修课到在校学生和社会机构的课程,覆盖了各个层次的人士。先修课是针对高中生大学学分认定的课程,目前中国有30多所高校使用先修课认证体系。“爱课程”中针对不同需要设置模块类课程,包括专门针对教师能力提升的慕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音乐类课程、人工智能类课程(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针对实践应用领域,“爱课程”提供多种形式的解决方案:(1)为学校提供一体化学校云,提供学籍应用,包括学习数据管理、学习评估数据等。(2)搭建区域性课程中心供联盟体使用,包括企业大学解决方案,供企业做后端学习应用。

日本慕课执行董事兼秘书长Yoshimi Fukuhara介绍了J-MOOC建设情况。2013年11月,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多家大学和企业共同组建了“日本开放在线教育促进协会”,以建立“终身学习”社会为目标,推动日本慕课发展,简称J-MOOC。J-MOOC的组织架构由董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组成,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研究项目。作为非盈利组织,J-MOOC的运作资金来源于大学、企业、教育机构等促进协会会员的会费。J-MOOC采用会员制,包括6家大型企业会员,每年缴纳5万美金;常规会员有79所家,包括大学和其他企业,每年会费是5000美金。J-MOOC所从事的活动包括:(1)通过课程认证实现质量保证。很多学校和大学都想要提供一些慕课的线上课程,但必须要完成第三方对他们的评估。第三方会把这些课程进行分级。(2)以零成本的方式让大家获得高品质的教学资源。(3)与亚太国家教育部和其他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在本地区范围之内开展合作活动。J-MOOC有很多不同的平台,分别由不同的企业进行管理,包括富士通等企业也参与平台运营。目前上线课程256门,注册人数46.2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学习人数占比高达49.4%,80%的学习者对平台的认可度较高,大部分学习者用手机或者移动终端来登陆慕课平台。J-MOOC通过课程认证确保课程质量,并对课程进行分级,推行高质量课程免费办法,对学习支持技术的建立开展研究。J-MOOC当前挑战主要是认可度不高、在线课程数量有限。

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泰国网络大学项目负责人Thapanee Thammetar分享了泰国慕课平台的基本情况。Thai MOOC承担着两个使命:(1)延伸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在高等教育機构之间做到学分互换;(2)支持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Thai MOOC是2017年由泰国的科技部、教育部、ICT部基于Open edX合作完成的国家官方慕课平台,每个部负责不同的模块。科技部负责建立一个全国的电子学习平台,教育部负责内容和课程的开发,ICT部负责基础设施。课程内容来自9家核心枢纽大学。如北部的清迈大学属于17所大学中领导性大学,其带领合作开发慕课课程。第一年成果有150门课程。采用学分互换机制,帮助泰国人民做职业提升,以及与泰国职业认证机构开展合作。Thai MOOC和泰国的职业认证机构,就是对泰国国内职业发展不同标准进行设定的机构。Thai MOOC和这个机构开展合作,帮助政府今后将慕课的课程应用到对于员工职业的培训之中。这样的做法使得泰国能够将慕课平台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扩展到更广阔的层面。Thai MOOC旨在为泰国人民提供教育机会、终身学习机会,提高生活、工作质量,同时帮助泰国人民接触高等教育。Thai MOOC和K-MOOC、J-MOOC签署了三个国际合作伙伴之间的谅解备忘录。Thai MOOC期望针对亚太区的多语种课程,与其他区域内的伙伴加强合作。

五、机构推动慕课实践的合作机制与保障

机构是慕课应用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针对大学如何促进慕课合作的议题,亚太不同地区高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分享了四个层面的问题:(1)机构层面的政策如何促进ICT使用;(2)高等教育的机构面对慕课的机遇和挑战;(3)机构的工作实践对促进SDG4的贡献,慕课对教与学创新和质量的作用;(4)慕课对机构的影响。

西澳大利亚大学软件实践中心主任David Glance提出,西澳大利亚大学机构层面的政策促进ICT使用是学校有一个学习管理系统,规定做课程实时的录制,学生不一定亲身到场也可以进行课程学习。在高等教育机构层面,慕课的机遇和挑战是使用不够广泛,学生更喜欢专家或教师的面对面讲授。针对慕课评估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如为什么要修慕课课程,为什么要开展线上学习,自己觉得学习效果怎么样;或者学生参加线上学习后,取得何种实质的学习成果、学到何种新技能、是否找到工作、是不是因为参加慕课学习能够更好地被一些大学录取等等。在慕课提升治理有效性方面,存在较高的标准。在学习管理系统背后,有大量的支撑内容。慕课越来越多地影响到针对内部课程的评估,而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和软件工程师的合作,开发以产品形式为主的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慕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蒋建伟从学校角度分析了慕课战略实践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建课程。建立一些优质课程,改变教学模式,同时把课程分享出去。(2)建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平台是2014年4月8日上线,上线时第一批课程大概20多门,并且在上海和其他高校里尝试学分互认。(3)选课程。教务处确定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并将这些课程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平台修完课程后,回到学校认定学分。这是最早通过慕课认定学分的机制。此外,还要创建一个课程的分享机制和学分互换机制。慕课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机遇和挑战是学习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课程搬到互联网上,教学模式必须要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在线上和线下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学生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线上和线下,因此学校的管理机制也要变化和顺应。如何鼓励教师、鼓励学生?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教学评价机制怎么样?学生认定标准怎么样?课程模式怎么样?这都有非常多的管理机制需要解决。慕课如何有效地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承担角色部分,上海交通大学提出的模式是慕课+SPOC+Local Teacher,即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把课程引入后做修改、做迭代,然后做低成本的教学。也可以没有课程,拿过来之后构建一个私有化的SPOC混合式教学。尤其是专业课方面,没有本校教师的介入,混合式教学是没法进行的。更大的挑战是在线实践,虚拟实验、仿真实验、远程实验如果跟慕课混合在一起,教学会更好。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做新工科,把产学合作的东西放到慕课平台,形成校校合作,更多学校可以分享资源。汇聚了这些学校和ICT公司,构建课程作为案例,帮助教师上好课、学生在线做好实践,构建出很多在线课程和在线实践的课例。最后由企业、学校、老师,共同来认证它的能力,走向世界,走向职场。

马来西亚帕塞大学学术发展中心教务副主任Madya Wan Zuhainis Saad分享了马来西亚慕课的发展情况。马来西亚有开放公开大学课程的政策、2015年的发展蓝图中有专门的慕课发展指导方针、《国家数字学习政策2.0(2015-2015年)》,并且要求公立大学开发慕课。他们的政策文件中强调6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管制、在线教学法、数字内容、职业发展以及文化的渗透。此外,还强调在线教学法,包括混合式学习、开放课程以及电子评估。马来西亚要求每一个高等教育机构至少开发15门慕课课程;在2020年必须开发20门慕课;所有的大学混合式教学的比例要达到70%。2014年马来西亚启动基于Open Learning平台、隶属教育部的慕课,主要涵盖通识课、小众课、技能课。通识课是大学之间可以分享的课程,小众课是每一个大学都要开的课程,技能课是终身学习的课程。目前马来西亚慕课平台上参与学校包括20所公立大学,已经制作了584门课程,注册学生数共计472164人。

蒙古科技大学在线开放教育研究所所长Gantulga Dashdelger分享了蒙古国慕课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蒙古国的慕课不是免费的、也不给公众开放。2013年开始,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之下,优先将课程推向劳动力市场,这些课程形成了一个培训包,可以让别人来选修。遇到的最大挑战是:(1)未来的潜在用户数量不多以及内容开发的成本太高(很多国家都存在这样的挑战);(2)质量,蒙古国目前没有有效的认证和评估体系,无法保证课程的质量、教育的质量;(3)政府没有相关政策推进这种在线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IITE,莫斯科)的Svetlana Knyazeva女士认为,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的慕课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国情和背景。每一个国家有自己不同的国情,不同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机构的情况也不一样。在多样性的情况下,预期未来将遭遇很大的挑战。在慕课的传递或者内容的传递以及在高品质慕课课程的开发方面,一定要引起关注。还要关注教育、技术以及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要加大投入。在评估评价方面,建立以学习成果为基础的一种评价。在品质保证方面,要加强慕课研究与市场的连接。从俄罗斯的经验来讲,建立了一个国家层面的许可机制。对于慕课课程内容,必须要能够使得雇主机构获得学习者相关的证书或者学历等内容。在把慕课课程越做越大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做成学位课程、证书课程。对于那种小模块方面的慕课课程,也要进一步解开它的束缚,让它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六、慕课对青年和成人学习者的影响

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分享了作为学习者选修慕课课程的亲身经验。她表示自己从2012年开始进行慕课学习,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拥有活跃的思维。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十几门慕课的课程,但真正完成的只有几门。每次学习的课程,最后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也会经常拿满分。她认为慕课可以让学习跨越地域的界限,比如在巴黎学习美国耶鲁大学的课程。她认为最好的慕课在线课程是由哈佛大学开发的,它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材料使用具有多样性,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比较多样。在过去6年里,她亲身见证了慕课的快速发展,并用自己学习慕课的经历证明了学习者可以在超越大学之外的领域进行学习,以实现终身学习。

柬埔寨电子学习非政府组织Kanhavy Phon分享了他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经验和柬埔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于2011年在与德国合作项目过程中,开始对在线学习产生兴趣。柬埔寨面临三个最大挑战:(1)基础设施,在好的城市都很少有互联网,农村地区更难有互联网;(2)学习内容,大部分是纸质的学习资源,数字资源非常有限;(3)学习观念,柬埔寨的学习者认为只有到课堂中才能够学习到知识,由于老师不在现场,所以通过线上学习学不到知识。柬埔寨所面临的两大机遇表现为:(1)有机构开发教育技术资源和不断转化数字资源;(2)人力资源开发。

北京理工大学发言人嵩天分享的主题是通过慕课培养教与学的习惯,最后达成终身学习。嵩天是慕课的从业人员,负责学校慕課的开发与管理。2015年开始做第一个编程慕课课程,后续开发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系列慕课课程,这些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截止到目前为止,共上线7门课程,超过16万人选修。他认为慕课存在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疏离感、距离感。不能面对面交流;(2)完成度问题。很多选课的学习者会中途退出;(3)评估问题。慕课的优势是能够在全球分享高质量的课程,因为从脚本制作到课程答疑,都有教师参与其中。慕课用于终身学习需要经历中间过程,即教师养成混合教学的习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印度青年和平构建联盟Mridul Upadhyay分享了自身学习和制作慕课的经历。他已经学习了11门慕课课程,制作完成了3门慕课课程。在读硕士时,通过选修慕课课程,加深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学习慕课的最直接益处就是帮助他找到了工作。他认为阻碍终身学习的问题包括:(1)有效性。面向海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学习者真正地参与到学习内容?(2)可接受性。整体接受程度怎样可以覆盖到更多人?(3)参与程度。慕课课程的制作需要投入很大的资源,但是实际参与学习的人数并不多,学习者需要有一种更富有责任的参与性。(4)多样化平台的使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习者使用多样化的在线学习平台。

蒙古青年精英网络Legee Tamir分享到:慕课所面向的群体是受到社会歧视的青年,包括转换性别者、性工作者、毒品吸食者还有使用社交媒体辍学的青年人,还包括处于高风险、没有被任何组织社会机构所覆盖的一群人,以及有肢体残障的青年人。为他们提供慕课特定的使用手册,通过收集及时的反馈来了解慕课的有效性。慕课带来的挑战主要来自语言方面、宗教方面、文化和家庭方面。总体来说,蒙古通过慕课宣传HIV病毒防治活动和接触到更多关键敏感的青年群体,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尼泊尔YPEER资本项目副总监Sudip Lamichhane分享给青年提供慕课的经历和挑战。慕课虽然可以解决尼泊尔HIV的携带者、性工作者和残障青年人等群体的教育问题,但开展慕课的最大挑战是基础设施问题。由于供电问题导致没有办法开展慕课学习。此外,还要面对贫穷和疾病的挑战。尼泊尔要想实现SDG4,需要把SDG的目标适应尼泊尔的环境,同时建立国家教育政策来促进慕课等在线学习;需要借用国际层面上的政策来帮助他们促进慕课的发展;通过建立资源网络,让尼泊尔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可以接触更多的资源;还需要更多本土化的知识,比如HIV方面的知识。

七、总结与展望

本次会议设置的五个主要议题,包括政策、慕课平台、机构层面、学习者层面、跨部门合作,亚太地区各国就高等教育慕课建设与应用开展了深入经验分享与交流,初步达成如下共识:

1.在政策层面主要关注了高等教育慕课的国家愿景和战略

愿景:(1)质量。要做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2)终身教育的公平机会。(3)创新的教与学。一个国家如果要达到慕课的目标,应该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战略方面,应该采取四个步骤实现国家愿景。第一,设计发展高质量的数字内容。第二,设计慕课的职业课程。第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教学法的转变。实体空间与非实体空间的教学法是不一样的,在非实体空间上课,肯定会有一个教学法的范式的改变,以保证有效的学习。

2.针对国家慕课平台建设应关注全纳技术的应用

(1)学校之间慕课学分互换的问题。中国做法是在学校之间成立慕课联盟,在这些慕课联盟之间进行学分的互换和互认。(2)可转换技能相关的慕课课程问题。目前慕课课程都是物理、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程,需要更多的可转换技能的慕课课程。(3)亚太地区合作语言障碍问题。慕课课程上加字幕,可以更好地进行推广和交流。

3.在機构层面应更加关注慕课自我评估框架

(1)面向未来的全方位自我评价工具。未来教育不会仅仅发生在线上环境,或者仅仅出现在线下环境,它是以一种混合式情况出现的。因此,不仅是正规教育,还要将非正规教育纳入其中,要有合适的工具对正规和非正规教育进行有效的衡量。(2)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连接、联系,对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物联网对质量评估过程非常重要。(3)过程性评估和结果导向性评估。给学生一种更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做到实时评估。(4)人工智能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要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优势,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

4.针对青年和成人学习者,需要起草关于慕课问题的陈述

(1)政策方面。建议形成一个长期的慕课政策,并且提供预算拨款,同时创造一个合适的法律框架,以减少审查的可能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限制。(2)发展方面。因为慕课要做公开、免费的,所以既要做好慕课的指导原则建设、标准建设,还要做好不同平台间的技术兼容性,再接下来是完成某些大学慕课的学生要优先进入高等教育机构。(3)研究方面。我们建议慕课的开发者在开发之前要做学习者、教师特点和困难需求的研究,把不同的平台整合起来给学习者一个统一的入口。(4)协作方面。负责慕课开发的机构要组织年度会议,UNESCO需要编制一个平台手册,并且介绍相应的工具使用技巧。同时,组织关于慕课的培训以及研学。

5.教育技术跨部门合作关系问题

这种合作关系存在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1)政府做教育技术方面的决策之后,得到公司能力支持,就开始要求大学、学校去使用这些教育技术。(2)模式是公司为中心的,公司本身是做教育技术的,会接触一些大学和其他机构,给他们提供技术,建立伙伴关系。但是在这样的伙伴关系里,不一定是一个平等的双向关系。

收稿日期 2018-06-30 责任编辑 田党瑞

Abstract: The Asia-Pacific regional seminar on MOOCs for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held in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STech) in Shenzhen from 11-12, June 2018. This event was co-organized by UNESCO Asia-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UNESCO Bangkok), National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UNESCO and SUSTech and hosted b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ICHEI). More than 100 participants from 30 nations and regions joined this event. The purposes of the event are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Qingdao Declaration and the 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 which would off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all to seize digital views. Participants represented thei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share their views and to discuss their suggestions focusing on five areas, i.e., MOOC polices, national platform for MOOCs, institutional level, youth and adult learners, and cross-sector cooperation. The achievements and consensus have been reach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focusing area for policy-level should concentrate on national visions and strategies to MOOCs for higher education. (2) Inclusive technolog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national platform for MOOCs. (3) A self-evaluation framework for MOOCs should be elaborated in institution-level. (4) The questions remarks for MOOCs should be proposed for youth and adult learners. (5) Cross-sector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ould be encourag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OCs in China include plan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OCs standards and demonstrated cours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utilization and learning of MOOCs, giving an impetus to the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of various platforms by the use of big data and developing wid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reating the MOOCs network for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is seminar would offer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hence to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achieve SDG 4 in Asia-Pacific region.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MOOC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CT in Education; UNESCO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